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南
現(xiàn)在,知道東漢廉吏楊震的人很多,知道被曹操殺害的才子楊修的人也很多,楊秉卻不大為人所知。他是楊震的兒子、楊修的曾祖父,一位可敬的廉吏,足以彪炳百代。
《后漢書·楊震傳》贊曰:“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薄罢鹞贰闹?,說的是楊震“夜不受金”的故事。楊震被任命為東萊太守,在上任途中,經過昌邑縣(今山東巨野東南)。這個縣的縣令,恰好是楊震當年薦舉的秀才王密,楊震于他有提攜之恩。這位王縣令“夜懷金十斤”,前來拜見恩人,想報答其知遇之恩。楊震對他說:“我了解你,你怎么不了解我呢?”王縣令說:“夜黑,沒有人知道。”楊震嚴肅地對他講:“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有人勸楊震為子孫著想,給他們積聚一點財產,楊震答道:讓世人都稱贊我的子孫為“清白吏子孫”,不也是豐厚的財產嗎?
“秉去‘三惑”,講的是楊秉清白自守的故事。楊秉早年教書,40多歲才出來做官,擔任過侍御史,并接連出任豫、荊、徐、兗四州刺史,還做過任城相。自從當了刺史、“二千石”官員,朝廷按規(guī)定發(fā)給他的俸祿,他不是全部收下,而是要算一算,自己上多少天班,按上班的天數該接受多少俸祿,多余的部分一分不要。他有一句名言,即“三不惑”。他說:“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三者是也。”此言其不貪酒,不貪色,不貪財,真是擲地有聲,難得的是他還堅守了一輩子。
楊秉是切切實實做到了“三不惑”的?!逗鬂h書》說:“秉性不飲酒,又早喪夫人,遂不復娶,所在以淳白稱?!薄按景住?,清白也。他無論在哪里做官,無論處在什么崗位,都被人譽為清白的官員。歷史上,很多官員開頭清廉、清正,后來變得貪濁、腐敗了。就像《左傳》《漢書》《后漢書》都征引的《詩經》的名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人們無不有好的開頭,而善始善終的很少。面對酒、色、財“三惑”,楊秉始終能做到“淳白”,尤為難得。
酒、色、財對官員來說,是三道關,人人都要過這三道關。過不了的,不在少數。有的人過得了酒這一關,過不了色、財兩關;有的人過得了酒、色兩關,過不了財這一關;有的人過得了酒、財兩關,過不了色這一關。要過三關,必須有超強的抗御誘惑的能力。北魏孝文帝曾對大臣們說:你們當中如果有人克制不了貪心,可以提出來,允許辭職。還真有一位官員當場承認,克制不了貪心,請求辭職。孝文帝認為這位官員誠實,讓他繼續(xù)做官。孝文帝未必相信,其余的官員都沒有貪心。
《尚書·康誥》曰“毋彝酒”,意即不要經常飲酒。酒能使人興奮,使人愉悅,但也能使人亂性,使人神志昏亂,以致犯大錯、誤大事。飲酒沒有節(jié)制,經常酩酊大醉,肯定會出事。有的書上說,古代有飲一石酒不醉的,就當神話故事聽聽吧?!俄n非子·說林》對嗜酒的危害說得很透徹:“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薄侗笔贰份d王憲之子王昕的話說:“商辛沈湎,其亡也忽諸。”說的是商紂王酗酒導致商朝迅速滅亡?!俄n非子》和《北史》所說,并非危言聳聽。北魏、北齊都有皇帝因酗酒而喪失理智、胡作非為、倒行逆施,終被人殺死。
西漢有一個辛湯,好飲酒。有關衙門推薦他擔任護羌校尉,管理羌人聚居的地區(qū)。趙充國說:辛湯酗酒,會因酒使性,貽誤大事。后改由辛湯的哥哥臨眾擔任。臨眾病了,有關衙門不顧趙充國的提醒,推薦辛湯出任護羌校尉。辛湯果然因酗酒誤事,多次在醉酒后對羌人發(fā)怒,欺壓他們,激起了反抗。
北魏劉尼,為官“清慎”,不貪財,但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嗜酒。曾擔任過侍中。公元470年,獻文帝親自帶兵北征,并主持誓師大會,在這莊嚴的時刻,劉尼竟然因醉酒昏睡,以致士兵列隊亂七八糟。獻文帝大怒,要辦他的罪,考慮到他功勞大,才沒有處死,只是免官了事。
歷史上有因貪酒掉了腦袋的,而且不止一人。北魏孝明帝時,發(fā)生了一次叛亂,孝明帝派兵平叛,命右丞相元屈督陣。結果,朝廷的軍隊一敗涂地,喪失兩位重要將領,孝明帝追究責任,要殺負責督陣的元屈。這時正需要派一個人前往并州,取代“荒淫怠事”的刺史元六頭,孝明帝于是赦免元屈,讓他代理并州刺史,給了他將功補過的機會。但元屈實在不爭氣,我行我素,嗜酒如故,貽誤政事,治理并州并不比元六頭好。孝明帝大為失望和惱怒,讓人用囚車將元屈押回京城,把他前前后后的罪過加起來,判了個斬首,在大街上執(zhí)行。北魏常山王拓跋遵,也是一個酒鬼。公元407年,一次醉酒后,他竟敢對太原公主非禮,犯了大忌,被賜死,成了官員中因酒送命的又一個典型。
貪色在古代被認為是很大的罪過?!蹲髠鳌こ晒辍穼懙?,楚莊王討伐陳國,要娶陳國的美女夏姬為妻。有個名叫申公巫臣的人對他說:“今納夏姬,貪其色也。貪色為淫,淫為大罰?!闭J為貪圖女色是為淫,而淫乃大罪。晉朝的法律甚至規(guī)定,“盜者竊人之財,淫者好人之色”,都要判處徒刑。
西漢陳遵有文才,又是著名書法家,當時的人們以收藏他的書法作品為榮。但他好酒,又好色。被任命為河內太守后,下車伊始,就乘有篷蓋的車子穿街過巷,到寡婦左阿君家中,飲酒作樂。左阿君唱歌,他伴舞,越跳越興奮,忘乎所以,以致跌倒在座位上,還在左阿君家過夜。當時有官員不得入寡婦之門的規(guī)矩?!肮咸锢钕拢湃怂鳌?,陳遵不守這個規(guī)矩,理所當然地被人彈劾,丟了官。
《詩經·大雅·蕩》說:“大風有隧,貪人敗類。”是說大風刮得迅猛,貪人敗壞善類。官員貪財,危害國家,危害社會,也危及自身。古代因貪財喪命的,多不勝數。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六月,派去西征的八名將領,人人都貪污軍事物資,縱兵虜掠,“贓各千萬計”。他們都被斬首。這次反貪,一下殺了八名將領。
北魏翟黑子,受太武帝寵信,被封為遼東公。他出使并州,受賄千匹布。北魏很長一段時間官員沒有俸祿,實行俸祿制以后,規(guī)定官員“贓滿一匹者死”,懲處貪贓是很嚴厲的。翟黑子受賄千匹布,應當說案子不小。事情敗露后,他心存僥幸,想蒙混過關,便試探著問高允:“皇上若問起這事,我該自首呢,還是該隱瞞呢?”高允說,你應當如實回答皇上的問話。他又去問崔鑒、公孫質等人,他們都說,應當對皇上隱瞞這事。翟黑子樂于聽崔鑒等人的話,就沒有向太武帝交代自己的罪行。太武帝遂將其處死。
唐太宗經常告誡官員要戒貪。據《貞觀政要》載,貞觀二年,唐太宗對身邊的大臣講到當年秦惠王想討伐蜀國,不知路怎么走,就命人雕刻了五頭石牛,牛屁股后都掛著金。蜀人見了,以為牛能拉出金來,于是蜀王派了五位大力士把石牛拉到蜀國。秦國的軍隊便循著五位力士拉牛走的路,討伐蜀國,蜀國隨之滅亡。漢代大司農田延年貪污、受賄3000萬,東窗事發(fā),他便自殺了?!拔乙允裢鯙榻梃b,你們要吸取田延年的教訓?!?/p>
縱觀歷史,多少官員在酒、色、財三惑上沒能經受住考驗,泯滅良知,犯下過失,嚴重者更是招致喪身亡國的下場。楊秉以國家為重,以民眾的利益為重,以自己的人格為重,故能抵御酒、色、財三惑,名揚千古,成為典范。
(作者系鳳凰出版社編審)
責任編輯:張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