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麒羽
閱罷《朝花夕拾》,方知嬉笑怒罵皆文章的游刃有余,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錚錚傲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洞若觀火,并非魯迅的全部。他,有血有肉,有溫度,有仁愛。他,肉眼凡胎,食人間煙火。甚至,與你我一樣都有燦爛的童年。
彼時他也曾是一個頑童。百草園陪伴了他的春夏秋冬。他也曾與那高大而古老的皂莢樹做伴,也曾幻想挖出人形的何首烏而弄壞了圍墻,也曾跑遍園子摘來野果,也曾側(cè)耳靜聽蟋蟀與蟬的歌聲。哪怕是伏在菜花上的一只肥胖的黃蜂,哪怕是一片碧綠的菜畦,哪怕是墻角那如珊瑚珠般的覆盆子,都讓他深深著迷。這里,是他幼小心靈得以安放之處。難怪在惜別百草園時,他會發(fā)出一聲聲無奈與留戀的嘆息。四角的天空內(nèi),埋葬著那段無憂無慮的記憶。
彼時他也曾暗罵過私塾老先生。三味書屋內(nèi),大匾額高掛堂上,悠悠燈光灑落,桌上赫然一個“早”字,這里曾回蕩著多少稚嫩的童音。即便是那樣氣氛嚴肅的地方,在他的眼中也同樣能找到別樣的情趣?!耙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是本城中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睙o法想象,這樣一位古板的老人,卻是魯迅十分敬重的壽鏡吾先生。那讀到極好的文章,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的動作也十分有趣。不知道,在私塾里整日念著“仁遠呼哉”的日子是否煎熬,正午習字、傍晚對課的時光又是否枯燥乏味。至少他還可以去花壇折蠟梅花,在地上尋蟬蛻,課上偷偷描繡像。這,算是枯燥學習生活之余的一種解脫吧,抑或是對那封建腐朽思想的一種反抗吧,再或許,是對消逝童年的一種祭奠吧……
彼時他也曾與長輩斗智斗勇。他的女傭長媽媽,目不識丁,姓名未知,對魯迅的愛卻是無私的。她常切切察察地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在睡覺時會擺成“大”字,喜歡許多煩瑣的規(guī)矩,最愛給魯迅講述各種各樣的故事。“哥兒,有畫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看似普通的一句話中,又包含著多少復雜的辛酸。一位沒有文化的舊社會家庭婦女,竟能對他無意間透露的小愿望一直念念不忘。從走進書店到成功買書,這期間她又經(jīng)受了多少白眼,遭受了多少辛酸,很難想象。難怪接到書的那一刻,魯迅會覺得仿佛遭了一個霹靂,這無私而偉大的愛的力量震撼了他的心;也難怪在他的心靈深處,會一直有著“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樣的祈愿。
彼時他也曾彷徨不安。留學日本,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他眼看著中國留學生的墮落倍感寂寥。本想求得一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不想?yún)s見得一個個“將頭發(fā)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學生,仿佛唯有那樣才能宣告自己是“清國留學生”。眼見著電影里的中國人將要被日本人槍斃,竟還拍掌歡呼,高喊萬歲……正當這充滿戲謔與歧視的待遇讓他陷入迷茫時,一位日本教師走進了他的生活?!斑M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边@便是藤野先生,一位令魯迅難以忘懷的日本老師。他一絲不茍的作風,對日后的魯迅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或許對于魯迅來說,藤野先生并不是最優(yōu)秀的教師,但他是最令他感激的一名教師。也正因為受到了藤野先生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的影響,魯迅走出迷茫,堅定走向棄醫(yī)從文的道路。
教師點評
作者以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帶我們探訪了魯迅先生的童年,選取了對魯迅先生成長影響最深的三個人物———壽鏡吾先生、長媽媽、藤野先生,加以描摹、刻畫,帶我們重新認識、解讀這位大家,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溫度,有仁愛”的魯迅先生。
(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