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沿街挑擔叫賣炊餅的武大郎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來,武大郎的“家鄉(xiāng)”據(jù)此開發(fā)出了“武大郎炊餅”禮品裝,上海、湖北等地一些大都市里,還出現(xiàn)了身穿青布袍,頭系黃絲絳,打著杏黃旗,挑擔賣“武大郎炊餅”的流動商販。然而,無論是禮品裝還是流動擔販,都犯了一個錯誤:賣的“炊餅”無一例外都是金黃酥香的燒餅。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將“武大郎炊餅”與“燒餅”等同起來,以至于連百度上關(guān)于“武大郎炊餅”的詞條,也將其解釋成“魯西名吃”,“金黃酥香、造型美觀的燒餅”。以訛傳訛,竟至如此!其實,《水滸傳》中記載的“武大郎炊餅”并不是什么“餅”,而是饅頭。
據(jù)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中記載,宋仁宗趙禎時,因“蒸”與“禎”音近,時人為了避諱,就改呼“蒸餅”為“炊餅”。那“蒸餅”又是什么呢?《辭源》中“蒸餅”的解釋是:“即饅頭,亦曰籠餅?!币虼耍覀兛梢赃@樣說,“炊餅”就是饅頭?!罢麸灐备姆Q為“炊餅”,是封建社會強權(quán)下的產(chǎn)物,是為了避皇帝的名諱。
說起“蒸餅”的起源,那就更早了。據(jù)《晉書·何曾傳》中記載,何曾“性奢豪”,“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開十字花紋的蒸餅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開花饅頭”。南宋楊萬里曾寫過一首《食蒸餅作》詩:“何家籠餅須十字,蕭家炊餅須四破?!边M一步證實,“炊餅”就是裂開十字花紋的饅頭??磥?,對于“炊餅”,就連武大郎的“家鄉(xiāng)人”也未搞懂,以至于還開發(fā)出了“薄如紙、脆如金”的“武大郎炊餅”禮品裝。
別看武大郎在《水滸傳》里把“炊餅”賣得風生水起,其實,當時這種食品并不是什么稀罕物。武大郎和潘金蓮夫婦初到陽谷縣,手里沒什么積蓄,做成本不高、加工簡便的“炊餅”小生意,可謂明智之舉,也在情理之中?!端疂G傳》里說,鄆哥向武大郎講了潘金蓮與西門慶的奸情,武大郎為酬謝他,要送他10 個炊餅,鄆哥卻說“炊餅不濟事”,非要武大郎請他吃肉喝酒不可??梢姟按讹灐痹诋敃r人眼中,根本算不上高檔東西,更不是什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