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圓圓 王芹
摘 要: 《素芭》 是印度文學(xué)家泰戈爾在1893年發(fā)表的小說??赏ㄟ^三個微視角,品探印度異域文化與作者人文情懷:從梵我統(tǒng)一思想、人格化的自然、全村午睡行為折射村民愚昧的形象等角度進行細讀辨析,解讀細枝末節(jié)背后的大文化,提高學(xué)生多維解讀文本的能力。
關(guān)鍵詞:素芭 微視角 梵我統(tǒng)一 大自然人格化 午睡
《素芭》,是印度文學(xué)家泰戈爾在1893年發(fā)表的小說。被選入人教版《外國小說欣賞》教材中的,是倪培耕翻譯的版本,且被打上*。也正因如此,在教學(xué)過程中這篇小說常常不被一線教師視為教學(xué)的重點篇目,更甚忽略不教。但這篇小說作為此教材中唯一一篇印度小說,其背后的異域文化意義和價值卻值得我們用多個微視角探究:動物中為何只有牛有姓名;自然在素芭的生命中又扮演怎樣的角色;晌午時刻村民為何集體午睡而素芭與自然獨醒,這些是否有其背后深刻的文化意義;如果你能替素芭發(fā)聲,會替她說些什么等。
一、探尋“牛之名”,了解“梵我統(tǒng)一”思想
素芭最好的動物朋友是兩頭母牛:一頭叫作薩爾帕迪,一頭叫作班爾帕迪。但在巴尼康托家里的動物,只有這兩頭牛擁有名字。緣何如此,值得一究。其一:在印度,印度教民把除水牛外的放生牛視為神獸,尤其是母黃牛或者是白牛更尊貴;印度教民認為這樣的牛能夠為人民帶來福祉。小說在這兩頭牛與素芭相互依賴上傾注筆墨,卻沒有觸及牛的勞作情景。因為是作者特意安排兩頭“圣?!痹诎湍峥低屑抑惺刈o著素芭,試想如果寫為放生牛又和素芭有什么關(guān)系。故而,簡陋的牛欄更像素芭的溫馨之家。其二:與作者的宗教情結(jié)有關(guān)。課前學(xué)生通過查找資料可知:泰戈爾出生在一個有宗教信仰的富貴家庭,信奉“梵我統(tǒng)一”的宗教觀念。季羨林先生談到泰戈爾的宗教觀時指出:“這種思想主張:宇宙萬有,本是同體;各色紛雜,胥歸于一。用印度的術(shù)語來說,這一切都叫作‘梵,它是宇宙萬有的統(tǒng)一體,是世界的本質(zhì)?!盿泰戈爾認為梵是一種無處不在的且具有人格化的神,是一個能夠通過具象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與人們?nèi)粘I钕⑾⑾嚓P(guān)并和諧共處的神。這兩頭牛之所以擁有姓名,不正是因為它們是呵護著素芭的神,不正是“梵”的具象化么?同樣,繞村流淌的拉克什米小河,也絕非閑來之筆?!袄耸裁住笔怯《裙糯裨拏髡f掌管幸福與財富的女神,以美貌著稱。啞巴女孩素芭常把這條河視為自己的一塊世外桃源,一旦空閑,便到河邊發(fā)呆。拉克什米河也寄予著作者對于啞巴女孩最美好的神佑。另外,大自然也被作者賦予了人格化的形象,是作者信奉“梵”宗教文化的又一具象化。
二、定位大自然“角色”,感悟人文關(guān)懷
小說對大自然,多次提及,不僅因其是小說環(huán)境那么簡單,其實是大自然在素芭的生命里有重要地位?!疤└隊柍3⒆匀唤绲氖挛锶烁窕谶@些詩里,自然景物全都被賦予了人性和現(xiàn)代氣息”b。此文中亦是如此,大自然被賦予了多種人格化角色,透露著作者對素芭的憐憫與關(guān)愛。
首先,大自然是素芭的一位摯友。當(dāng)素芭在人類的世界里得不到任何溫暖的時候,除了動物朋友,還有無時無刻不在素芭身邊的大自然。它為素芭的傷心難過、孤獨寂寞提供了療傷的好去處。在泰戈爾筆下,“大自然似乎彌補了她不會說話的缺陷”。此時的大自然像一位素芭的摯友,試圖通過這些聲響與素芭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里話,試圖消解素芭的憂慮和寂寞。
其次,大自然是素芭心靈的外化。村民都午睡的時刻里,唯有素芭和大自然仿佛“超然物外”地審視著這個世界,審視著彼此,更審視著自我。正如學(xué)者所言:“泰戈爾筆下的自然都是人格的自然:自然是慈祥的‘母親、驚艷的‘美女、多情的‘情人,自然也是‘兄弟‘朋友‘鄰居?!眂而此時的自然恰是素芭自己:大自然在炎熱的陽光下變得了無生機,素芭在人類異樣的目光下顯得孤獨寂寞,毫無生氣。就連寂靜的深夜亦能彼此陪伴:“月圓時節(jié)的大自然就像素芭一樣……”大自然不僅可以是素芭的摯友,它更是素芭自己,是其內(nèi)心喜悲的客觀化體現(xiàn),讓我們能夠觸碰素芭內(nèi)心深處難以言說的苦楚。
再次,大自然更是素芭的母親。素芭的生母打素芭出生之時起,便視之為自己生命的污點。素芭的母愛情感缺失讓她在大自然里尋找到些許彌補。這種雙向情感的不對等,為素芭的命運增添了更多的無奈與無助,也更有助于激發(fā)學(xué)生思考:什么是素芭命運的操控者。
三、分析“午睡”一詞,解讀村民形象
相對于自然的溫情,人的行為活動則成了一種冷漠的符號,更加劇了素芭身世的悲劇性。文中一個看似無關(guān)緊要的午睡行為,卻揭露了人性的冷漠與愚昧。
炎炎夏日的晌午,村民午睡后,全村呈現(xiàn)出一種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其實,午睡這一行為象征著村民們麻木愚昧的思想。其中“沒有午睡的漁夫與船夫”匆匆忙忙回家,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很難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溫存。作者在描述人間由熱鬧轉(zhuǎn)為寂靜時,用了“驀然間”,更說明這種麻木的情感狀態(tài)在忙忙碌碌的村民世界里是一種常態(tài)。且后文作者寫到素芭坐在父親的腳旁,想無聲地問問父母去加爾各答做些什么的時候,又一細節(jié):“晌午,巴尼康托剛從床上起身,坐著吸起旱煙”。再一次證實:晌午時刻,午睡是整個村的集體性行為。這一行為的極大普遍性,進一步彰顯全體村民們的蒙昧無知的精神世界。
村民們不僅喜歡午睡,更擅長嫉妒。當(dāng)素芭慢慢長大,未嫁時,村民“到處譴責(zé)他們,甚至要把他們逐出種姓的流言蜚語,到處擴散著。巴尼康托的家境不算差,有魚有米,不愁吃喝,因此他們的仇敵也不少”。在印度,女兒成年后仍未出嫁,會被認為是家門的恥辱??梢姶迕駛儾粌H僅蒙昧無知,更有著強烈的嫉妒心和狹隘的心胸。在這樣一個寧靜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下卻有如此冷漠麻木的人情涌動。
然而,有清醒意識的素芭不但無法喚醒沉睡愚昧的村民,反被沉睡蒙昧的村民排擠、非議。清醒之人的人生反而被愚昧麻木的人所操控,素芭不幸的命運又增加了一筆悲劇色彩?!拔缢边@一細節(jié)的設(shè)定,是作者對素芭擁有清醒意識的頌揚和憐愛,更是作者對村民冷漠麻木的揭露與控訴。
四、“微寫作”一練,發(fā)出“素芭”的訴說
我們看到的只是小說中的素芭,可當(dāng)下世界所有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可能還有千千萬萬個素芭,她們正備受各種欺凌,卻無法表達。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心存最本真的善與純,溫暖著這個世界,并為之發(fā)聲。
課后作業(yè)是微寫作:“如果你是素芭,你會說些什么(訴說的對象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币詫懽鞯姆绞阶寣W(xué)生幫素芭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語。同時加強學(xué)生對“人”的理解:生而為人,必須善良。
下面是學(xué)生的微寫作作業(yè)示例:
(一)
爸爸,在這個家里您是我最信賴的人。我本以為您是最愛我的,您是我在這個家里最大的依靠。然而,最終是我錯了。在您眼中,我不如您高貴的種族身份重要。在家里,因為您的沉默,我甚至覺得更加無助。我想問問作為一個父親的您,您真得愛我么?
——高三(4)班姚明燕
(二)
媽媽,我多么想當(dāng)面叫您一聲媽媽,可是我是個啞巴,無法表達。謝謝您和父親給了我生命,也謝謝你們給我提供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你們不懂得我內(nèi)心的酸楚。媽媽,尤其是您,只會看到我的殘疾,從未真正關(guān)心過我內(nèi)心的感受。如果來世我們再相見,我希望您能給我多一點點的關(guān)愛,畢竟我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高三(4)班蔡訸
(三)
親愛的薩爾帕迪和班爾帕迪,謝謝你們在我最無助最傷心的時候給我的那些無聲但最溫暖的陪伴。原諒我這一生都無法當(dāng)面對你們說一聲謝謝。我只想著再抱你們一會,再摟著你們的脖子對你們耳語。然而,我現(xiàn)在遠在他鄉(xiāng),一切都不能了。
——高三(3)潘壯壯
總而言之,素芭身為殘疾人,不但沒有得到更多的愛反而飽受嫌棄與孤立,成為被邊緣化的人物。文章血淋淋地向讀者展示了其不公命運背后的男權(quán)文化及族權(quán)文化。中國有“祥林嫂”這類被封建禮教戕害的女性群體,而印度有“素芭”這類被種族制度及男權(quán)文化毒害的女性群體。然而泰戈爾在小說中想要交代的不止于此,還有一些印度獨有的文化密碼,如梵我統(tǒng)一宗教觀、村民集體無意識的愚昧等,都需要我們深究體驗,才能更深切感受素芭這一人物形象的悲劇性,更能對印度文化傳統(tǒng)、宗教精神以及泰戈爾的人文關(guān)懷有更深的認識與體會。
a 季羨林:《泰戈爾的生平、思想和創(chuàng)作》,《外國文學(xué)研究》1981年第2期。
b 郁龍余:《泰戈爾的自然觀與自然詩》,《文史哲》2002年第4期。
c 郝玉芳:《論泰戈爾的自然觀》,《東方論壇》2007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 季羨林.泰戈爾的生平、思想和創(chuàng)作[J].外國文學(xué)研究,1981(32).
[2]郝玉芳.論泰戈爾的自然觀[J].東方論壇,2007(6).
[3] 郁龍余.泰戈爾的自然觀與自然詩[J].文史哲,2002(4).
[4]王愛紅.那雙流淚的大眼睛[J].新課程,2012(12).
作 者: 陶圓圓,文學(xué)碩士,寧波科學(xué)中學(xué)高中語文教師;王芹,文學(xué)碩士,寧波市鄞州中學(xué)高中語文教師。
編 輯: 張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