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昊,黃 瑩,江海峰,苗 雨,阮繼剛
食管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發(fā)布的最新癌癥統(tǒng)計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食管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居發(fā)病率的第8位、死亡率的第6位,而我國的食管癌約占全世界的50%,其發(fā)病率居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且存在地域差異性[1-3]。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通過膜表面?zhèn)鞲衅髡{控細胞的增殖、侵襲以及血管生成,過度激活可致細胞異常增長,發(fā)生癌變[4- 5]。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對腫瘤細胞的生長、轉移起著重要作用[6]。Ki67 即細胞核相關抗原,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分期、浸潤和轉移、復發(fā)及預后等多方面均存在性相關[7-9]。本研究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組織中EGFR、VEGF 和Ki67的表達情況,分析其與食管癌病理類型、浸潤深度之間的關系,并探討三者聯(lián)合檢驗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收集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經(jīng)病理診斷確診的食管癌手術病理標本104例,病理類型為鱗狀細胞癌。分化程度:高分化33例,中分化31例,低分化40例;浸潤深度:侵及達固有肌層者(T1-T2)54例,侵及外膜層至鄰近結構者(T3-T4)50例;淋巴結轉移:發(fā)生淋巴結轉移者39例,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者65例;遠處轉移:發(fā)生遠處轉移者15例,未發(fā)生遠處轉移者89例。所有患者均為首次就診,未進行過放療、化療及其他特殊治療。收集資料均含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包括病人的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淋巴結轉及遠處轉移情況。排除心、肝、腦、腎等其他疾病。
1.2 實驗方法:免疫組織化學取術后食管癌組織及癌旁正常食管組織石蠟切片。采用Dako Link Omnis 染色系統(tǒng),以常規(guī)SP免疫組化染色法完成其免疫組化檢測。
1.3 結果判讀:染色結果按照雙盲法閱片判斷。在不了解患者的臨床資料的情況下,由兩位病理醫(yī)師對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進行評估,根據(jù)腫瘤細胞染色程度以及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進行綜合評分。
1.3.1 陽性判讀方法:EGFR染色表達主要定位于細胞膜和細胞質內,棕黃色顆粒為陽性細胞;VEGF染色表達主要定位細胞膜及細胞漿,以胞質呈棕黃色為陽性細胞;Ki67染色表達定位于細胞核,呈棕黃色顆粒為陽性細胞。
1.3.2 鏡下病理評分:顏色深淺0~3分,淡藍色為0分,淺黃色為1 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陽性細胞數(shù)量< 25%為1分,25%~50%為2分,>50%為3分。兩者乘積≤2分為陰性,2~4分(+),5~8分為(++),>9分為(+++)。陽性細胞百分比分為4級:強陽性(+++,>50%),陽性(++,25%~50%),弱陽性(+,10%~25%),陰性(-,<10%)。
2.1 EGFR、VEGF、Ki67在食管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食管癌患者癌組織標本中EGFR、VEGF、Ki67表達陽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組織標本,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EGFR、VEGF、Ki67在食管癌患者中表達水平
2.2 食管癌患者EGFR、VEGF、Ki67表達水平與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食管癌患者EGFR表達水平與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無關(P>0.05),而與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有關(P<0.05) ;VEGF 表達水平與遠處轉移無關(P>0.05),而與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有關(P<0.05) ;Ki67表達水平與遠處轉移、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無關(P>0.05),見表2-表4。
表2 食管癌患者EGFR表達水平與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n(%)]
表3 食管癌患者VEGF表達水平與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n(%)]
表4 食管癌患者Ki67表達水平與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n(%)]
2.3 食管癌組織中EGFR、VEGF、Ki67蛋白表達之間的關系:食管癌患者癌組織EGFR表達陽性率與VEGF表達陽性率呈正相關(P<0.05),EGFR表達陽性率與Ki67表達陽性率呈正相關(P<0.05),VEGF表達陽性率與Ki67表達陽性率無相關性(P>0.05),見表5。
表5 食管癌組織中EGFR、VEGF、Ki67蛋白表達之間的關系
EGFR作為原癌基因Cerb-1的表達產(chǎn)物之一而普遍存在于人體內,在多種內外致癌因子共同作用下,EGFR與相應配體結合,激活下游信號傳導通路,使得細胞異常增生,從而導致腫瘤的發(fā)生。Jiang D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EGFR在食管癌患者中普遍高表達,陽性率為40%~80%,與腫瘤的增殖、浸潤、轉移均密切相關,提示 EGFR 可能參與食管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本研究中,104例患者的食管癌組織中EGFR的陽性表達率為86.54%,高于癌旁組織的62.50%,兩者有顯著差異,與有關[11]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發(fā)現(xiàn)食管癌組織中EGFR的表達與分化程度及浸潤深度有關,隨食管癌惡性程度增加,T分期越高,EGFR蛋白表達的陽性率也隨之增加,提示EGFR有促進食管癌的生長作用。但本研究中EGFR與淋巴結轉移無明確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所選擇樣本中食管癌合并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與無淋巴轉移的患者病例數(shù)相當,因此所獲取結果可能與樣本的選擇偏倚有關,具體原因需進一步研究。
VEGF作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家族成員,可調節(jié)內皮細胞的分裂和增殖,并作為重要的血管內皮生長刺激因子參與腫瘤血管的形成過程。在惡性腫瘤細胞中VEGF呈高度表達,并且其與腫瘤的侵襲性轉移和預后密切相關[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VEGF在104例患者的食管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8.46%,顯著高于癌旁組織,與孫文澤等[14]報道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VEGF的高表達與腫瘤的分化程度、浸潤深度及淋巴結轉移關系密切,考慮一方面VEGF可以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與增殖,并誘導腫瘤血管的新生,為腫瘤細胞的增殖提供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另一方面腫瘤細胞為了進一步增殖,需分泌更高水平的VEGF,因此,在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等惡性程度較高的食管癌患者中VEGF的表達水平均較高[15]。
Ki67是反映細胞增殖活性的指標,其表達高低提示細胞增殖狀態(tài),指標越高,腫瘤細胞生長活躍[16]。本研究結果顯示,104例患者的食管癌組織中Ki67的表達率為86.54%,癌旁組織中的表達率為75%,兩者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Ki67的高表達與食管癌相關。但本研究中Ki67表達水平與遠處轉移、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無關,與國內外研究有一定差異,一方面考慮其特異性不高,另一方面與樣本量及地域性差異有關,后續(xù)還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
本組結果顯示,食管癌組織中EGFR的表達陽性率與VEGF的表達陽性率呈正相關,EGFR表達陽性率與Ki67表達陽性率呈正相關,考慮三種蛋白在食管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協(xié)同促進作用,聯(lián)合檢測EGFR、VEGF、Ki67蛋白的表達,可以作為篩選食管癌高危個體的生物學指標。考慮到EGEF與VEGF二者的過表達均與食管癌的浸潤深度和分化程度呈正相關,這可能與食管癌的發(fā)展與演變密切相關,因此二者的聯(lián)合檢測對進展期食管癌的預后判斷有重要意義。其中EGFR與Ki67均與腫瘤細胞增殖有關,且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EGFR為細胞信號傳導的上游因子,由此推測的EGFR過表達可能先于Ki67,并對Ki67的表達有正向調節(ji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