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
摘 要:一般認為,15世紀初期的尼德蘭畫家揚凡·愛克是油畫技法的奠基人,從那以后,人們開始在溶解顏料的基礎上,用亞麻油和核桃油作為調和劑作畫,油畫的技法從那以后在其他國家傳開,油畫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油畫經歷了從寫實再到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宗教的批判等時期,人們的藝術觀念開始有了很大的不同,畫家開始探索人性,開始用畫作來更突出地表達內心的情感,而隱喻在畫作中的孤獨情感便由此而來。在東西方文化互相交融學習的今天,作者通過畫作所表達出的孤獨美感更需要我們去深入學習,文章從畫作之中的孤獨意境著手,探析其在繪畫中的表現形式,研究其價值。
關鍵詞:油畫;孤獨;繪畫
在筆者看來,孤獨和寂寞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假如你對著身邊的人大喊我很孤獨,大家也許會回以幾分敬意,但是如果喊我很寂寞,收回來的也可能是大眾的嘲笑。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藝術的分界。藝術家都有幾分孤獨感,在孤獨中設計自己的人生,所以有理由說好的作品都會有幾分孤獨感。同樣,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孤獨意境才有了這份美與這份藝術感。
一、繪畫作品中孤獨情感的來源
語言是人類互相交流情感與表達思緒的中介和橋梁,而繪畫語言是畫作與觀者交流的重要媒介;繪畫是作者綜合自身與繪畫技巧,并通過藝術家的合理搭配,最終完成的一種表達藝術家內心情感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最重要的是看這幅畫所傳達的思想與表達的意境,而情感表達需要繪畫語言作為支撐,同時,繪畫語言需要精神情感作為向導。
通常我們評價一幅畫作好壞的標準往往是繪畫作品中情感與意境的表達。而在繪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之中,來源于生活行為之中的情感則是最好的助推器,作品中意境與情感的表達就好似一幅作品真正的靈魂,若是沒有這些,這件作品就好似一幅“行尸走肉”。好的作品是為了更清晰地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所思所想,很巧合的是,這些“孤獨”作者的人生都出奇的相似,都是在經歷了不同的艱辛與苦難之后而迸發(fā)出的情感,因此孤獨情感繪畫作品的發(fā)展往往伴隨著作者的經歷,只有經歷苦澀才會產生孤獨的思想情緒。而在畫作中孤獨的情與景的相互交融使觀者在作品中不僅得到視覺享受,還可以從中領會到作者對生活的感悟,能夠直接與觀眾產生心靈上的溝通。
二、不同時期畫家對孤獨感的不同解讀
在孤獨意境的繪畫作品之中,表現人與家庭空間的題材居多,他們從不局限于任何藝術創(chuàng)作流派。這些人物和場景往往就是作者的自畫像,或是作者真實的家庭居住環(huán)境與其童年生活在各個城市中記憶的風景。不論是人物還是空間的描繪,孤獨意境全都不言而喻,畫作的中心無不是情感主題與畫面意境,所以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才得以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一)孤獨少女是他內心的獨白
美國畫家Aron Wiesenfeld曾說過:“孤獨是靈魂溝通的名片?!彼矚g繪制充滿神秘色彩的場景和人物,在Aron Wiesenfeld的鉛筆畫與油畫作品中大部分是描繪在空曠環(huán)境中孤獨存在的少女人物,在美得讓人陶醉的自然環(huán)境中,作品中的人物或只展示背影,或者面無表情,既像是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中,又像是余情未了的鬼魂,只有隨風擺動的裙擺證明著她們的存在。Wiesenfeld的作品大多是冷色調,即使暖色調的背景也籠罩著一絲傍晚的昏暗,讓人能感受到作品中的悲傷與陰郁。
(二)女性和怪異景象是他寄托情感的符號
在歐洲也一樣,19世紀末期的丹麥畫家維爾赫姆·哈默肖尼就以畫孤獨而聞名于世。盡管他的作品涵蓋了神秘的人物肖像、怪異空曠的家庭景象和城市景觀以及一系列獨特而令人不安的裸體,但是他的作品總是被賦予了一種超乎世界之外的特征,其作品風格常給人以敘事、溫暖或親密的感覺,但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都不明顯。例如,在《室內,三弦琴30號》這樣的作品中,女主面對著墻壁坐在陰影里,無法或不愿靠近她面前的窗戶,哈默肖伊為個體的孤獨創(chuàng)造了一個隱喻,而掛在她身后墻上的空畫框使她看起來更加孤獨。在作品《休憩》中,女人背朝觀眾,癱軟地坐在椅子上,光潔的后脖頸非常引人注目,或許這是少有的一幅有一絲甜蜜意味的作品。維爾赫姆·哈默肖尼的畫在今天引起如此深刻的思考也許是人意想不到的,雖然可能會令人不安,但他畫中的留白也能夠讓人找到慰藉——他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藝術家。
(三)自由是其孤獨的寄托
有人曾說“馬克·羅斯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里面有一棵很老的樹”。美國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生于俄國,1910年移居美國,曾在紐約藝術學生聯合學院學習,在20世紀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繪畫風格,以獨特的風格奠定了抽象表現主義宗師的地位,在美國起著承先啟后的作用。他的作品用純凈的色彩表達無形的思想,蘊含著一種或淡或濃的陰郁,那種昏暗的光線和冥想的氛圍營造出充滿戲劇性的氣氛和效果,沉浸其中,會激發(fā)出潛意識里最深沉柔軟的一面,沉默的同時,甚至無法抑制地痛哭流涕。他的創(chuàng)作只對人的基本情感進行描繪,其中充滿了悲劇般的自由,他的畫作想引領有孤獨感的人們找到一種回歸靈魂深處的感覺。而孤獨的產生絕非偶然,孤獨就像個高冷的名媛,自古便有著無數追求者。
三、繪畫中孤獨意境對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價值
(一)對當代繪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
孤獨情感下的繪畫作品色彩給觀者的感受較為陰沉,運用高超的技法和陰郁的顏色展現出全新的藝術風貌,還有著一些強烈的符號化等元素,對當下繪畫作品的新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當下正處于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而在這樣一個時代之中,我們在不斷學習和欣賞各種風格的畫作的同時,了解和體會“孤獨情感”。這或許也是我們內心情感的表達的過程,可以充分提升我們畫作中的綜合表現能力,再加以熟練的藝術思維,或許會形成我們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讓畫筆與自己內心的記憶與感受相結合,再提取畫面中作品需要的元素,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才能展現在觀者面前。
(二)對當代繪畫創(chuàng)作的反思
在筆者看來“孤獨情感”好似將繪畫創(chuàng)作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藝術家們將自己生活經歷感受和現實結合表現在畫面上,通過心靈將自己的情感與繪畫達成精神上的共鳴,讓人們慢慢開始全面認識到繪畫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肮陋毲楦小彼囆g家將具象思維、抽象思維以及完美的色塊與繪畫構成躍然紙上,甚至比傳統(tǒng)繪畫作品更具當代性與觀念性的表達,正是因為這種頗具奇幻色彩的繪畫語言與意境的表現才使得“孤獨情感”在當今畫壇獨樹一幟。
美國著名畫家霍珀曾經說過:“藝術生命最恒久的是一個人對世界的觀點,技藝是短暫的,只有個性才會永存。”藝術家所處在的當下社會,都在呼吁本土化等口號,但殊不知藝術真正的目的是通過畫作表達情思,透過作品宣傳理念?,F代許多畫家的作品中無不表現出對社會現狀的嘲諷和抨擊,然而在“孤獨情感”畫家的作品中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畫家并沒有這種攻擊、煽動的意思,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思想者,結合自身內心情感的訴求,探尋他對周遭環(huán)境的思考,表達他對周遭環(huán)境的理解。這種對待繪畫藝術的目標追求和個人價值觀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對當代繪畫創(chuàng)作的展望
繪畫作品之所以能夠以其獨有的魅力長期吸引著人們,這與它本身固有的情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通過運用自身內心情感對畫面進行氛圍的營造,通過對于藝術語言局限性的打破,敢于在畫面中表達新思想,當然畫面最后表現出來的情感也是長期積淀的成果?!肮陋毲楦小碑嫾矣米约旱乃囆g觀念同自己的繪畫語言為觀者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這些觀念對世界藝術發(fā)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孤獨算得上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心理情感,也是內心的包容與無限之間的一種有趣的表達,更是人類永恒不變的情感,或許正是因為人性對于孤獨的“偏愛”,只要人們心里留著對簡單純粹的追求,藏著這種名為“孤獨”的態(tài)度,任何藝術品都會散發(fā)出引人入勝的強大魅力。
參考文獻:
[1]車健全.西方后現代繪畫經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邵奕揚.穿越后現代:當代西方視覺藝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李艷.恐怖審美范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王紹軒.悲情的生命歷程與愛的訴求:試論愛德華.蒙克藝術[J].美術大觀,2010(8).
[5]武宏.作為在繪畫中承擔表意作用的陰影[D].中央美術學院,2004.
[6]段慶.用靈魂作畫:淺析愛德華·蒙克繪畫風格的精神[D].南京藝術學院,2006.
[7]張曉貝.結構呈現孤獨:多伊格繪畫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8]由夢娜.白色獨木舟[D].曲阜師范大學,2016.
[9]郭永玉.孤立無援的現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0]王林.美術形態(tài)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
[11]汪流.藝術特征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