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麗
通遼市科爾沁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內蒙 古通遼 028000
耳鼻喉作為人體關鍵的生理器官,在人體進行正常活動的過程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這些部位出現疾病的時候,需要及時的進行相關手術的治療,在手術治療之后,為了確?;颊叩目祻停枰归_針對性的護理[1]。在護理方式的選擇過程當中,需要考慮到護理方式內容的具體作用,本文就全面護理干預對于耳鼻咽喉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效果的影響展開討論,研究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內收治的進耳鼻咽喉部手術患者100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兩組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52.24±6.2)歲,實驗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53.81±6.0)歲。兩組工作人員的年齡和男女比例等相關資料接近,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完全知悉并接受本次研究的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精神病患者;合并嚴重惡性腫瘤患者。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委員會對本研究每一項工作進行全程監(jiān)督。
1.2 方法 (1)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包括常規(guī)手術護理、健康知識宣教,藥物劑量控制、飲食指導,同時給予患者嚴密的各項生命體征檢測。(2)實驗組:試驗組采用全面護理干預方式,具體內容如下:①針對性健康知識宣教:患者經過手術之后仍然存在一定的知識盲區(qū),護理人員需要主動積極的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使其充分了解術后疼痛形成原因。②耳鼻咽喉屬于人體重要的器官,患者在術后可能會擔心傷口殘留或者治療效果等問題,存在急躁焦慮等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該積極與患者展開交流,告知患者目前的康復程度,通過正面信息的告知,逐漸引導患者消除相關負面情緒。③疼痛護理:手術結束之后,獲取患者的疼痛信息,通過相關手術術后疼痛的程度標準判斷目標患者的疼痛是否合理,在藥物給予同時及時告知主治醫(yī)師,并嚴格檢測患者相關體征。④并發(fā)癥預防,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嚴密的檢測,觀察有無繼發(fā)性出血、聽覺嗅覺發(fā)音等是否能夠正常的發(fā)揮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①疼痛環(huán)節(jié)程度,采用vas統(tǒng)統(tǒng)模擬評分方法,0分為不疼痛,10分為疼痛異常。②康復程度:顯著:相關器官恢復正常功能,疼痛癥狀幾乎消失;改善:相關器官功能明顯恢復,疼痛癥狀明顯緩解;無效:相關器官功能輕微恢復,疼痛程度未出現緩解。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Mean±SD)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經過護理手段開展之后可以得到實驗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與病情康復情況數據對比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在常規(guī)的護理手段當中,護理人員一般是針對患者的病癥進行相關的護理內容制定。這些內容在疼痛的護理上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寬度,沒有充分的了解形成疼痛的形成因素,只是簡單地對病癥進行處理,忽視了心理因素和并發(fā)癥導致的疼痛劇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康復情況[2]。
全面性護理干預,是隨著醫(yī)學發(fā)展融入人道主義精神之后的新型護理干預方法。這種護理方式是從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整合了傳統(tǒng)護理模式的優(yōu)勢,同時通過患者目標癥狀的不同進行不同內容的制定,內容主要針對患者的心理、疼痛程度、并發(fā)癥等方面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實現嚴格監(jiān)視患者體征、充分調動患者的自主積極性、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自我監(jiān)護程度、同時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最終實現減少患者疼痛,促進病情康復的目的。
綜上所述,全面護理干預,對于改善耳鼻咽喉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效果,有著良好的臨床療效,有較高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