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
[摘要]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發(fā)展的結晶。文化是立校之本,文化治校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所薄弱的村小,通過對校園文化的建設,促使學校辦學水平提高,成為縣辦學水平評估銀獎學校。
[關鍵詞]學校;文化;管理;發(fā)展;村小
作為文化育人的重要內容與途徑,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引領學校轉變教育理念、改善教學管理方法、加快學校發(fā)展的靈魂。近年來,我校以建設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環(huán)境為重點,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努力形成一流的村小育人文化環(huán)境。
我校于2013年4月搬遷至新校區(qū),在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種配套設施基本到位,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學校秉著“讓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讓每一棵花草都能傳情,讓每一幅圖畫都能會意”的環(huán)境育人理念,在過道處設置了文化宣言展示欄,在校門內側建起了文化宣傳櫥窗,樓道口均設有文化宣傳牌。種植了有學校特色的綠化植物,并伴有宣傳標牌。班級門口有名人名言、班規(guī)等宣傳內容,教室內有宣傳展板等。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圖書存放柜,學生可以將自己喜愛的圖書收集存放在柜中,供大家一起閱讀分享。塑膠操場圍墻上,有宣傳標語,宣傳圖片,以及“三字經”圖文并茂的宣傳畫,校園充滿文化氣息,師生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了提升。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良好的校園精神,它可以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深層的調節(jié)和制約,增強學校的凝聚力。我校一是堅持規(guī)范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有計劃、有安排、有質量,讓師生得到精神熏陶。二是上好晨會、周會課,讓學生吸收正能量。三是每月一主題的教育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現(xiàn)代文明,感受學校文化的內涵。四是開展“節(jié)日文化”活動,“六一”文藝匯演,“十月”歌唱祖國等。另外,還舉行“手抄報”“獨唱比賽”“經典誦讀”等文化活動。美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
學校定期開展教師讀書交流、我的教育故事、我從教我幸福等演講活動,提升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組織學生開展“我是九小學生,我自豪”等演講活動,使學生愛校、愛國,感悟“校訓”,發(fā)揚九小精神。
學校還注重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各種制度,并讓制度體現(xiàn)學校文化的積淀。
近年來,我校涌現(xiàn)出了全縣最美教師一人,兩名縣師德先進個人,五名縣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一名學生榮獲市十佳好少年符號,多名學生獲縣“四好少年”等。
教學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我校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以課題引路,逐步形成“讀、想、議”的課堂教學風格,形成我校的課堂教學文化。一是堅持行政聽課、點評,每兩周行政聽課點評一次。二是每學期人人上教研課,以高效課堂標準來要求,并要求課堂教學符合“讀、想、議”的教學基本方法。三是要求老師把教學研究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在研究反思中實踐,在實踐反思中研究。
加強校本培訓,讓老師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多面視角開展教育專著學習心得交流會、演講賽、辯論會等活動,讓教師認識到學習是自身修養(yǎng)、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鑰匙”,是走專業(yè)化發(fā)展,走向“能師”“人師”的唯一途徑。
開展“新教育實驗”,“晨誦、午讀、暮悟”讓師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中華文化的精神樂趣,并以此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化改革。
著力開展校本課程的建設,以“新教育實驗”為依托,開展了“經典誦讀”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讓師生在誦讀中提升自身素質。
學校還十分注重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建有足球文化圓廊,運動場四周圍墻上繪有有關足球的宣傳圖片。學校每學期都舉行班級足球聯(lián)賽,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融入足球運動內容,編寫了校本教材《小學生足球》。校女子足球隊在市、縣比賽中多次獲佳績。
多年來,我校兩名老師在市優(yōu)課、基本功比賽中榮獲一、二等獎,十余人次在縣各種教學比賽中獲獎。發(fā)表教育教學文章近一百篇,科研成果榮獲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市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有二百多學生在縣級以上競賽中獲獎。學校獲縣教育教學質量進步獎。
人的一生必須經過家庭、社會、學校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是教育的基礎,家庭與學校教育達成一致,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人才。我校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把家長學校工作列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
學校建有家長學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委員會,由校長掛帥,并指定一名副校長具體負責。家長學校每學期都有計劃、活動安排,聘請有一定理論水平的老師擔任授課教員,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知識傳授,提升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家長學校十多年來,一直以“規(guī)范、科學、有效”為管理目標,活動正常,家長學員出席率高,教員認真負責。編印家教鄉(xiāng)土教材《家教之友》,至今已印95期,免費發(fā)給家長,供家長空余時間學習,并有不少家長把學習心得體會反饋給學校。
在家長學?;顒又?,還注意讓家長進行互動,家長親身說教,家長與教員對話,形成了良好的家校關系,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也得到了不斷充實,家庭教育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不斷適應時代需要,從而使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形成了合力。受到了社會與家長的一致好評。
還注意不斷研究家庭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反思農村家庭教育的不足,探討指導農村家長提升家教水平的途徑與方法。近年來,《中華家教》《中國家庭教育》等刊物上發(fā)表家教研究文章近百篇,家長學校先后被評為市、縣模范家長學校,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文化治校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先進的文化能推動學校發(fā)展。在創(chuàng)建特色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我校將繼續(xù)用學校文化構建來引領學校的各項工作,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塑造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學校精神,使學校的文化內涵得到發(fā)展,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從一所農村薄弱學校,變成了連續(xù)兩年獲得縣辦學水平評估銀獎學校。(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