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王 超
(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500)
脊柱結核屬于臨床常見肺外結核,復發(fā)率較高,其中以胸腰椎結核最為常見。胸腰椎骨結核極易導致機體脊柱受損,因此臨床致殘率較高;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臨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致使外科手術成為治療該病的主要措施;通過手術,可在短時間內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愈率。但就中遠期療效來說,尚待隨訪[1]。此研究選取我院60例胸腰椎骨結核患者展開,重點分析Ⅰ期前后聯(lián)合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將60例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內接收、確診的胸腰椎骨結核患者視為研究對象而展開;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0:30),年齡區(qū)間為39~75歲,平均(57.12±10.23)歲。病程0.6~5.5年,平均病程(3.05±1.12)年。其中胸段結核T7-T10、T1-L2、L3-S1分別為26、15、19例;Cobb角平均為25.3°。
術前準備:叮囑其絕對臥床休息,日常飲食加強營養(yǎng)。術前給予利福平、異煙肼等常規(guī)四聯(lián)抗結核治療,堅持用藥14~21天。待患者血沉(<40 mm/h)、血紅蛋白(>90 g/L)、食欲好轉后實施手術治療。
手術具體操作: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俯臥位,正中入路為胸腰椎后,在正常椎體內植入椎弓根釘棒矯正、固定畸形脊柱。后取側臥位,將入路選擇在病變較重的一側。充分顯露病灶,膿液徹底吸除,清除其余膿腫以及結核病灶。病椎硬化骨切除,氯化鈉溶液徹底沖洗病灶區(qū)(0.9%),取自體髂骨植骨,引流,關切口。
術后:靜滴抗生素3 d左右,72 h后拔除引流,術后1~3月實施四聯(lián)用藥,9~12月實施HR方案。
(1)觀察手術情況;(2)觀察中遠期療效[2]。
計算軟件:SPSS 22.0版本,連續(xù)性變量資料:“t”計算以“x±s”表示。定性數(shù)據(jù):“x2”核實后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值在0.05區(qū)間:證實此研究所產生的全部數(shù)據(jù)資料在統(tǒng)計學上存在顯著差異。
60例患者,手術耗時(277.12±10.12)min,術中出血量(645.23±20.12)ml,住院時間(8.23±1.23)d。
60例患者,經Ⅰ期前后聯(lián)合手術治療后,植骨骨性融合平均時間為(6.33±1.12)個月。隨訪時間為1年,在此期間內,僅有1例患者復發(fā),其余59例預后情況較好,臨床治愈率高達98.3%(59/60)。
近年來,在各種內外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脊柱結核臨床患病人數(shù)明顯增加,發(fā)病率也呈逐年攀升趨勢;其中以腰椎結核最為顯著。調查發(fā)現(xiàn)胸腰椎骨結核發(fā)病緩,患者多以低熱、消瘦、貧血為主要癥狀[3];相關藥物可以短時間內緩解其臨床癥狀,但并不能根治,導致疾病反復發(fā)作,對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產生直接影響。隨著我國臨床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手術成為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措施。通過手術,可以徹底清除病灶、矯正畸形脊型、緩解脊髓神經壓力,確保患者正常生活、活動。
此研究選取我院60例胸腰椎骨結核患者展開,均給予Ⅰ期前后聯(lián)合手術治療;結果示:①手術耗時(277.12±10.12)min,術中出血量(645.23±20.12)ml,住院時間(8.23±1.23)d。②隨訪1年時間內,患者植骨骨性融合平均時間為(6.33±1.12)個月,59例預后情況較好,中遠期治愈率高達98.3%??梢?,對胸腰椎骨結核患者實施Ⅰ期前后聯(lián)合手術治療療效較佳。
提示:①脊柱手術以抗結核藥物為基礎,通過手術,可徹底清除病灶,并且在糾正、固定畸形脊柱的同時確保脊柱穩(wěn)定性[4]。②以前路聯(lián)合入路為主要方式,可避免在病灶內放置固定器械,因此可有效減少感染風險、降低術后復發(fā)率。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