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芬,黃佩綠,陳明敏,王翠英,秦麗媛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二區(qū),廣西 南寧)
快速康復外科 (fast-track surgery, FTS)是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以達到減輕患者手術應激反應、減少對患者的損傷和臨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快患者臨床康復的目的[1]。對于接受后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患者實施FTS護理模式,對提高療效和改善患者預后起到了極大的作用[2]。
本研究所選116例患者,相關臨床資料的組間比較,數據差異不影響本研究相關指標的對比分析結果,P>0.05,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患者臨床一般資料數據組間對比[n]
表1 患者臨床一般資料數據組間對比[n]
指標項目 對照組(n=58) 觀察組(n=58) P護理模式 常規(guī)護理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 -男女比例 31∶27 28∶30 >0.05平均年齡(Y) 55.25±6.05 54.85±5.50 >0.05平均病程(Y) 5.58±1.25 5.15±1.50 >0.05平均體重(kg) 66.05±11.05 65.85±12.55 >0.05腫瘤直徑(cm) 2.65±1.05 2.70±1.55 >0.05腫瘤位置 左 33 31 >0.05右25 27
1.2.1對照組患者采取圍手術期的常規(guī)護理措施,術前禁食禁水,做好機械性腸道準備;術后注射鎮(zhèn)痛藥;在患者首次排氣后進食、飲水;腹膜后引流管在無引流液流出時拔除,術后5d拔除尿管,并下床活動[3]。
1.2.2觀察組患者接受 FTS護理:(1)術前禁食禁水,無需灌腸準備,口服快康飲品200ml,同時對患者進行手術過程相關講解和健康宣教,緩解其心理壓力;(2)做好手術器械準備,清點安置好各項手術用品,并安裝調試好腹腔鏡手術器械及攝像光源[4];(3)術中對患者覆蓋毛毯等做好保溫措施,控制輸液溫度,對患者術中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4)對患者術后當天進行鎮(zhèn)痛處理,適當使用鎮(zhèn)痛和消炎藥物或者靜脈自控式鎮(zhèn)痛泵等,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癥狀,同時在患者麻醉清醒后,第1d拔除引流管、導尿管,并恢復正常飲食;(5)對患者做出術后評估,協助患者在術后第1d進行適當的下床活動,以加快患者的康復[5]。
1.3.1 治療效果
該指標包括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開始進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住院治療時間6項指標[6],計算并比較兩組患者各指標的均值。
1.3.2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對兩組患者臨床出現惡心嘔吐、泌尿系感染、發(fā)熱、腹脹、下肢靜脈血栓5種并發(fā)癥[6]的患者例數進行統(tǒng)計記錄,計算并比較臨床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
觀察組所有療效指標項目所用時間,都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相關指標比較
指標項目 對照組(n=58) 觀察組(n=58) P肛門排氣時間(h) 36.50±15.50 22.50±8.50 <0.05開始進食時間(h) 49.85±16.05 21.15±9.15 <0.05首次下床活動時間(h) 55.20±14.25 23.50±7.50 <0.05導尿管留置時間(h) 62.50±21.50 18.95±10.50 <0.05引流管留置時間(h) 68.25±18.50 22.05±9.50 <0.05住院治療時間(d) 5.05±1.50 2.45±1.50 <0.05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接受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因手術帶來的靜脈血流發(fā)生改變,極易造成患者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的應激反應,對患者的臨床康復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使術后康復速度減緩[7]。相比傳統(tǒng)的圍手術期護理,FTS模式改變了術前機械性灌腸的做法,并且在對患者術后準確評估的基礎上,在術后24h內讓患者進食、拔除引流管、導尿管、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等;通過FTS模式的護理措施,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明顯加快,且臨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反而降低,患者住院治療的整體時間大幅度縮短,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痛苦[8]。本次研究的相關指標數據對比分析,也對這一結果予以充分的證實。
綜上所述, 對行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患者,采取圍手術期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措施,極大地縮短了患者住院治療和臨床康復時間,大幅度降低了臨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和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