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幼兒無時無刻不在用眼睛探索著周圍的世界?!吧轿鹘逃捉獭蔽⑿殴娞柕摹皭垩圩o眼 從我做起”活動一經發(fā)布,我們馬上全園總動員,進行教研,經反復論證,策劃了“讓‘心靈的窗戶更明亮”三個系列活動,旨在讓幼兒更多地了解眼睛,保護眼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強調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同時還指出“體驗,既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是主體親歷某件事并在此過程中對事物產生真切的感受,從而形成某種態(tài)度和認識的過程。主體在親身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和領悟是直接的,極具個人特征,他人無法替代,而且往往是深刻的?!比绾巫層變和ㄟ^體驗來建構眼睛對于身體的重要性這一知識體系呢?我們特別設計了“蒙眼過障礙”“盲人摸象”“互助進餐”三個活動。
(一)蒙眼過障礙
活動前,教師給幼兒講述海倫的故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幼兒感受海倫對光明的渴望。然后幼兒戴上眼罩,在同伴的協(xié)助下從室外的綠草坪,邁過門檻,一步步走進活動室,跨過積木橋,過程中要求兩人一組不出聲,只用動作提示走完規(guī)定路線,坐回坐位,交流感受。
晨晨:覺得自己進了一個山洞,黑乎乎的,很可怕。
云赫:感覺天黑了,什么也看不見。
韻哲:我不敢走,只能用耳朵聽,一點也不方便。
通過切身體驗,幼兒知道了當眼睛看不見時做什么事情都很麻煩,所以要愛護、保護自己的眼睛。其中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暖心的場景,過門檻的時候,細心的伙伴走在前面,扶著蒙眼的同伴,細心照顧,有很強的責任意識和愛心。
(二)盲人摸象?
教師給幼兒講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后,讓他們嘗試摸某個幼兒的局部,看看是否能猜出摸到的是誰。結果笑話百出,答案都不對。有的把男孩說成了女孩,有的說根本猜不到,好幾次都忍不住想把眼罩摘下來。幼兒感受到如果沒有眼睛,就只能用手摸,用耳朵聽,認識都是不完整的,眼睛太重要了。
(三)互助進餐
兩名幼兒一組,一個蒙上眼睛,另一個幫助進餐,用心體會感覺。
互助進餐開始了,剛開始他們還感覺很好玩,可喂著喂著,就不斷有狀況發(fā)生。有的將飯撒到了衣服上,有的張大了嘴,等了半天也沒吃到飯,剛想閉上嘴巴休息,飯菜又來了,卻正好碰到了鼻子上……飯后,請幼兒討論感受。
雨晴:帶著眼罩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見,別人喂我,我不知道勺子在哪里,飯都掉到腿上了。
俊宇:我不想喂他了,我很餓,我想吃自己的飯。
貝甜:我一直張著嘴等他喂我吃飯,不敢閉上嘴,很累。
俊東:我不想帶眼罩了,真難受!
幼兒感受到眼睛看不到的痛苦,當我們沒有眼睛,是非常需要別人幫助的,眼睛太重要了。
(一)“小記者”活動
看不見很痛苦,那么近視有什么影響呢?我園開展了“小記者”活動,幼兒紛紛變身“小記者”,發(fā)現(xiàn)身邊戴眼鏡的人,自己去了解近視,尋找答案。有的采訪了幼兒園戴眼鏡的老師,有的回家問爸爸媽媽或者上學的哥哥姐姐,之后,他們紛紛帶來了自己的采訪報道。
上學的哥哥說:“上體育課太不方便了,打籃球時會不小心碰掉眼鏡,球也沒法打,想當飛行員也不行?!?p>
爸爸說:“冬天戴著眼鏡,從戶外到家里就會蒙上一層霧,看不清楚?!?/p>
上學的姐姐說:“戴上眼鏡就擋住大眼睛了,不好看?!?/p>
年輕的老師說:“眼鏡架在鼻梁上,鼻梁都被壓趴了?!?/p>
媽媽說:“想親親寶寶的臉蛋,但是被眼鏡擋住了!”
……
幼兒采訪了很多戴眼鏡的人,他們都后悔沒好好保護眼睛而變成了近視,希望小朋友都做一個愛眼小達人!
(二)家長進課堂
有關眼睛的知識和護理,醫(yī)生更專業(yè),而幼兒園除了保健醫(yī)生還有豐富的家長資源,于是,我們邀請家長志愿者進課堂,與幼兒面對面,普及相關知識。
醫(yī)生媽媽精心準備了課件、圖片、眼睛模型來到了幼兒園,幼兒興致很高,聽得很認真,還積極地互動。醫(yī)生媽媽用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引發(fā)幼兒興趣,讓幼兒通過操作模型,了解了眼球的結構,通過拆開和組裝大眼球,知道了眼球有很多層,還通過觀看動畫學習了怎么保護眼睛,全體教師也受益匪淺。
(一)畫出自己的想法
既然幼兒有了體驗和感受,有了知識和經驗,也有了表達的欲望,那就把自己的想法盡情地表達出來吧。有的說,我要好好記住眼睛保健操,于是用太空泥創(chuàng)作了眼保健操的步驟圖;有的說,我要多吃胡蘿卜和青菜,于是畫面上畫滿了胡蘿卜和青菜;有的受眼睛模型的啟發(fā),畫了一個有很多網的大眼睛,想用這雙眼睛去法國看埃菲爾鐵塔,去上??礀|方明珠。大家盡情地發(fā)揮想象,表達創(chuàng)意,完成了各自的作品。
(二)完成護眼記錄表
幼兒園階段是良好行為與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所有的活動和鋪墊都是為了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幼兒通過討論,制定了愛護眼睛的計劃,包括堅持做眼保健操,每天看電視不超過20分鐘,不在太陽下看書,不看手機和打游戲,不挑食,多吃豬肝、蔬菜等,并嚴格執(zhí)行。從記錄反饋表看出,幼兒對自己的計劃執(zhí)行得很認真,仔細記錄了洗手、多吃蔬菜、不看電視等種種自覺自律的行為。相信持續(xù)下去,幼兒終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三)發(fā)放家長倡議書
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家園的共同努力,我們在家長QQ群、微信群發(fā)了倡議書,動員大家一起愛眼護眼,家長時常提醒和監(jiān)督,共同保護幼兒視力。
習主席多次批示強調,全社會動員,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更應該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保護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