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耀 陳友蓮 黃世安
摘要 目的:探討運動康復治療慢性穩(wěn)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慢性穩(wěn)定性心衰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開展運動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左室舒張末期容積、左室收縮末期容積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左室射血分數、生活質量評分和血漿腦鈉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6min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慢性穩(wěn)定性心衰患者開展運動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 運動康復治療;慢性穩(wěn)定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質量
慢性心衰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以病程長、可反復發(fā)作為主要特點,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1]。臨床中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以藥物對癥方案為主,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進展,但是對患者運動功能等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為患者開展運動康復治療十分重要[2]。本次擇取100例慢性穩(wěn)定性心衰患者,對實施運動康復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慢性穩(wěn)定性心衰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男66例,女34例;年齡47~66歲,平均(56.1±2.5)歲;病程2~8年,平均(5.2±0.4)年;NYHA心功能分級II級57例,II級43例。觀察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48~67歲,平均(56.6±2.4)歲;病程2~9年,平均(5.4±0.5)年;NYHA心功能分級I級52例,I級4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低流量吸氧,常規(guī)給予利尿劑、強心劑、β受體阻滯劑等,并進行日?;顒?,以其自身實際情況每天進行快走鍛煉0.5h。②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開展運動康復治療:開展踏車運動康復治療的前2周,將其運動強度控制在50%peakVO2范圍內即可,從第3周開始可將運動強度提升至75%peakVO2,每周開展3次運動康復治療。其中心功能分級II級患者單次運動持續(xù)時間為40min,包括1min熱身運動,后在接下來的5min內循序漸進提升運動功率一直到預定目標,并堅持30min,運動結束后在2min內將運動功率降至0,最后剩余2min時間進行空踩。心功能分級II級患者進行初始運動時應按照預定功率進行15min運動,此后每周開展運動時均需增加5min鍛煉時間,直至達到可維持預定功率運動進行30min,其他運動時間分配與II級患者相同。在運動前、中及后均需進行10min心電監(jiān)護,對其心率、心律失常及ST-T段改變進行觀察,每隔2min進行1次血壓水平測量。
觀察指標: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包括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數(LVEF);SF-36生活質量評分共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6min步行距離(6MWD),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選擇平坦地面,記錄患者在6min內的總步行距離;檢測兩組血漿腦鈉肽(NT-proBNP)水平[4-5]。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比較:觀察組LVEDV、LVESV水平低于對照組,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運動能力和NT-proBNP水平比較: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和NT-proBNP水平高于對照組,6MWD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為觀察組患者開展運動康復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運動能力和NT-proBNP水平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運動康復治療對慢性穩(wěn)定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和預后改善具有積極影響。通過實施運動康復治療可抑制患者內皮細胞凋亡,改善其組織細胞因子,且對患者骨骼肌線粒體氧化酶活性具有良性刺激作用,可增加其骨骼肌毛細血管密度,進而可增強患者I型肌纖維強度,擴張動脈血管徑,以降低小動脈血管壁厚度[6]。實施運動康復治療還可以減輕腎素一血管緊張素張力,長期堅持合理的運動鍛煉,可改善患者關節(jié)功能,降低兒茶酚胺的分泌量,減輕患者交感神經興奮性,發(fā)揮迷走活動增強作用,以減緩患者心率并減少其心肌耗氧量,進而對患者心功能進行改善,同時該療法對患者左心室重構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增加其心肌灌注,減少外周血管阻力,以穩(wěn)定患者病情,增強其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為慢性穩(wěn)定性心衰患者開展運動康復治療對慢性穩(wěn)定性心衰患者具有積極影響,可用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達瑾,姜芳榮,孔永梅.心臟運動康復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血漿NT-proBNP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8,19(10):1309-1314.
[2]陳鶯,戴紅英,陳加林,運動康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衰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1):22.
[3]張進,丁立群,范潔.運動康復治療對慢性穩(wěn)定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7,32(11):1099-1103.
[4]馮建飛,穆瑞斌.康復運動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1):179-180.
[5]程夢影,楊建全.運動康復路徑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17):153-155.
[6]崔長軍.運動康復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7,38(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