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市人民檢察院課題組
摘要 檢察機關從網絡輿情中發(fā)現(xiàn)線索開展立案監(jiān)督,針對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特點,引導偵查機關從間接證據(jù)上尋找突破,追加認定犯罪事實,準確認定從重情節(jié),嚴厲打擊校園性侵犯罪,對類似行為起到了警示作用,建議使用職業(yè)禁止規(guī)定,并制發(fā)檢察建議、開展自我保護主題宣傳,既彰顯了司法機關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決心,又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立案監(jiān)督 猥褻兒童 強制猥褻 引導偵查 指控犯罪
中圖分類號:D92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 92.2020.02.029
被告人蔣某某于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間,利用其先后擔任海門市**初級中學初一(2)班、初二(2)班班主任的身份,以和學生談心、講解習題等為名,在教室、辦公室、學生住所等場所對未成年女生金某某、吳某某、陸某某等人采取強行摸乳房、大腿、臀部、親臉頰、親嘴、摟抱等方式進行猥褻。
該案經海門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后于2019年10月12日經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蔣某某犯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犯強制猥褻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數(shù)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九年;并采納檢察院提出的宣告從業(yè)禁止建議,禁止被告人自刑罰執(zhí)行完畢之日五年內從事教育、培訓等相關接觸未成年人的職業(yè)。
該案系海門院在網絡輿情中發(fā)現(xiàn)線索并開展立案監(jiān)督。蔣某某自到案至庭審一直拒不供述,海門院從證據(jù)入手,確保犯罪打準打實。
(一)通過網絡輿情敏銳發(fā)現(xiàn)案件線索并成功立案監(jiān)督
2019年3月13日傍晚開始,一份《關于蔣某某老師行為不檢點一事的處理意見》在微信朋友圈瘋傳,內容系某初中班主任對所任教班級女生有觸摸身體敏感部位的不檢點行為,學校與家長簽協(xié)議私了。海門市檢察院獲悉后,敏銳意識到該案有可能達到刑事立案標準,遂立即與公安機關進行溝通了解情況。由于被害人沒有及時報案,公安機關未將該案立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海門院第一時間啟動立案監(jiān)督程序,于2019年3月14日向公安機關發(fā)出《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監(jiān)督公安機關及時立案,海門市公安局于2019年3月14日當日即立案偵查。
(二)主動提前介入,夯實證據(jù)基礎
鑒于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部分被害人因恐懼羞恥回避關鍵情節(jié)、部分家長對案件調查不配合等情況,案件推進面臨重重困難。海門市檢察院迅速啟動提前介入程序,派出均為女性的業(yè)務骨干引導公安機關進行相應偵查取證,并就案件取證方向、未成年人特殊執(zhí)法保護、安置安撫工作等提出意見和建議。1.以“零口供”標準補強案件證據(jù)。要求公安機關確認各被害人及其家長與蔣某某之間在案發(fā)前有無矛盾,核實案發(fā)經過,有無其他介入因素,以排除誣告可能;搜查蔣某某辦公室和住所,收集蔣某某品格證據(jù),以補強未成年人陳述。2.以“零瑕疵”標準規(guī)范偵查活動。參與制定詢問提綱,要求公安機關嚴格遵循對未成年被害人“一次詢問”“全面詢問”原則,落實詢問女性未成年被害人應有女性工作人員在場等各項特殊保護程序要求,以避免“二次傷害”,確保未成年被害人權益得到全面保護;要求對犯罪嫌疑人和重要證人的談話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及時提取固定證據(jù)。3.以“零問題”標準做好善后事宜。協(xié)助公安機關、教育部門妥善安置受害學生,對受害學生開展心理干預和疏導,做好受害學生及家長的心理安撫工作和涉案學校師生的穩(wěn)控工作,并建議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師德師風大整頓及學生性知識和性保護教育工作,盡量將案件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三)嚴格審查證據(jù),追認犯罪事實
認真梳理案卷材料,以不同被害人為主體理清犯罪事實,在批準逮捕后提出6條意見繼續(xù)引導偵查機關補充完善證據(jù),包括:1.補充現(xiàn)場勘驗筆錄、現(xiàn)場照片、被害人辨認現(xiàn)場筆錄。2.進一步明確蔣某某在教室講臺、在空教室猥褻的具體時間,以核實被害人被侵害時是否年滿14周歲。3.部分詢問未成年被害人筆錄未先通知第一順位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直接通知學校老師到場,證據(jù)存在瑕疵,待補正。4.補充相關證人證言。5.補充被害人案發(fā)前狀況和現(xiàn)狀相關材料,以證明本案的危害后果。追加認定4節(jié)有旁觀者目睹的猥褻事實和“在公共場所當眾猥褻”的加重情節(jié)。
(四)強化出庭指控,打擊囂張氣焰
在庭審現(xiàn)場,公訴人圍繞起訴書指控事實,按照被害人分組舉證,強化證據(jù)體系,并圍繞證據(jù)證明力、跨越被害人14周歲前后的犯罪行為定一罪還是數(shù)罪、是否構成“當眾猥褻”等爭議焦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辯論,耐心釋法說理,確保庭審效果。
1.針對是否屬于刑法上的“猥褻”問題,公訴機關指出:從觸碰的部位看,有臉部、乳房、腿部、臀部等性敏感部位,觸碰方式為親吻、撫摸、摟抱等性曖昧方式,觸碰的對象系未成年少年或女童,而且對同一被害人觸碰不止一次,前后持續(xù)時間較長,被告人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yè)人員,更應注重為人師表,卻經常故意觸碰學生身體敏感部位,已完全可以排除教學中偶爾觸碰的可能,因此其主觀上有明顯的追求性刺激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利用教師身份故意觸碰性敏感區(qū)域的行為,給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傷害,構成刑法意義上的猥褻,其中猥褻時被害人不滿14周歲的,認定猥褻兒童罪,猥褻時被害人年滿十四周歲的,定強制猥褻罪。
2.針對是否認定“在公共場所當眾”實施的問題,公訴機關指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在校園、游泳館、兒童游樂場等公共場所對未成年人實施強奸、猥褻犯罪,只要有其他多人在場,不論在場人員是否實際看到,均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三款、第二百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認定為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猥褻兒童?;趯ξ闯赡耆吮Wo的需要,明確將“校園”這種除師生外,其他人不能隨便進出的場所認定為公共場所。教室、辦公室一樣屬于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相對涉眾性、公開性,應當是公共場所。本案在教室講臺上猥褻陸某某該節(jié),當時是晚自習,全班同學在場,且確實有同學看見,可以認定為“在公共場所當眾”實施。
最終法院采納公訴人觀點,認定跨越被害人14周歲前后的犯罪行為侵犯了不同法益,不能相互吸收,單獨評價不能實現(xiàn)罰當其罪,應當數(shù)罪并罰,并對起訴書指控犯罪事實全部認定。
(五)參與社會治理,擴大辦案成效
首次建議法院對被告人宣告從業(yè)禁止,被法院采納。協(xié)助公安機關、教育部門持續(xù)對受害學生開展心理干預和疏導,做好受害學生及家長的心理安撫工作。制發(fā)檢察建議推動全市中小學開展師德師風大整頓,并結合落實一號檢察建議、送法進校園,53名員額檢察官和檢察官助理深入各中小學開展自我保護主題宣傳,提升學生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能力。向海門市教育局制發(fā)檢察建議提出五點具體建議,海門市教育局積極回復并按照建議落實了相關措施。
一是善于發(fā)現(xiàn)案件線索,對于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進行獲取、甄別,不漏掉有價值的案件線索。該案沒有被害人報案,檢察機關僅能從網絡上的信息進行判斷,這需要案件承辦人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敏銳度,否則無法判斷案件線索真假及可能的偵查方向。
二是積極引導偵查,對于犯罪嫌疑人不認罪,證據(jù)隨時可能滅失的案件,在立案監(jiān)督后第一時間確定偵查方向、偵查重點,引導公安機關取證。本案行為人對多個被害人進行多次侵犯,每次犯罪情況不同,被害人年齡小,證據(jù)滅失風險大,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案件處理決定及補充偵查提綱。
三是充分準備,準確適用法律,嚴厲打擊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案件,做好出庭預案,成功指控犯罪。此類犯罪具有隱蔽性,被告人不認罪給指控帶來困難,需要承辦人充分準備,對法律理解透徹。
四是總結辦案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向相關部門發(fā)送檢察建議,查缺補漏,避免類似案件再次發(fā)生,實現(xiàn)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