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倩娜 馮健華
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約1/3~1/2 患者在不同病期有咯血癥狀,破壞性病灶固然易于咯血,而愈合性的病變纖維化和鈣化病灶直接地或由于繼發(fā)性支氣管擴張間接地引起咯血。結核病灶的炎癥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常表現(xiàn)為痰血,病變損傷小血管則血量增加,若空洞壁的動脈瘤破裂則引起大咯血,出血可源自肺動脈,亦可源自支氣管動脈??┭颗c病變范圍和程度不一定呈正比,咯血的臨床癥狀和嚴重性除與咯血量有關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氣道的清除能力和全身狀態(tài)[1]。白眉蛇毒血凝酶是臨床常用的止血藥,對各類出血性疾病,如肺結核咯血、支氣管擴張咯血、肺曲霉病咯血、外科術中術后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均有較好的止血效果[2],其不良反應主要為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致過敏性休克死亡[3],出現(xiàn)纖維蛋白原減低較為少見。本文從多個方面對肺結核咯血患者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產(chǎn)生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為合理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91 例白眉蛇毒血凝酶致低纖維蛋白原血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原發(fā)疾病均診斷為肺結核并咯血,其中6 例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應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前纖維蛋白原均正常,應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療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停藥后纖維蛋白原逐步恢復正常?;颊吲R床用藥方案基本為1 kU,q.12.h.(即2 kU/d),具體用藥情況及纖維蛋白原含量情況,見表1。
續(xù)表1
2.1 性別及年齡分布 91 例患者中,男70 例、占76.92%,女21 例、占23.08%;年齡15~84 歲,其中年齡>70 歲13 例,40~70 歲59 例,<40 歲19 例。
2.2 纖維蛋白原降低情況 隨著白眉蛇毒血凝酶用藥時間的增加(劑量累積),纖維蛋白原呈進行性下降,其中35 例纖維蛋白原明顯降低(<100 mg/ml 但≥50 mg/ml),9 例達到危急值(<50 mg/ml)。
2.3 原患疾病治愈情況 91 例患者中87 例治愈出院,1 例簽字出院,3 例死亡,但死亡原因均非大咯血,2 例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1 例死于呼吸衰竭。
2.4 處理措施及轉歸 71 例患者停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后,纖維蛋白原均逐漸恢復正常;18 例患者經(jīng)停藥、輸血漿后均逐漸恢復正常,2 例經(jīng)停藥、輸血漿、輸冷沉淀后均逐漸恢復。
從年齡看,年齡40~70 歲患者蛇毒血凝酶致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病例數(shù)最多;從性別看,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用藥時可適當注意性別差異。本文91 例患者中,有58 例使用了頭孢類藥物,49 例使用了抗結核藥物,雖然β-內酰胺類藥物、抗結核藥物均有報道會對凝血功能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說明書提示主要影響凝血酶原時間(PT)、血小板、血紅蛋白,也有文獻報道,β-內酰胺類藥物對PT、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或白細胞計數(shù)(WBC)影響較大,未見有致纖維蛋白原下降的報道[3]。因此,考慮纖維蛋白原降低由白眉蛇毒血凝酶引起的可能性較大。91 例患者用藥前檢查凝血功能均正常,在停用該藥后,其余合并用藥繼續(xù)使用,纖維蛋白原逐步恢復正常,患者未再有明顯活動性出血,故低纖維蛋白原血癥首先考慮白眉蛇毒血凝酶所致。
91 例患者中部分患者于短時間內纖維蛋白原快速、明顯下降,并出現(xiàn)咯血癥狀明顯加重,故在臨床工作中,如遇到患者咯血癥狀加重,需高度警惕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可能。血凝酶使纖維蛋白原裂解出蛋白肽A,產(chǎn)生FIm,FIm 又與纖維蛋白原結合成復合物,該復合物在體內很快降解,所以不會產(chǎn)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4],但實際上蛇毒類凝血酶作用于血纖維蛋白原Aa 鏈,使纖維蛋白原降解為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FDP),被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所清除從而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這反而會引起抗凝作用,產(chǎn)生出血,因此臨床醫(yī)生應合理使用蛇毒類血凝酶類藥物。
白眉蛇毒血凝酶可導致纖維蛋白原明顯減少,嚴重時低于極限值。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說明書中提示,該藥大劑量(50~100 kU/次)具有較強的去纖維蛋白原作用,能明顯降低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而使血液粘度及凝血性下降。本文91 例患者每次使用的劑量(1 kU/次)遠低于上述劑量,最高總用量為4 kU/d,但隨著用藥時間延長,用藥劑量累積,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呈進行性下降,故長期用藥可導致累積效應。因此,盡管白眉蛇毒血凝酶臨床應該安全,但要避免長期或較大劑量使用,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凝血功能,以免引起纖維蛋白原下降導致止血效果不佳或嚴重出血,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立即停藥,最基本治療為補充纖維蛋白原。目前主要有三種替代物:新鮮冰凍血漿、冷沉淀(含纖維蛋白原300 mg/U),凍干人纖維蛋白原。
研究表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是從長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純化的一種蛇毒血凝酶,其中含有類凝血酶和類凝血激酶。類凝血酶在結構和功能上與人凝血酶相似,但與凝血酶不同的是蛇毒類凝血酶只水解纖維蛋白原Aa鏈,釋放纖維蛋白肽A,同時生成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I 多聚體,從而促使血小板聚集,達到初步止血的作用。由于蛇毒類凝血酶水解纖維蛋白原Aa 鏈形成的纖維蛋白凝塊不穩(wěn)定,易于被纖溶系統(tǒng)溶解,因而不具有血栓形成的危險,是一種高效、安全的酶類止血藥[5-8]。
綜上所述,白眉蛇毒血凝酶通過水解纖維蛋白原Aa 鏈發(fā)揮止血作用,長期足量應用會持續(xù)消耗纖維蛋白原,導致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降低,因此在臨床應用中要特別注意給藥療程。長期或大量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不但不能加強止血效果,反而可能引起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及嚴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