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師帥
(文昌市人民醫(yī)院,海南 文昌 571300)
前列腺增生屬于男性泌尿系常見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遺傳因素、雄激素以及雌激素分泌具有密切聯(lián)系,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本病發(fā)病率逐年攀升,該病患者臨床常見癥狀為排尿障礙、尿痛、尿頻,該病臨床治療方法包括藥物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可從根本上解除病因,目前已成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1]。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6年3月~2019年6月40例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前列腺增生患者與40例前列腺鈥激光剜除治療前列腺增生患者相關手術診療資料,現(xiàn)具體內容如下:
以我院2016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術式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A組與B組。A組前列腺增生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性患者年齡在51歲~80歲,中位年齡為(73.12±1.12)歲,病程在1年~8年,平均病程(4.14±0.12)年。B組前列腺增生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性患者年齡在53歲~80歲,中位年齡為(73.11±1.14)歲,病程在1年~8年,平均病程(4.14±0.12)年。B組與A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驗證,P值大于0.05。
本次研究參考我國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前列腺增生相關內容,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經體格檢查以及其他輔助檢查均判定患者為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其他泌尿系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3.1 A組患者取截石位,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生效后借助等離子電切鏡切除膀胱增生組織,相關參數(shù)如下:電切功率為200 W,電凝功率為100 W,選取5點鐘或7點鐘方位實施電切,電切深度至前列腺外科包膜。
1.3.2 B組患者取截石位,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生效后,該組患者先將患者中葉剜除,而后于中葉、兩側葉交界處膀胱頸至精阜切開,將中葉以及左右兩葉剝離后切斷纖維粘膜索。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平均術中出血量、平均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最大尿流速等相關手術資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手術資料,具體情況如下:A組患者患者平均術中出血量、平均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最大尿流速分別為(70.25±0.24)mL、(75.34±2.11)h、(8.21±0.12)天、(12.54±1.1)ml/s,B組患者平均術中出血量、平均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最大尿流速分別為(48.24±0.22)mL、(33.34±2.15)h、(5.24±0.11)天、(20.54±1.12)ml/s,上述兩組患者對應指標比較差異明顯,t=11.041、10.325、3.584、6.265,P<0.05。
前列腺增生患者若未盡早行手術治療,患者可進行性出現(xiàn)尿頻、排尿困難或尿儲留癥狀,尿液長期蓄積在膀胱內可增加膀胱結石發(fā)生率。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治療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鈥激光剜除治療相比,術中可對前列腺組織造成熱損傷,術中直接將前列腺增生組織剝離,對前列腺組織造成的損傷大[2,3]。前列腺鈥激光剜除治療術中無電傳導,在切除前列腺組織時不會產生閉孔神經反射,術中止血效果好,極大程度提升了手術治療安全性。本次研究顯示實施前列腺鈥激光剜除治療的B組患者平均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較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治療的A組患者明顯要短,平均術中出血量也更少,術后最大尿流速則顯著大于A組患者,由此可見,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治療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大,患者術后機體修復耗時長,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前列腺增生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