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明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高一新生報到第一天,校園再現(xiàn)家長潮:他們開著轎車送孩子入學,替孩子背被褥、提書包、排隊報到、辦理住宿、購買餐票和生活用品……孩子們有的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有的躲在樹蔭下喝著飲料,有的圍在池塘邊觀賞著魚戲荷葉……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給定的身份完成寫作。
1.以老師的身份,給新生家長寫一封信。
2.以學長的身份,給高一新生寫一封信。
3.以學校辦公室的名義,寫一份倡議書。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則材料反映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是“中國式開學報到”的一個縮影。在當今中國社會,無論孩子年齡多大,處于哪個學習階段,開學報到的第一天,最忙碌的一定是他們的父母!材料中,忙碌的父母和悠閑的孩子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一個嚴肅的問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這個題目緊扣“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的“責任擔當”,與2019年高考作文命題的主題特征相吻合。
審題時,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切入:
第一,家長的角度。家長愛孩子,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然而如果像材料中那樣,因為“愛得太深”,凡事都由自己包辦,讓孩子坐享其成,那就成了典型的溺愛,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據(jù)此可以圍繞“溺愛是害”立意行文,如“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薄皩W會放手:愛我你就放開我”“什么是真正的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第二,高一新生的角度。高一學生已經(jīng)即將成年,對諸如背被褥、提書包、排隊報名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本應自己做,然而他們自己不想做,甚至不會做,一味依賴父母,既不能自立,也不知感恩。據(jù)此,可以從“男兒當自強”“學會感恩”“向自私說‘不”“孝敬從現(xiàn)在做起”等角度立意。
這是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題目要求“以給定的身份”寫一封書信或倡議書,重在考查學生應用文的寫作能力,這與2019年高考全國卷I和全國卷II的文體要求一致。寫作本題,在確保立意準確、積極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應用文的格式要求,注意內(nèi)容和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