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良梁 譯自,97(2018):2335~2336
陳 權 校
本系列文章介紹了向家禽入孵種蛋胚胎中注射疫苗、藥物、激素、競爭性排斥培養(yǎng)物、益生元和營養(yǎng)物質等多種物質后對種蛋胚胎的生長、所孵出雛雞的生長性能以及組織發(fā)育等的影響。不論所注射物質是哪種類型,無論采用手工注射抑或自動注射,注入入孵種蛋胚胎的羊膜腔似乎最為有效。種蛋孵化期間羊膜腔注射的最佳時機取決于家禽的種類、所用的孵化系統(tǒng)以及孵化方法。
用于預防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蟲病的疫苗已經在家禽的商業(yè)性生產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這些疫苗已被證明可以有效預防相關疾病的發(fā)生,實驗室研究表明禽流感疫苗也能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在用于預防傳染性法氏囊病和馬立克氏病的首個一次免疫的商用聯(lián)苗中,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是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作為家禽行業(yè)預防動物感染球蟲的一種防疫措施,在家禽的入孵種蛋胚胎中單獨或聯(lián)合注射重組微線體蛋白、胞嘧啶鳥嘌呤(Cytosinephosphate-Guanine,CpG)寡核苷酸和硒非常有益。這些物質與Inovocox EM1疫苗(碩騰公司生產)聯(lián)合應用能夠帶來更多的益處。雖然仍處于試驗階段,但預備試驗的研究結果已經表明,雞敗血支原體F株疫苗在商業(yè)性蛋雞行業(yè)中具有實際應用的潛力。
興奮劑(如咖啡因和茶堿)在促進入孵種蛋胚胎代謝、營養(yǎng)物質吸收和出殼進程上取得的效果還沒有呈現(xiàn)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值得進一步研究。在測試過的所有激素中,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可有效地調節(jié)火雞入孵種蛋的孵化率和雛雞的出殼期,而甲狀腺素和生長激素對所孵出雛禽的生產性能有積極的作用。在努力尋找用于預防疾病并提高動物生產性能的抗生素替代品方面,研究人員已于最近探討了給入孵種蛋的胚胎注射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效果。嗜酸乳桿菌、動物雙歧桿菌和屎腸球菌等細菌似乎是適合肉雞入孵種蛋胚胎注射的益生菌候選物。因此,到目前為止,針對益生菌進行的研究已經分離出一個會影響肉雞腸組織形態(tài)學特性但是在有效提高肉雞生產性能方面還沒有得到證實的產品。
蛋白質、多肽、氨基酸、核苷酸、碳水化合物、電解質、微量元素、維生素、L-肉堿、肌酸和植物提取物等眾多營養(yǎng)物質在胚蛋注射方面的效果已經進行了測試。在這些營養(yǎng)物質中,一部分已被證明可作為增強入孵種蛋胚胎和所孵出雛禽生長發(fā)育的有應用前景的候選物質。研究證明,卵清蛋白葉酸以及卵清蛋白和多種氨基酸(包括:L-精氨酸、L-賴氨酸、L-組氨酸、β-羥基-β-甲基丁酸和蘇氨酸)單獨或聯(lián)合使用有利于入孵種蛋胚胎發(fā)育或所孵出雛禽的生產性能。此外,給入孵種蛋胚胎注射CpG寡聚脫氧核苷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E以及百里香和香芹也可提高所孵出家禽的免疫力,而注射碳水化合物可提高所孵出雛禽機體組織中的糖原儲備量,注射肌酸可以促進肌肉生長。注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D3具有提高所孵出雛禽骨骼強度的潛力。在用作疫苗稀釋劑的電解質時,氯化鉀優(yōu)于氯化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