劉素青
【摘 要】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引領(lǐng)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最基本途徑。為了提高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筆者就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性提出了探討。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光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指導,還要把閱讀內(nèi)容擴展到課外,促進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閱讀,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獲得語文情感。同時,閱讀教學也能夠加強師生之間進行交流,還能為語文探究打好基礎,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實現(xiàn)高效率的閱讀教學。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教育技術(shù)手段的不斷優(yōu)化,老師們在閱讀教學中能夠深入探究新課程教學理念,把新的教學方法積極運用到課堂實踐中,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課堂效益。在語文閱讀中,由于小學生的記憶力很強,思維也很敏捷,所以在這一時期要能夠讓小學生多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不斷增加語文知識量,有效加強語文詞匯、優(yōu)美語言的積累,豐富語文情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從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閱讀活動當中,培養(yǎng)好閱讀興趣。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搞好閱讀教學、有效提升閱讀教學課堂的效率呢?
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選擇把課文中的每一句段逐字分析、逐句理解,認為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情感。其實這樣的教學理解是不科學的,這樣的固有模式教學并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也難以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興趣,進而也降低了閱讀教學效率。新課改下提出的閱讀教學,體現(xiàn)了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提升學習興趣,并愛上閱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積極采取多種閱讀教學方式,比如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法、齊聲讀、充滿感情等閱讀方式,努力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從而激發(fā)了閱讀興趣,提高了理解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利用以下幾種方式:第一,給學生的思想灌輸語文閱讀的重要意義,讓學生了解——從古到今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們都是文學的愛好者,他們都在書中發(fā)現(xiàn)“寶藏”,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識。第二,小學生好奇心強,可以經(jīng)常開展閱讀體驗活動,讓孩子之間進行交流與探討,這樣能夠豐富學生更多的學習體驗,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第三,列舉一些名人作為榜樣,講解名人的光榮事跡,從而讓學生知道多讀書的好處,提升閱讀的興趣。
二、選擇“好書”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面對新鮮的知識和教學方式十分感興趣。所以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實質(zhì)性的語文知識積累,而后再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夠依據(jù)學生的年齡與認知特點,選擇學生喜愛的圖書進行閱讀,逐漸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對于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最好選擇圖文并茂式的文本,往往讓一張插圖就可以使文章更具渲染力,也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好奇心。因而,選擇一本好書,對學生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三、制訂閱讀目標和正確運用閱讀方法,開展有效閱讀
如果在閱讀中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那么就不能使閱讀達到好效果。所以不能讓學生盲目地閱讀,老師應該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閱讀效果。
首先,要指導學生先從理解字詞開始,到句、段分析,最后到整篇把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透徹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作者的情感思想,自己才能從這篇閱讀中得到深刻的體會。
其次,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來制訂適合不同的閱讀計劃,指導學生快速地閱讀,不斷提高閱讀效率。要求學生從每段中獲取關(guān)鍵信息,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集中注意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具有一種好的習慣。
最后,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學會做筆記,把一些優(yōu)美生動的句子、名言警句和歇后語等寫下來,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還能豐富學生詞匯量,而且對學生以后的寫作能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要能夠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還要能夠制訂閱讀目標。沒有方向的閱讀是低效的閱讀,而且也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一旦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就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題材的文章,讓學生主動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四、閱讀和思考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果只有教師在唱獨角戲,那么再精彩的教學也是索然無味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融入閱讀活動之中,并且學會積極地思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教學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相交流,讓學生的語文思維更加活躍,用不同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加以理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閱讀課之前,教師還要能夠先做好教學方案,讓學生提前預習,能夠把不懂的字或者詞記錄下來,自己查字典、理解詞義,這樣也能促進學生進行語文思考。在課后還要能夠讓學生互相探討學習中需要改善之處,讓學生在閱讀中和閱讀后都能進行積極思考,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獲得更多深刻的感悟。
總而言之,閱讀是一種學習過程,更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語文教師要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把更多的閱讀經(jīng)驗與好的方法運用到學生的閱讀學習中來,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高效益。
【參考文獻】
[1]朱曉露.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56-57.
[2]張達芳.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