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琴
【摘 要】我國社會整體發(fā)展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帶動下,使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對精神需求的滿足更加關注,特別是對教育領域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視,其中對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關注程度逐漸加深。本文針對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展開詳細的討論,為我國教育行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積極的動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整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必要性
對于歷史知識而言,很多內容僅憑借文字形式,是無法將具有的意義全面呈現(xiàn)出來的,很多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資料,必須在圖片、音頻、視頻的呈現(xiàn)下,才能被學生客觀的理解,這也是初中歷史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效果遠不及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共同作用,將歷史面貌真實的還原,使歷史內容更加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保證學生能夠對歷史內容全面、詳細的了解。與此同時,根據(jù)對初中歷史教材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歷史教學涉及的知識面比較豐富,包括文化、科技、軍事、政治等各個領域,通過信息技術具有的整合手段,能夠使老師將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逐一攻克,為學生構建一個具有較高系統(tǒng)化的歷史知識體系,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除此之外,在新教改的要求和號召下,明確規(guī)定了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學應該盡可能的將網絡技術手段、信息技術手段等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結合其中,使初中歷史教學內容得到不斷的豐富,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供更多便利、快捷的渠道,從而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具體的初中歷史教學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促進歷史知識進一步豐富的有效工具,也是對歷史教學水平進行創(chuàng)新的關鍵所在。因此,在現(xiàn)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決定了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的必要性。
二、初中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對策
(一)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增強歷史課堂趣味性
根據(jù)對我國初中歷史教學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歷史課堂教學具有的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是否具有較高的趣味性。信息技術具有的各種作用,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趣味性。比如,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歷史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遠程教育手段、微課教學手段等,將具有的趣味性的手段結合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將各種本節(jié)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產生一種觀看電影的感覺,在充滿和諧、趣味的環(huán)境中學習歷史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初中歷史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元、立體多彩,為后續(xù)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學習《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將著名電視劇《大秦帝國》中與課文有關的內容進行編輯,以圖片和視頻的模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明確了解秦朝統(tǒng)一中國需要具備的每一條歷史因素。通過這樣直觀的呈現(xiàn),使學生能夠接受到具有趣味性的沖擊力的教學內容,全身心投入到歷史教學內容中,最終,將自身學習能力提升的同時,使初中歷史教學效果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整合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對于歷史而言,雖然與現(xiàn)實世界存在一定的距離,但是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將豐富的歷史資料合理的融入其中,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因此,為了能夠有效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加大研究歷史資料融入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途徑。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歷史資料融入教學過程的途徑僅憑借老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知識量,然而,由于老師的知識量和專業(yè)水平畢竟有限,能夠傳授給學生的內容也有限。此時,將信息技術合理的融入其中,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具有大量信息內容的特點,使老師收集知識點的渠道變得更加豐富、多元,從而將更多的知識點傳播給學生,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水平的同時,還可以將初中歷史教學水平逐步提升。比如,在學習《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利用影視作品、史料圖片等手段,將這個時期人們服飾的變化和審美的變化過程,以PPT課件的形式,具體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此基礎上,通過視頻、圖片、文字形式的講解,將這一時期的發(fā)展變化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腦海中對這個時期的發(fā)展構建標準、詳細的構架,有效提升自身歷史學習能力,最終將初中歷史教學效果優(yōu)化。
(三)整合信息技術手段,轉變學生歷史學習方式
根據(jù)對我國初中歷史教學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初中歷史知識時,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這是傳統(tǒng)應試教育遺留下的弊端,學生將考試分數(shù)視作學習歷史知識的目標,沒有充分理解知識點,而是依靠生硬的背誦記憶,勉強完成歷史教學內容。長此以往不加以改善,導致學生具備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難以提升。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將信息技術結合到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的使用,創(chuàng)新教學教方法,如翻轉課堂、智慧課堂、導學案設置等教學方法的運用,對初中歷史教學進行有效的輔助,將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進行徹底改變,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目標從提高分數(shù)轉變到了解內容,將死記硬背轉變成理解記憶。當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歷史知識以后,不僅可以在后續(xù)的學習中靈活使用,還能夠將相關歷史知識點在腦海中長久的記憶,最終,為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jù)以上針對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相結合,展開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明確的了解,歷史文化的學習是每一個初中學生必須要掌握和具備的能力。此時,將信息技術納入初中歷史教學中,使學生具有能夠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為歷史文化教育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賽.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06
[2]王世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J].甘肅教育,2018(13):71
(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第一初級中學,安徽 宣城 2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