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斌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一直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就如何擺脫小學語文課作文教學的“傳統(tǒng)教法”,把學生從“應試作文“的形式主義、專制主義中解放出來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希望對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有所助益。
【關鍵詞】擺脫;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傳統(tǒng)教法
有一位很優(yōu)秀的小學校長這樣講:“如何才能使學生敢寫、愿寫、樂寫,輕松寫作文?關鍵是要從‘應試作文的形式主義、專制主義中走出來,把學生從無形的‘作文枷鎖中解放出來?!保@個思考是十分經(jīng)典的,是能夠引領諸多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教會小學學生在“啟蒙狀態(tài)下”學習作文寫作。
1.重視培養(yǎng)小學學生擺脫“要求”的作文寫作
小學學生具有“天賦靈氣”,出于童真的原因,能夠把“看到的說出來”,如果培養(yǎng)小學學生能夠把“說出來的寫下來”,就是很好的作文。因為,小學學生具備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膽氣”、具有“言多不怕失”的“脾氣”、具有“自由言論的權利”的“童心”,而給小學學生規(guī)定作文題目或者圈定寫作范圍,就如同把飛翔的思維裝進框子里一樣,限制了思維的飛躍和奇特的想象,嚴重禁錮著“童心”的釋放,讓小學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怎么想就怎么寫,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然后教師“對癥下藥”進行指導、修改、講解,逐步理清寫作的思路和寫作方法。
2.重視培養(yǎng)小學學生擺脫“課堂”的作文寫作
好的作文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走出校門、“回歸自然”、擺脫課堂,看到事物或者實物的“真實面目”,發(fā)揮思維和想象,有條件的農村或者城市學校,應該帶領學生走向田野或者工廠,把學生放在“環(huán)境”中,讓學生自己觀察、體驗、思考。
2.1學生擺脫課堂以后能夠豐富“寫”的內容:學生在經(jīng)常性的課堂寫作中形成了編造、抄襲和記憶的思維模式,寫作素材短缺、狹小、虛假,教師怎么講,學生怎么學也就怎么寫,思維始終圍著教師的思維旋轉,超越不了教師思維的框架,學生除了寫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以外,就“言窮詞盡”了,而課堂以外,還能夠讓學生互相交流和學習,自由自在的觀察和思考。
2.2學生擺脫課堂以后能夠豐富“想”的情感: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記錄,讓學生具有記憶、具有素材、具有寫作的激情,從而具有豐富的想象或者生長想象的翅膀,還要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具有豐富的思想感情,觀察的過程中具有心靈的感觸,把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境融合在作文之中。
2.3學生擺脫課堂以后能夠豐富“改”的素材:寫作是通過感觸—思考—修改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實現(xiàn)的,把學生從學校的狹小圈子引領到大自然環(huán)境中,讓學生開闊視野、擺脫封閉,親近自然、展開想象,積累豐富的、有效的、高質量的寫作素材,在教師幫助修改作文的過程中,能夠喚起理智的、理性的思考。
2.4學生擺脫課堂以后能夠豐富“強”的提升:寫作需要思維和想象,但作文的寫作不是硬想出來的,要在重視培養(yǎng)“寫”、“想”、“改”三個方面加以提高,然后教師“強”,而“強”就是寫的更好,提高更好的方法主要是“個性培養(yǎng)”(不是所有的學生就會把作文寫得很好),這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刻意培養(yǎng)”和對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重視。
3.重視培養(yǎng)小學學生擺脫“語文”的作文寫作
小學學生作文寫作的培養(yǎng)如果停留在以“語文”為基礎的寫作層面,那么學生產生“偏科”上,要引導學生從事多方面題材的寫作,包括社會的、山水的,文科的、理科的,人物的、繪畫的等等,但必須引導學生以學習語文為基礎,積累文化知識、科學知識和社會常識。
3.1寫作是“文化知識的積累”:小學學生學習作文寫作,一定要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包括積累字、詞、句的讀和寫以及應用范圍,正確理解其漢字、詞語和語句的真實意義和引申意義,也包括積累其他課程的知識,就是數(shù)學、勞動、自然、品德、體育鍛煉等等,還包括社會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的、人文地理的、風土習慣的等等,都需要不斷的積累。
3.2寫作是“社會生活的記錄”:讓小學學生從小樹立熱愛社會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基礎,在積累文化知識的基礎上,用文化的筆記錄美好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記錄讀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包括人生意義之內的文字,當然,小學學生應該從家庭的記錄開始,逐步走向對社會生活的記錄。
3.3寫作是“思想感情的表達”:寫作的培養(yǎng)就是達到最終目的,讓具有寫作“天賦”的學生提高自我能力,進一步走向“思想感情的表達”,而“思想感情的表達”從廣義上講就是成為“將來的作家”,我們都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一種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從小抓起、從小培養(yǎng)、奠定將來的發(fā)展,這也是一位語文教師所應該具備的遠大理想。
4.用評價作文的方式擺脫作文“傳統(tǒng)教學”
學生作文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三種,這三種評價作文的方法是自評、互評和師評。
4.1自評:所謂“自評”就是自己評價自己(另一種意思就是修改),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學生“自評”,教會學生修改,否則,“自評”就是一句空話,就是沒有目標沒有效果,學生在“自評”過程中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作文寫什么、寫了什么、還需要寫什么,然后進行字、詞、句的提煉、思考和修改。
4.2互評:所謂“互評”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傳閱和修改,這種情況就相當于“生生互動”指導“作文教學”,屬于這種互動評改作文教學之前,教師應該把學生“互相搭配”,主要方法是把作文與作文差的互相搭配,能夠起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效果,那么,作文好的就能夠指出作文差的不足之處,作文差的就能夠學習作文好的優(yōu)點。
4.3師評:所謂“師評”就是教師評改,包括獨立的個體評改和班級整體性評改,也包括對優(yōu)秀作文和差作文的評改,還包括對優(yōu)秀寫作學生的鼓勵和對差學生作文的指導等等,教師評價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勵學生不斷的寫作和不斷提高。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平頭川鎮(zhèn)青龍小學? ? ? ? ? ? 甘肅 白銀 7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