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 旅游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文學旅游景點歷來是人們懷古感今、寄托詩情的抒發(fā)地。文學旅游體驗真實性是以文學為基調達到精神上的享受,這種體驗方式與我國現(xiàn)階段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相契合。文學旅游有利于提高國民文化自信,突顯國家形象。以杜甫草堂為研究對象,既為人們緬懷杜甫和欣賞詩詞提供了重要的紀念空間,也為文學專題旅游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機會[1,2]。人們前往文學旅游紀念地的出游動機是否有特殊之處?想象空間與真實性體驗有何差異?這些問題的正確解答是文學專題旅游發(fā)展中需要解決的基礎性科學問題,但至今無明確答案[3,4]。
真實性是游客的行為,特別是旅游體驗研究的核心命題[5,6]。真實性包括客觀性真實、存在主義真實和建構性真實三個維度[7-10]。20世紀70年代真實性進入旅游研究領域[11-13]。近年來文學旅游觀念傾向于從主觀意義上看待真實性[14]。前人對真實性本身、真實性的應用進行了相關研究[15-17]。此外,前人還對真實性指標的建構、評價體系以及體驗真實性與旅游動機、想象空間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18,19],如賈鴻雁基于建構主義真實性理論對文學資源進行了旅游開發(fā)[3]。
文學旅游是以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為依托,利用知名度和人們對文學作品的認同感與審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質手段,再現(xiàn)文學作品中原本運用語言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場景、情節(jié)等,使游客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物質和文化享受的一種旅游活動[20,21]。從研究內容看,大多數(shù)學者注重研究文學旅游資源以及如何對資源進行開發(fā)。營銷開發(fā)者根據(jù)旅游主體的文化需求和興趣,運用文學傳播、教育修學、旅游體驗、產業(yè)開發(fā)等模式開發(fā)出高品位的文學旅游景點[22-27]。對文學旅游地建設,則需要從空間構成角度和游客舒適度出發(fā),營造良好的適游環(huán)境,進而實現(xiàn)文化空間的整體營造[28-31]。前人對文學旅游的真實性研究較少,僅有賈鴻雁以汪曾祺水鄉(xiāng)風俗園項目策劃為例,說明基于建構主義真實性理論的文學資源旅游開發(fā)流程[3];唐文躍對國內外旅游體驗研究的主要領域與進展進行了比較分析[32]。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跡地[33,34]。前人對杜甫的詩詞、園林、歷史變遷、建筑、文化、產品開發(fā)等方面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成果[35-37]。這些成果對真實性與杜甫草堂文學旅游兩方面的研究有所助益,但缺乏對這兩方面的關聯(lián)研究。鑒于此,密切關注游客對杜甫草堂的體驗需求既可為真實性研究提供理論指導,又對文學旅游產品開發(fā)和相關行政部門的決策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前往杜甫草堂的游客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揭示人口學特征、想象空間和真實性體驗因子的均值排序;運用配對樣本t檢驗、差值(d)和值平均(S),對想象值與真實體驗值進行綜合對比分析,并借助重要性—績效感知模型(IPA分析),進一步揭示了想象空間與真實性體驗之間的差異度特征。
參考文學旅游體驗真實性的相關文獻,以客觀真實性與存在主義真實性為維度編制問卷,采用自填式半封閉結構化問卷,以5分制里克特量表為度量尺度,根據(jù)游前評價、游后評價、旅游動機與人口學特征設計三組問題[5,10,38-40]。第一、二部分是關于游前與游后的體驗評價,引導問題是:游覽前,您想象中的杜甫草堂是什么樣子?游覽后,請評價您在杜甫草堂的真實體驗感受?兩部分的評價因子一樣,如“茅屋環(huán)境清幽,適合游覽”。第三部分包括旅游動機與人口學特征,引導問題是:您來成都杜甫草堂旅游的原因是什么?如“舒緩工作壓力,放松身心”。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停留時間等問題,最后一項是搜集游客對文學專題旅游建議的開放性問題(表1)。
表1 問卷編制量表
(續(xù)表1)
KolarandZabkar(2010)Zhouetal.(2015)Chhabra(2008)量表想象空間體驗評價KolarandZabkar(2010)YolalandNegrusa(2012)WangandLeou(2015)——Relaxmentally Iwanttorelax Tolearnhistoricalandculturalknowledge.舒緩工作壓力,放松身心 —DiscovernewplacesandthingsIwanttolearnaboutcultureToexperiencedifferentcultures.發(fā)現(xiàn)新事物,認識新朋友—IncreasemyknowledgeTobroadenmygeneralknowledgeTobemoreliteraryandartistic.增長知識—Haveagoodtimewithfriends Toaccompanyafriend Tobeinfectedbythecivilizationofworldheritage.陪同親人前來旅游,增進家庭成員感情—Visitculturalattractions/events TobewithpeoplewhoenjoythesamethingsIdoTotravelwithone′sfamilyandfriends 陪同朋友前來旅游,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Visithistoricalattractions/events——體驗杜甫草堂的文化底蘊—Interestinhistory——懷舊,想了解杜甫生平及生活環(huán)境—Religiousmotivation——對杜甫相關歷史感興趣—
本文選取年齡大于18歲的游客作為調研對象。第一階段:2018年10月9日至10月17日,發(fā)放問卷160份,問卷有效率78.13%;第二階段:2018年10月19日至10月28日,發(fā)放問卷200份,問卷有效率87.5%。兩階段共發(fā)放問卷360份,收回有效問卷300份,問卷有效率83.33%。運用克蘭巴赫系數(shù)(Cronbach′s α)對12項游前感知因子和12項游后真實性體驗因子進行信度檢驗顯示,問卷總體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04和0.851(a>0.5),說明問卷具良好的同質穩(wěn)定性。匯總分析得知,樣本含籍貫、不同性別、年齡層次、文化程度、來到次數(shù)、停留時間、職業(yè),隨機性強,數(shù)據(jù)可靠。
表2 人口學特征
調研對象主要為受教育程度相對較好的外省人,他們停留時間為2—3h(89.3%)。男女分別占總樣本的49.0%和50.3%。從年齡上看,19—30歲年齡段的居多,占64.7%。大部分的受訪對象接受過本科及以上教育,所占比例為71.0%。受訪對象大部分是有空余時間的職業(yè),如學生、技術人員、自由職業(yè)等,分別占18.0%、17.7%、16.0%(表2)。
本文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揭示人口學特征、想象空間和真實性體驗因子的均值排序;基于期望差異理論,運用配對樣本t檢驗、差值(d)和值平均(S),對想象值與真實體驗值進行綜合對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借助重要性—績效感知模型,繪制因子IPA分析圖,以進一步揭示想象空間與真實性體驗之間的差異度特征。
以“1”為一個步長,將游前和游后因子劃分為3個分值段。在游前的想象值中,草木、茅屋、花徑、詩歌、少陵碑亭5項因子屬第一分值段(4 與游前想象值重要性排序相比,游后真實性體驗值的結論則從真實體驗感受方面反映了游客對杜甫草堂的認知?;◤?、茅屋、草木、詩歌、楹聯(lián)、草堂建筑6項位于第一分值段(4 表3 體驗因子均值排序 游客的真實體驗感受受到游前想象與真實體驗的雙重影響。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游前想象值較高或較低而影響到游后的真實體驗評價。為了排除這種影響,提出了以差值(d)及和值平均(S)兩種測量尺度來度量真實體驗感受的方式[41],即d=P-I;S=(P+I)/2。式中,P為真實體驗值;I為想象值;d為差值;S為和值平均。 配對樣本t檢驗(Paired-sample T Test)表明,當Sig.(雙側)<0.05時,說明游客對該因子游覽前后的感知差異大,否則相反。草堂建筑、少陵碑亭等8項的Sig均小于0.05,而對唐代興衰有了解、詩歌等4項因子的Sig均大于0.05。真實體驗差值(d)檢驗想象值與真實體驗值之間的距離差值越大,則兩者的心理感知差異越大。用差值(d)及和值平均(S)兩種測量尺度來度量最終真實體驗感受的方式避免了游前想象值過高或過低而影響到旅游者對游后的真實體驗評價。通過和值平均(S)檢驗得知茅屋、花徑、詩歌圣地、草木因子位于第一分值段(4 表4 因子差異顯著性分析 IPA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據(jù)重要性的高低和感知評價的高低制作四象限矩陣[41-43],其重要性均值(想象值I=3.81)和感知度均值(真實體驗值P=3.89)將作為象限的交叉點。 圖1 因子IPA分析 圖1中1—12數(shù)字分別與表4中的因子一一對應,通過對杜甫草堂12項體驗因子進行重要性與感知度測量,結果為茅屋、花徑、草木、詩歌圣地因子位于第一象限,說明游客對這4項因子游前期望較高且游后感到滿意,與自己想象中的草堂相符,真實體驗感受強,景區(qū)應繼續(xù)保持;草堂建筑、楹聯(lián)、杜甫和詩歌因子位于第二象限,說明游客游覽前對這些因子了解度低,未形成高期望,而游覽后了解度加強,所以形成較高的體驗值;展覽和活動、對唐代興衰有了解、感到與杜甫心意相通因子位于第三象限,說明游客對這3項因子游前既不了解,游后也不滿意,景區(qū)應重點改善;少陵碑亭和解說詞因子位于第四象限,說明游客對這兩項因子的真實體驗感受沒有想象中好,進而可知這兩項因子的知名度雖高,但缺乏實際保護與開發(fā)。 自古以來,文學作品就將其精神內涵轉化為旅游資源注入相關的旅游環(huán)境中,對旅游者形成獨特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當代,旅游者懷抱著來源于文學深處的“尋根”情懷,可在文學旅游中獲得自我靈魂的真實。以成都杜甫草堂為研究對象,采用定量研究設計,運用SPSS分析文學旅游體驗真實性的感知差異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取得以下認識與成果:首先,因子重要性排序反映了游前想象空間和游后真實性體驗感受的結論。其次,想象值與真實體驗值綜合對比分析有利于揭示游客游覽前后的差異。第三,想象值與真實體驗值綜合對比分析有利于揭示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真實體驗感受。第四,IPA測量較直觀地揭示了游客對杜甫草堂旅游業(yè)的認知,即從生理感知上升到精神感知。 針對以上認識與成果,提出以下解決措施:首先,游前想象值重要性排序反映了游客游前對杜甫草堂的印象和期待。從因子重要性排序分析得知,游客對景區(qū)的草木、茅屋、花徑、詩歌、少陵碑亭5項因子最感興趣,游后真實性體驗值則反映了游客對杜甫草堂的真實體驗感受。其中,游客對景區(qū)的花徑、茅屋、草木、詩歌、楹聯(lián)、草堂建筑6項因子最滿意。然而游客對需要理解的因子(杜甫、詩歌因子等)真實體驗度較低,景區(qū)可加強對相關歷史文化的講解以及利用影視媒介、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當今,影視媒介、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首要渠道,無論是旅游開發(fā)者還是旅游管理者都應對媒介信息交流引起高度重視。對想在精神上與杜甫心意相通,則需要長時間的情感陶冶和提高知識水準,把握好審美體驗及其物質載體之間的情境維度張力,形成一種具有“移情作用”的體驗式消費互動模式,才能達到虛實結合的審美體驗過程。其次,配對樣本t檢驗表明,當Sig.(雙側)<0.05時,說明游客對該因子游覽前后的感知差異大,否則相反。游客對草堂建筑、少陵碑亭等8項因子游覽前后感知差異較大,其中除少陵碑亭、解說詞2項因子外,其他6項的真實性體驗感知程度都高于游客想象中的感知程度,反映了景區(qū)大體保存較好。對唐代興衰有了解、詩歌等4項因子游覽前后無顯著性感知差異,這是由于游客不了解或太過熟悉該因子所致。景區(qū)可通過從多數(shù)人熟悉的事物入手,如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入手,引導游客了解安史之亂及其相關歷史、詩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開發(fā)新鮮有趣的體驗方式和文學旅游產品。第三,用差值(d)及和值平均(S)兩種測量尺度來度量最終真實體驗感受的方式,避免了游前想象值過高或過低而影響到旅游者對游后真實體驗評價。如游客對草堂建筑因子的感知程度差值較明顯(d=0.31),如對草堂建筑游前想象感知低于游后真實體驗,不能簡單認為游后真實體驗感知程度較高;又因為兩者的和值平均位于第二分值段(S=3.87),則可認為游后真實體驗感知程度一般。此外,茅屋、花徑、詩歌讓人暢游詩海、草木因子的差值(d)不明顯,且和值平均(S)位于第一分值段,支持上述因子為杜甫草堂主要吸引要素的結論。第四,從IPA圖分析得知,景區(qū)存在著以下3方面的問題:①景區(qū)的知名度有待提高。景區(qū)可通過嵌入全新媒體技術并高效利用其網(wǎng)絡化效應,讓影視媒介、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成為拉動當?shù)芈糜蜗M的重要營銷手段。如景區(qū)可拍攝主要景點相關視頻傳上官網(wǎng),也可采訪一些游客,在征得游客同意后將采訪視頻發(fā)布到網(wǎng)絡渠道上,方便潛在游客時時了解景區(qū)動態(tài);同時在人流量大的機場、火車高鐵站、地鐵、公交車身張貼宣傳廣告或動態(tài)圖,以方便外地游客了解成都杜甫草堂。②游客對杜甫及其歷史了解程度低。景區(qū)可請人扮演杜甫及其相關歷史人物,并邀請游客參與其中,共同演繹有關杜甫的相關歷史情節(jié),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杜甫及其相關歷史,如舉辦“人日游草堂”等活動。③景區(qū)對少陵碑亭和解說詞因子保護開發(fā)程度低,景區(qū)可增加人工解說頻數(shù)并適當降低費用。由于“少陵草堂”四字為清代果親王允禮書寫,景區(qū)可通過熱播電視劇《甄環(huán)傳》入手,吸引游客了解少陵碑亭相關歷史。 綜上所述,本研究是針對文學旅游體驗真實性的一次有益嘗試,重點揭示了游客對杜甫草堂的想象空間感知與真實性體驗之間的差異。該研究順應體驗經(jīng)濟時代的要求,符合復合式的運作平臺和多元化的文學旅游發(fā)展趨向,有利于文學旅游產品的創(chuàng)新與營銷,可為文學旅游地體驗場景營造提供指導與借鑒,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樣本數(shù)量的相對局限可能會對研究結論有一定的影響,后續(xù)研究將探討旅游動機與真實性體驗之間的關系,為景區(qū)開發(fā)專項文學旅游產品提供新方法。 (致謝: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院唐勇副教授提出修改建議,成都杜甫草堂工作人員、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院人文地理學專業(yè)2017級碩士研究生薛廣召為調研工作提供了熱情幫助,在此一并致謝!)2.2 想象值與真實體驗值綜合對比分析
2.3 IPA分析
3 結論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