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馥榕
(貴州大學圖書館,貴州貴陽 550025)
信息時代,伴隨互聯網與移動智能設備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網頁閱讀、電子閱讀、新媒體閱讀等形式也在不斷向人們的生活滲透,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構成部分。“淺閱讀”時代已然到來,人們在開展閱讀活動時,一味追求閱讀內容的數量,卻忽略閱讀深度的重要性,因而往往無法形成對于知識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開展深閱讀推廣模式構建實踐,已是一種必然趨勢,應從自身實際特點出發(fā),重新定位閱讀服務,創(chuàng)新閱讀推廣工作。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群體為在校大學生,在開展閱讀服務的過程之中,高校圖書館不僅需要向在校大學生提供圖書借閱、資料檢索等服務項目,更應對他們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行為加以引導,以此突破淺閱讀方式的局限性,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深閱讀習慣,力求回歸閱讀活動本質。
伴隨現代生活節(jié)奏與信息傳播速度的不斷加快,碎片化閱讀、快餐式閱讀等淺閱讀方式日漸主導大學生的閱讀行為[1]。淺閱讀,顧名思義,即淺層次的閱讀方式,在這一閱讀方式下,閱讀者將獲取信息作為主要的閱讀目的,閱讀過程較為輕松簡單?!爸R大爆炸”背景下,淺閱讀在緩解個體壓力、幫助個體拓展視野等方面的確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但淺閱讀也存在著諸多不足:首先,淺閱讀下,閱讀行為具有較強的隨意性,且呈現碎片化特征,因而不利于積累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其次,淺閱讀下,閱讀行為的系統性不足,不利于促進個人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鉆研探究的學習心理。因此,淺閱讀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但如果只進行淺閱讀,那么閱讀活動就將趨于無序化和淺顯化,因而這一閱讀方式實質上不能完全代替嚴肅性閱讀,即深閱讀。
深閱讀,是區(qū)分于淺閱讀的一種閱讀方式,在這一閱讀方式下,閱讀行為的目標不再停留于淺層次,要求閱讀者對于閱讀內容進行認真選擇、深入理解、正確判斷、理性推論、科學驗證及系統反思,進而實現對于閱讀內容的全方位掌握,將閱讀內容真正內化為個人知識結構,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并對于閱讀內容產生認知層面和情感層面的共鳴[2]。深閱讀相較于淺閱讀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這一閱讀方式有利于幫助閱讀者進行知識積累、有利于促進閱讀者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與閱讀習慣、有利于發(fā)展閱讀者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大學生群體在學習和實踐之中,通常需要開展兩類閱讀,其一為專業(yè)閱讀,即圍繞個人所學專業(yè),展開系統性的閱讀;其二為自由閱讀,即從個人興趣與實踐需求出發(fā),自由選擇閱讀內容。深閱讀方式對于這兩類閱讀行為而言均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yǎng),信息飛速增長的時代,大學生在開展閱讀活動時往往存在著無從下手、淺嘗輒止等問題。作為高校中閱讀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重視發(fā)揮閱讀引導功能,開展深閱讀推廣模式構建工作,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推動大學生的閱讀方式向深閱讀轉變。所謂深閱讀推廣模式,是指由閱讀主題講座、閱讀實踐活動等共同構成的深度閱讀體系,旨在培育反映高校辦學特色的閱讀品牌,對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yǎng)加以有效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閱讀能力[3]。
高校圖書館開展深閱讀推廣模式構建實踐,主要具備以下幾方面重要價值:其一,有利于幫助大學生進行知識積累,促進大學生通過深閱讀形成對于閱讀內容的深度理解和認知,進而深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二,有利于推動大學生形成系統閱讀習慣,促進大學生通過深閱讀展開對于某一主題或者某一領域的深入研究,真正實現閱讀活動在大學生專業(yè)學習和個人發(fā)展方面具備的作用與功能;其三,有利于構建反映高校辦學理念的特色閱讀品牌,如校園閱讀文化節(jié)、綜合書評寫作大賽等,進而增強高校綜合辦學競爭力,營造良好的校園閱讀文化氛圍;其四,有利于對大學生的人格品質進行塑造,推動大學生在進行深閱讀的過程之中形成不懼困難挫折的良好品質[4]。
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與閱讀氛圍,對于深閱讀活動的高效開展而言,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5]。作為大學生開展深閱讀實踐的主要場所,高校圖書館必須形成有利于推進深閱讀活動的良好環(huán)境氛圍,從而增強深閱讀推廣的時效性。為此,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提高圖書閱覽室、藏書室、講座報告廳等場所的建設標準,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條件,做好通風、散熱、供暖等系統建設工作,以此減少外部因素對于學生的干擾,確保大學生能夠在閱讀活動中全身心投入。在此方面,高校應加大對于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提高圖書館建設標準,確保圖書館建設工作能夠得到順利開展,為深閱讀推廣模式構建打下堅實基礎,提供有力的推廣場所支撐。
深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而需要通過持續(xù)性積累進行,是一個周期較長的過程[6]。因此,深閱讀推廣工作對于參與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與綜合實踐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適應深閱讀推廣工作的各項要求,高校圖書館應重視構建專業(yè)深閱讀推廣隊伍,通過打造穩(wěn)定優(yōu)質的深閱讀推廣工作隊伍,切實增強深閱讀推廣工作的專業(yè)性與實效性。結合深閱讀的特征與具體實踐方式,深閱讀推廣工作隊伍應包含兩類人才:其一,對于各類圖書和閱讀活動有著深度了解且具備較高人文素養(yǎng)的人才,這類人才能夠對市面上的好書進行跟蹤,確保深閱讀推廣活動的整體水平;其二,具備閱讀活動宣傳策劃和組織執(zhí)行經驗與能力的人才,這類人才能夠保障深閱讀推廣活動得到高效開展,通過多樣的活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深閱讀習慣。為此,高校圖書館應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根據深閱讀推廣的實踐要求組織人員,與此同時加強培訓工作,構建深閱讀推廣長效可持續(xù)培訓機制,切實增強工作人員對于深閱讀推廣科學方法與路徑的了解程度,提高深閱讀推廣能力與推廣水平[7]。
在閱讀深度、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方面,深閱讀均對于閱讀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8]。開展深閱讀推廣活動時,高校圖書館需要結合深閱讀在各方面提出的實踐性要求,設計組織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因此應提高對于館際交流合作的重視力度,加強與其他類型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各方閱讀服務提供主體的力量加以有效整合,形成協同配合效應,推動深閱讀推廣工作的形式與內容不斷豐富。比如,高校圖書館可以與市圖書館在館藏資源交流上達成合作,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豐富圖書資源,以此讓大學生擁有更多深閱讀選擇。在此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信息網絡技術,構建深閱讀推廣館際信息交流系統,應用這一系統整合深閱讀推廣活動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率,拓展合作交流路徑,進一步改善深閱讀推廣實效。
在開展深閱讀推廣實踐的過程之中,高校圖書館應重視增強學生在推廣實踐之中的參與性,促進學生主動推廣深閱讀理念與方法,增進學生對于這一閱讀方式的理解與認同[9]。為此,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深閱讀推廣志愿者隊伍建設活動,面向在校大學生進行招募,調動大學生主動參與深閱讀推廣之中,以此增進大學生群體對于深閱讀方式的認知。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應倡導大學生成立深閱讀社團,如“讀書俱樂部”等,推動大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從深閱讀的理念與要求出發(fā),自主設計組織特色深閱讀活動,從而發(fā)揮學生的閱讀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深閱讀實踐。在此方面,高校圖書館應重視為學生深閱讀社團提供活動資金、場地、教師等方面的支持,以此推動學生社團深閱讀活動得到順利開展。
開展豐富多樣的深閱讀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形成濃厚的深閱讀興趣和“深閱讀饑餓感”,是高校圖書館構建深閱讀推廣模式最為行之有效的路徑[10]。具體而言,實踐之中高??梢栽O計開展以下深閱讀實踐活動。(1)深閱讀沙龍活動。組織大學生共讀同一本書,然后在讀書沙龍中對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感悟與觀點進行分享,營造民主的閱讀交流氛圍,促進大學生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之中形成對于閱讀內容更為細致入微的理解,進一步拓展閱讀活動的深度。對于讀書沙龍之中每個參與者表達的閱讀體驗,應認真加以記錄,借助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形式發(fā)布,以此增強學生的深閱讀參與成就感。(2)深閱讀主題講座活動。圍繞深閱讀活動圖書,邀請與其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深度閱讀分享,進一步豐富閱讀內容,提高大學生參與深閱讀實踐的興趣,同時推進深閱讀文化品牌構建。(3)書評競賽。調動大學生進行專業(yè)書評寫作,對于深閱讀過程之中產生的閱讀感悟進行科學提煉,展開對于深閱讀書目的系統性研究。(4)推出“鎮(zhèn)館之寶”“十大好書”等好書推薦榜,調動學生展開深閱讀實踐。
信息時代,在開展深閱讀推廣模式構建的過程之中,高校圖書館應重視應用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對于大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行為進行全方位的科學分析,建立相應數字模型,以此預測深閱讀發(fā)展趨勢、掌握大學生深閱讀情況。為此,高校圖書館應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設計開發(fā)閱讀信息系統,應用這一系統對于圖書借閱情況、大學生在館閱讀學習時長等各方面信息進行深度分析挖掘,將所得結論作為開展深閱讀推廣實踐的重要參考,進而促進深閱讀推廣工作效率提升,增強深閱讀推廣工作時效性。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應重視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推出個性化、定制化深閱讀圖書服務,進一步提高培養(yǎng)學生深閱讀習慣的能力。
高校圖書館應形成對于深閱讀方式和深閱讀推廣模式的全面認知,深入理解構建深閱讀推廣模式的重要性,通過落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專業(yè)化深閱讀推廣工作隊伍、與其他圖書館之間開展廣泛交流合作、增強學生在深閱讀推廣活動中的實踐參與性、開展多樣化的深閱讀實踐活動以及不斷對深閱讀推廣工作的成功經驗與不足教訓進行總結等一系列策略,切實推動深閱讀推廣模式得到有效構建,形成對于大學生閱讀行為的科學引導,營造良好的校園閱讀文化,推出特色深閱讀品牌,促進大學生獲得良好的個人成長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