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春、江、花、月、夜,它們本是五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字,組合在一起卻營造出了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
而這一切的締造者,就是那開啟了初唐雄風、“孤篇蓋全唐”的詩人———張若虛。
他眼里的春江如此溫柔,他眼中的明月這般多情。一首《春江花月夜》,既有“空里流霜不覺飛”的飄逸,又有“江天一色無纖塵”的澄澈;既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傷,又有“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曠達。
我的思緒隨著抑揚頓挫的吟誦聲越飄越遠,我仿佛置身于一個純凈的世界,看到詩人獨立江畔橋頭,向清明宇宙提出疑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詩人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雖恨人生苦短,但也終究參悟:生命永恒。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同樣的年華易老,不一樣的物是人非。他雖失落于蒼茫宇宙間,卻生發(fā)出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音樂聲止,冥冥中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道阻且長,茫然失意時,只道一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