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二強
(山西師范大學 戲劇與影視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牡丹亭》是湯顯祖“臨川四夢”之一,“《牡丹亭夢》一處,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盵1]。在這部戲中,作者塑造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溫柔穩(wěn)重而又不乏叛逆精神的杜麗娘;有癡情、才華橫溢,而又富有反抗斗爭精神的柳夢梅,同時也有其他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杜寶。
對于杜寶這一形象,前輩時賢多有論及,但歷來都將其作為反面形象進行評價。整理文獻發(fā)現(xiàn),建國以來,對于杜寶評價,以20世紀70年代為分界線,呈現(xiàn)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批判態(tài)度。本文在分析前人評價的基礎上,對這一人物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證于方家。
一
基于《牡丹亭》為作者“以情反理”的精神寄托,故長期以來,就有學者指出,杜寶在《牡丹亭》中是作為杜麗娘的附庸存在,而這種看法“顯然偏離了湯顯祖創(chuàng)作這個人物的初衷。”[2]梳理學界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杜寶,大致經(jīng)由全面批判到逐漸肯定的過程,并分為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與20世紀80年代至今兩個階段。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出于階級斗爭的政治形勢的壓力和需要,20世紀的評論文章和文學史著作都一致嚴厲批評杜寶是一個封建官僚,對女兒杜麗娘進行封建專制式的嚴厲迫害?!盵3]在評論性文章方面,目前所見最早一篇為《牡丹亭中的幾個人物形象》,文中評價杜寶為“不過是個忠實的封建禮教的奴隸?!盵4]陳中凡在《湯顯祖<牡丹亭>簡論》中評價杜寶“所謂出將入相的王朝命官,原來和虛偽與罪惡是分不開的”、“這樣頑強固執(zhí)的封建典型”[5]。以上兩篇文章為該時期典型代表。兩篇文章都同時指出杜寶作為封建官僚本身所具有的封建性。同時期,趙景深、徐朔方、鐘林斌三位前輩也對杜寶形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趙景深在《牡丹亭·前言》中認為《牡丹亭》對于杜寶的態(tài)度是“批判、揭露”;徐朔方在《<牡丹亭>前言》中也認為《牡丹亭》對杜寶作為反面人物的身份描寫不夠徹底;鐘林斌在《中國古典戲曲名著簡論》中認為,湯顯祖對杜寶的“歌頌”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反抗封建禮教的主題”[6]。從以上三家的評價來看,鐘林斌的評價顯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帶有明顯的階級批判性,并代表了這一時期對于杜寶的整體評價。
由以上評價可見,第一、整個50年代至70年代,學界對于牡丹亭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人物形象的研究也是如此;第二、關于牡丹亭中人物評價較為絕對,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縱觀《牡丹亭》全文,對杜寶描寫多達十三出,僅比主要人物杜麗娘少六出。作為封建官僚的杜寶并非一無是處,時賢所做評價顯然不夠公允,勢必會受到后人批判。
二
由上文可知,對杜寶采取“一刀切”的評價方式顯然不夠客觀。長期以來,對于杜寶的研究附屬于杜麗娘的研究當中,并作為杜麗娘的對立面存在,認為他是封建社會的典型代表。
20世紀80年代,學界對《牡丹亭》的研究進入蓬勃發(fā)展期。人物評價方面,對杜寶的態(tài)度與之前相比,發(fā)生了明顯轉(zhuǎn)變,“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并不把杜寶單純看作一個反面人物,而是注意到其身上政治清明及具有人情味的一面,從而對其進行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盵7]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首先是周月亮在《從<牡丹亭·勸農(nóng)>談起--關于杜寶的形象》中認為,湯顯祖寫杜寶是為了“歌頌”,“寫他是勤政愛民、公而忘私、為國忘家的大臣”、“只能說杜寶形象的塑造深化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題,而不是削弱了主題?!盵8]陸力《論杜寶形象的復雜性和杜麗娘的悲劇命運》指出之前有學者評價杜寶“一半是人,一半是野獸。人要求他做慈父好官,野獸卻命令他去摧殘一切真善美。”、“殺害自己女兒的兇殘劊子手?!盵9]陸力于文中對這種觀點提出反對,并指出“這實在是對杜寶形象的誤解和歪曲?!盵10]同時給出自己的判斷,認為杜寶作為官員“開明、能干”;作為封建家長“慈愛又嚴厲”。贊美的同時,也指出他在教育子女方面并未擺脫封建禮教束縛??梢哉f,陸文對杜寶給予了客觀公正的評價。孔瑾《杜寶,一個封建正統(tǒng)的典型-兼談<牡丹亭>人物塑造的一個特點》也認為湯顯祖“如實地把他寫成了封建正統(tǒng)派”、“地主階級的好人、朝廷的好官、愛國的好將、封建家庭的好家長?!盵11]在此以后,杜寶的正面形象逐漸確立,人們開始以全新視角審視杜寶,承認其性格的復雜性。從其為官清明、為將戰(zhàn)果突出方面,來贊美他的文治武功。任麗惠《一言難盡杜平章-談湯顯祖對杜寶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思想性格的復雜性”,“一方面,他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好父親;另一方面,他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結合的絆腳石”。魏淑珠《<牡丹亭>中的杜寶角色分析》中則贊美他為官的政績與作戰(zhàn)的成果。梁瑜霞《從戲劇結構看<牡丹亭>杜寶形象的復雜性》在指出杜寶形象復雜性的同時,也贊美杜寶是湯顯祖所賦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正派官吏形象。
80年代至今,在專門論述杜寶的文章中,雖仍存在少數(shù)抨擊者,認為他是“封建社會的衛(wèi)道者和踐行者”[12],但多數(shù)論者都給予杜寶較為公允的評價。在專門著作方面,杜寶形象也較前期有了明顯改善。江巨榮認為“作者有意于塑造一位嚴正清明,公而忘家,有謀有勇的安撫使,來寄托‘治國齊家’的愿望,就加強了杜寶形象的功能,賦予這位為人方正、而性格迂執(zhí),關注民情(勸農(nóng))、久經(jīng)歷練(‘幾番廊廟江湖’)儒臣以文韜武略的本領。”[13]鄭尚憲認為杜寶具有三重性格“作為父親的威嚴”、“良臣風范”、“封建官僚的蠻橫冷酷”[14]。
綜上,此時期學界對于杜寶的評價漸成共識,均一致認同人物本身擁有復雜多樣的性格。當然,對于杜寶,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看法,有認為杜寶是湯顯祖自喻者,“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杜寶,除為表現(xiàn)他與杜麗娘的父女關系外,主要是為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盵10]也有認為《牡丹亭》中杜寶的性格前后矛盾,如徐朔方在校注《牡丹亭·前言》中就提出杜寶性格前后不一致。
三
在《牡丹亭》中,杜麗娘與柳夢梅愛情的最大阻礙來自杜寶,這也是杜寶歷來為人非議之處。尤其在劇中,杜寶不僅不認女婿柳夢梅和女兒杜麗娘,并且羞辱二人。這一點長期使杜寶飽受詰難。作者給予劇中人物這樣的情節(jié)設定有何作用?筆者認為與劇中杜寶形象有關。
上文已述,杜寶作為次要人物長期作為杜麗娘的附庸、對立面來討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80年代。仔細閱讀文本發(fā)現(xiàn),杜寶并非徹頭徹尾的反面人物。他在劇中出現(xiàn)多達十三出,作者這樣不吝筆墨描寫,實際為向人們?nèi)婵坍嫸艑氝@人物形象。
(一)為父嚴慈
這一性格主要體現(xiàn)在對女兒的嚴格教育態(tài)度。劇中杜麗娘雖未及出嫁年齡,但杜寶考慮周密,故在《訓女》一出中,他說:“女工一事,想女兒精巧過人。看來古今賢淑,多曉詩書。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倍艑毾M畠喝蘸竽軌蜃鰝€賢惠女子,以免辱沒門楣。故在擇師方面他十分慎重,請來大儒陳最良親自授學。但嚴厲的杜寶,也表現(xiàn)出慈愛的一面。在《鬧殤·憶鶯兒》出中,杜寶聽聞女兒病危唱道:“鼓三冬,愁萬重。冷雨幽窗燈不紅。聽侍兒傳言女病兇。”、“我的兒啊,你舍的命終,拋的我途窮。當初只望把爹娘送。恨匆匆,萍蹤浪影,風剪了玉芙蓉?!?、“快蘇醒!兒,爹在此?!?/p>
杜父言辭悲凄,對女兒的呼喚撕心裂肺,足見杜父愛護女兒、對女溫柔的一面。有學者以為杜父是杜麗娘早亡的罪魁禍首,“殺害自己女兒的兇殘劊子手?!盵9]或認為他是“封建社會的衛(wèi)道者和踐行者”[12]。這些評論未免太過偏激與否定?!睹献与x婁上》有言:“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作為長期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杜寶不可能不明白此話,然而,當麗娘去世后,面對杜母勸杜寶納妾延續(xù)香火的建議,杜父兩次推辭。在《移鎮(zhèn)》出中,有這樣的對話:
〔老旦〕相公,我提起亡女,你便無言。豈知俺心中愁恨!一來為若傷女兒,二來為全無子息。待趁在揚州尋下一房,與相公傳后。尊意何如?〔外〕使不得,部民之女哩?!怖系尺@等,過江金陵女兒可好?〔外〕當今王事匆匆,何心及此。
由對話可知杜寶無心納妾,這不僅僅因為“部民之女”這個簡單緣故,更在于杜父對杜麗娘思念至深。當劇中杜母提及亡女,杜父無言以對,因為他內(nèi)心痛苦,所謂“此處無聲勝有聲”。因而,劇中杜寶雖嚴厲,但建立在對女兒關愛的基礎上。
(二)為官清明
杜寶也是一位愛民的清官??梢哉f,在湯顯祖筆下,杜寶為官方面毫無劣跡可言。劇中對杜寶為官方面的描寫主要體現(xiàn)在《勸農(nóng)》一出中。“勸農(nóng)”是中國古代一項非常重要的農(nóng)事活動,由來已久。陶淵明《勸農(nóng)》詩中記有:“舜既躬耕,禹亦稼穡?!盵15]可見,古代圣賢已注重農(nóng)事生產(chǎn),況后代士庶乎。唐宋時期,國家甚至專門設立“勸農(nóng)使”一職,宋代蘇軾詩中記有:“農(nóng)夫羅拜鴉飛起,勸農(nóng)使者來行水?!钡搅嗣髑鍟r期,“勸農(nóng)”習俗得以延續(xù),湯顯祖在任遂昌知縣時,更親自參與其中,并留有詩作《班春二首》,其中記有“迎門競帶春鞭去,更與春花插幾枝?!?、“盛與花枝各留賞,迎頭喜盛在今年。”這些都為作者“勸農(nóng)”時親見。創(chuàng)作《牡丹亭》之前,湯顯祖在另外一部傳奇《南柯記》第二十四出《風謠》中,詳細描述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其中某些意像在《勸農(nóng)》中得到了完整展現(xiàn)。在杜寶勸農(nóng)時作者加入這樣的描寫,為人們塑造了一個愛民的清官形象。對于杜寶,作者不僅有正面刻畫,也有側(cè)面烘托。《勸農(nóng)》中農(nóng)夫之間的對話有:
【前腔】〔生、末扮父老上〕白發(fā)年來公事寡。聽兒童笑語喧嘩。太守巡游,春風滿馬。敢借著這務農(nóng)宣化?俺等乃是南安府清樂鄉(xiāng)中父老。恭喜本府杜太爺,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絕風清。凡各村鄉(xiāng)約保甲,義倉社學。無不舉行。極是地方有?!,F(xiàn)今親自各鄉(xiāng)勸農(nóng),不免官亭伺候。那祗候們扛抬花酒到來也。
這樣的對話,是對杜寶清官形象的再次烘托。他在此為官三年,使此地“弊絕風清”、“凡各村鄉(xiāng)約保甲、義倉社學。無不舉行?!毕襁@樣為民辦事的好官,我們有何理由批判。
(三)為將智謀
《牡丹亭》中的杜寶,有為父時嚴慈的一面;也有為官清明的一面;為將時也體現(xiàn)出其足智多謀。作者以較多篇幅描寫杜寶的智慧謀略。如在《繕備》一出中,杜寶為防止李全騷擾,做了三方面準備,首先加筑外羅城,鞏固城墻,加強防御力量,也就是這樣的舉措,使得杜寶能夠守城三年;其次按三韜把六出旗門放;最后,靜觀其變,以尋找破敵之機。作戰(zhàn)時,杜寶也毫不遜色,并鼓舞軍士?!队础芬怀鲋?,杜寶大聲激勵將士:
“〔外〕眾三軍,俺的兒,你看咫尺淮城,兵勢危急。俺們一邊舍死先沖入城,一面奏請朝廷添兵救助。三軍聽吾號令,鼓勇而行?!脖娍迲椤持斎畿娏??!?/p>
這樣的言辭,使眾軍士倍受鼓舞,最終杜家軍成功突破包圍圈。杜寶的智謀不僅限于此,在《折寇》一出中,杜寶又能知人善任,令陳最良做說客,最終說服李全一伙兒倒戈,解了賊亂,這從中不難看出杜寶為將的足智多謀。
與為父、為官一樣,杜寶為將時,依然盡忠盡責、足智多謀。然而,在《鬧宴》、《硬拷》、《圓駕》三出中,杜寶向人們展現(xiàn)的形象似乎又是那么的迂腐、固執(zhí)。在這幾出中,杜寶形象歷來為人們詬病,批評者往往以這幾出中杜寶反應作為攻擊點進行批判。在劇中,面對女婿柳夢梅他不肯相認,且不聽解釋,認為柳夢梅強詞奪理。并令人對柳夢梅“吊打”、“噴水”、“掌嘴”,這些對柳夢梅的極大侮辱,可以說是杜寶與柳夢梅矛盾沖突的極點??吹竭@樣的情節(jié),無不令人對杜寶怨恨,惱恨他的固執(zhí)、倔強。筆者以為不然,站在柳夢梅的角度,杜寶可惡、可恨、頑固。但是換個角度,如果站在杜寶立場思考,這恰恰符合常人邏輯。因為他親眼見到女兒死亡,女兒被葬時,他也是當事人。然而,當一個自稱是他女婿的人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并告訴他女兒死而復生,對杜寶來說,實在太過荒誕?!墩撜Z》有云:“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夫子很早就教導后人“未知生,焉知死?!币虼嗽诙艑毧磥?,稱復活后的杜麗娘“此必為花妖狐魅?!保ā赌档ねぁA駕》)也就順理成章了。
四、結論
綜上所述,湯顯祖筆下的杜寶作為人父慈愛嚴厲;為官愛民、勤政;為將足智多謀。因此,無論文治抑或武功,杜寶都那么盡善盡美,可以說,杜寶就是湯顯祖心中理想的化身。故,回顧半個多世紀以來學界對杜寶形象的爭論,是時候做出公允評價,而對于杜寶的過分苛責,或許違背了湯顯祖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