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佩 趙 欣
(1.陜西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課教學部,陜西 咸陽 712000;2.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溝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層面上反映人類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會文化層面上反映人類文明進步。語言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現(xiàn)象,往往不同的語句可以表達相同的含義,而同一語句卻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語句和語義之間沒有關聯(lián)。歧義現(xiàn)象是語言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它是指一個語言項目存在兩種或多種含義的理解。歧義所導致的語言文字的意義表達不明確,造成文字層面和語義內(nèi)涵間產(chǎn)生了較大差異。巨大的差異讓語言文字變得晦澀難懂,令人困惑,對于理解領悟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思想造成了不利影響。
歧義現(xiàn)象在語言中的客觀存在是不容忽視的,考慮到目前我國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水平的現(xiàn)狀,筆者分析了英語交際教學中歧義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類型,試從三個不同層面對英語中的歧義現(xiàn)象進行闡述,并結合實際教學幫助學習者分析、探討和總結排除歧義的方法。
語音歧義主要體現(xiàn)在日常的口語交際中,因為重音、升調(diào)、降調(diào)、同音異義詞、連讀、弱讀等原因,使語句意思不明確,讓人產(chǎn)生誤解。例1:The sun/son is bright. 英語中的sun和son的發(fā)音均為〔s?n〕,是一對同音異形異義詞。bright一詞也有多種含義:明亮的、發(fā)光的,聰明的、伶俐的等。于是,此句可理解為:“太陽是明亮的?!被颉皟鹤邮锹斆鞯摹薄S⒄Z中有許多這樣的詞,如break(破壞)和brake(剎車),rain(下雨)和reign(朝代),right(正確的)和write(寫)等,這類詞發(fā)音相同,意思不同,很容易讓人理解偏差產(chǎn)生歧義。
在日常的口語交際中,有時因為個人習慣性連讀,造成整句話中相連詞語或詞組間出現(xiàn)音位切分的變化,也會產(chǎn)生歧義。例如:1.Did you get a plate?你拿到盤子了嗎?2.Did you get up late?你是不是起來晚了?這種歧義現(xiàn)象通常只是出現(xiàn)在日??谡Z交際中,一旦變成正規(guī)的書面文字形式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歧義便可消除。
詞匯歧義是一種常見的語言歧義現(xiàn)象,指的是在完整的一句話中,對某一個詞或者詞組的意思有著兩種或兩種以上完全不同的理解而產(chǎn)生的歧義,具體表現(xiàn)為一詞多義和同形異義詞。
一詞多義,指一個詞具有多種不同的含義。例如:We saw the light.其中l(wèi)ight的意思較多,因此該句可以理解成:1.我們看見了燈。2.我們明白了。在學習中,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有些詞組也存在多種意義,例如:The handsome boy is running after Mary.該句可譯為“帥氣的男孩正在追趕瑪麗”;也可以是“帥氣的男孩正在追求瑪麗”。“running after”到底理解為“追趕”還是“追求”呢,就必須依據(jù)上下文語境分析判斷了。
同形異義詞通常指拼寫相同、卻含有多種語義解釋完全不相關的詞。例如:spring(春天/泉水)、present(禮物/贈送)、tear(眼淚/撕開)等詞。例1:She turned out an efficient secretary. 可理解成:She used to be an efficient secretary. 也可理解為:She drove an efficient secretary away.對于這類形式相同、具有多種語義解釋的詞匯,就必須依據(jù)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確定其實際含義。
語法歧義是指由于對句子中的詞序或句法結構有不同理解而產(chǎn)生的歧義現(xiàn)象,它具有普遍性和復雜性。下面就五個方面來談談語法歧義:
第一,同一短語,因其在句中歸屬不清而引發(fā)歧義。例1:Some boys are walking to the lake in the park.可以理解為:1. 在公園里,一些男孩正向湖邊走去;2.一些男孩正向公園中的湖邊走去。這是因為介詞短語in the park 歸屬不清。若將它視為句子層面的成分,歸屬于謂語動詞,那么它是句子的地點狀語,句義為:In the park,some boys are walking to the lake. 若將它視為短語層面的成分,它則歸屬于名詞lake,作名詞lake的后置定語,句義則理解成:Some boys are walking to the lake which is in the park.
第二,帶有’s的名詞所有格引起的歧義。例如:This is her teacher’s book.句子中teacher’s book可看成一個整體,即“教師用書”。但her teacher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即“她的老師”。因此該句存在兩種解釋:“這是她的教師用書”,抑或是“這是她老師的書”。
第三,-ing+名詞引起的歧義。例如: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該句的歧義源于“Flying planes”這一詞組。因為這里存在著兩種句法的可能性:其一,分詞短語flying planes是動賓關系。即:flying 是動作,planes是動作的承受者,兩者構成了動賓結構,句義解釋為“駕駛飛機會是危險的”。其二,flying planes是修飾與被修飾關系,即flying作前置定語,而planes是被前置定語所修飾的名詞,flying 是用來說明planes的臨時特征,此時該句就可以理解成“飛行中的飛機會是危險的”。
第四,省略結構引起的歧義。例如:Frank knows more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than Linda. 可理解成:1.在中國文學和琳達之間,弗蘭克更了解中國文學;2.弗蘭克比琳達更懂中國文學。
第五,及物動詞后跟雙賓語結構引發(fā)的歧義。例如:Mum found Peter a good tutor.及物動詞found后面接了兩個名詞作賓語:Peter和a good tutor.這句話可理解為:Mum found a good tutor for Peter.也可以理解成:Mum discovered that Peter was a good tutor.
歧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可能成為語言交流的障礙,會造成交流困難甚至交際失敗。在上文中筆者從語音、詞匯和語法三個層面深入分析歧義產(chǎn)生的原因,使讀者對歧義現(xiàn)象的成因有了深刻的認識。筆者將結合以交際為目的的實際教學探討如何應對歧義現(xiàn)象,力求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避免歧義和排除歧義的方法,掃除交際活動中出現(xiàn)的語言障礙,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語言含義并掌握語言交際的意圖。
重音、連讀、弱讀、語調(diào)等因素在語言交際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語音語調(diào)釋放出不同的語言信息。在語言交際中,只有語音、語調(diào)正確,才能夠讓聽話人獲得說話人想要表達的語言意圖,避免誤解,消除歧義。教師作為實際教學的主導者,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在教學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使用重音、停頓、升降調(diào)、連讀、弱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指導,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區(qū)別重難點,消除歧義。例如:The land is becoming desert.此句中desert 有兩種讀音:1.n.〔’dez?t〕沙漠,荒地。按此意理解為“土地在逐漸變成沙漠”。2.v.〔dl’z?:t〕拋棄。若不小心讀成〔dl’z?:t〕,意思就產(chǎn)生偏差。另外,在口語交際中,相互連接的詞語之間能夠稍做停頓,發(fā)音互不粘連,也是可以避免歧義產(chǎn)生的。例如:ice cream(冰淇淋)與I scream(我尖叫)。由此可見,讀音是非常重要的。
在語言交際中,詞匯的字面意思和引申含義有時大相徑庭,單純著重于語音、語義和語法特征的講解是完全行不通的,教師在講解詞匯時,還應該根據(jù)詞匯在語言語境、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中的運用,幫助學生學會使用這些詞匯,并且領悟這些詞匯進行信息傳遞時,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另外還可以通過語境制約、采用替換詞語、改變詞匯搭配或者調(diào)整詞序來避免歧義的產(chǎn)生。例如:Mr.White went to the bank yesterday.“bank”一詞具有兩個詞義,即“銀行”和“河堤”。倘若只是單純的這一句話,就會出現(xiàn)語義不明確。如果增加如下信息,那么句意就一目了然了。此句理解為:1.Mr.White went to the bank for money yesterday. 也能理解成:2. Mr. White went to the bank for fishing yesterday.那么歧義便不攻自破。
語法歧義主要出現(xiàn)在書面語中,為了能夠正確有效理解句子中的詞序和句法結構,可以運用所掌握的詞法和句法知識,采用調(diào)整詞序、改變句型、補全省略成分、擴展句子等方法消除歧義。例如:Mary can’t bear children.這一句也會讓人產(chǎn)生歧義。此時可以將句子擴展為:Mary can’t bear children because she is sterile,或者Mary can’t bear children if they are too noisy.這樣擴展后,句意清晰明確。
歧義現(xiàn)象是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常見問題。深入研究、探討歧義現(xiàn)象不僅對語言的理解、寫作、交際、翻譯等方面有著實際意義,而且有益于語言學習者和工作者對語言現(xiàn)象的深層次認知,正確理解并掌握語言結構及其運用規(guī)律,對語言理論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都具備雙重角色定位,既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又是交際教學的開拓者。對教師而言,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充分認識到歧義現(xiàn)象的存在,并且要高度重視這一語言現(xiàn)象,將英語歧義理論研究與實際教學活動相結合,使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其產(chǎn)生語言學和教學兩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