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紹普蓋維伊
(1.綏化學院 黑龍江綏化 152061;2.遼寧傳媒學院 遼寧沈陽 110136)
我們發(fā)現(xiàn)眾多發(fā)達國家的大學很重視寫作課。以哈佛大學為例,網(wǎng)上公布的資料顯示,哈佛大學設置1000多門課程,唯有一門課是全校學生的必修課,那就是寫作課,其他都是選修課。學校規(guī)定,寫作課成績不及格不能補考,不能畢業(yè),必須重修。哈佛大學寫作系主任說:“哈佛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機械化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用明辨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寫作成為文科教育的精髓,在于它將學術,道德,社會問題融合在了一起。”[1]美國大學把頭腦清醒、思維透徹、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地寫出文章,作為對每一個大學生的基本要求。他們認為寫作能力的不足,是學生思維的缺陷,通過寫作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所以他們無論是什么專業(yè)的學生,都要先學習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寫作課。美國基礎教育委員會的克里福頓提出:“我們的問題不是沒有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作家,而是沒有把普通民眾的寫作水平提高到可以勝任一項工作的程度?!盵2]美國高校大都開設了專門的寫作中心,幫助學生解決寫作中遇到的問題。2015年美國發(fā)布的全美寫作統(tǒng)計顯示,在900多所美國高校中,有96%的比例開設了寫作類課程。普林斯頓大學每年開出超過100余場寫作研討班,要求本科新生必須參加。
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大學也重視寫作課,而且各有特點。在英國的100多所大學中,至少有90多所大學開設了創(chuàng)意寫作課,其中不乏牛津大學、倫敦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英國強調(diào)智能是寫作的原動力。德國更注重應用文寫作,要求學生必須會寫新聞稿、書信、論文、報告等。,為了讓學生能夠用優(yōu)雅的書面語言表達自己情感,德國黑森州大學開設了一門情書寫作課。日本不少教育學家認為,不會寫文章的大學生實際上成了“以高考為頂點”的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犧牲品。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日本大學普遍開設了作文課,作文生活化的理念影響深遠,他們把培養(yǎng)寫作能力與學生的主體人格塑造結合起來,突出強化寫作的社會化功能。法國寫作課注重與校園生活的結合,每一次校園活動學生都要寫出總結,寫出活動的經(jīng)歷,感受,收獲等等。
(一)寫作能夠促進人才的知識積累。文章是信息的融匯,是知識的聚寶盆和典藏室。要寫文章就要調(diào)動以往的知識積累,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這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積累的過程。馬克思為了寫作《資本論》,先后用了20余年的時間,到倫敦大英博物館去查閱文獻資料,閱讀后寫下的筆記就有100多本。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稱贊“馬克思的頭腦是用多的令人難以相信的歷史及自然科學的事實和哲學理論武裝起來的,他的頭腦就像停在軍港里的待發(fā)的一艘軍艦,準備一接到通知就開向任何思想感情的海洋。”[3]法國作家福樓拜為了寫作歷史小說《布法與白居榭》閱讀過的書籍有1500多冊,做下的筆記有8寸多厚。正是這樣,作家們知識之淵博令人嘆服。馬克思稱贊恩格斯時說:“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19世紀俄國偉大的思想家赫爾岑說過:“歌德和莎士比亞等于整個一所大學?!?/p>
(二)寫作能提高人的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睹绹x本》的編者戴安娜·拉維奇在該書的《導言》中寫道:“那些只會聽和看的人將處在那些會寫文字材料、為電腦編寫程序、解釋新聞和從過去的文章中摘錄意思的人的掌握之中。不管未來的技術多么強大,我們還是要依賴文字和思想的力量。那些掌握了文字和思想的人將有能力影響整個世界?!边@段話說的很精辟。寫作是思想的活動,文章是思想的結晶。寫作目的是表情達意,表達思想的前提是作者的頭腦中有思想,這思想一方面來自以往的積累,另一方面來自寫作前的提煉。這提煉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寫作是大腦的磨刀石。磨煉越多思想越敏銳,越深刻。文章從多方面表現(xiàn)了人的認知本能。認知能力達不到相應的高度,思想水平就達不到相應的境界,也就寫不出好文章。正因為這樣,大思想家大都是文章大家,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黑格爾、康德、盧梭、伏爾泰等;同樣,大作家往往也是大思想家,如魯迅、高爾基、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
寫作有助于人們更系統(tǒng)更深入地思考。寫作對于思考的結果具有“緩存”的作用。寫作能夠使腦海中思考的軌跡得以記錄,有助于前后進行回溯或反思,起到了一種延伸思考的作用,使我們有機會對思考的內(nèi)容整理調(diào)整,使之更有條理,更系統(tǒng)。試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牛頓的三大定律,若沒有紙上的層層記錄,能在大腦中直接證明出來嗎?
(三)寫作是開發(fā)智能的重要途徑。人的智慧高低表現(xiàn)為智力的水平。寫作不單單是個技巧問題,而是智能的綜合表現(xiàn)。寫作訓練也是智能訓練。美國在中小學開設智能訓練課,人們感到很有新意,中國派了一個文科教育考察團去考察,看了以后不禁啞然失笑,原來這種課簡直就是我們國家的作文課。笑過之后有一番思索,覺得美國人的做法,處理問題的角度很值得借鑒。
智力的結構包括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四個板塊。能力不能傳授。必須通過實踐這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掌握。寫作就是開發(fā)智力、提高觀察、記憶、想象、思維這四種能力的最好途徑。寫作既需要也離不開這四種能力,又在實踐過程中磨練了這些能力。以往的那些作家和卓有成就的作者,往往這幾方面的能力較強。耶魯大學教授韋爾蘭·克林肯博格指出:“善寫原本是人文學科的一個根本原則,這就像是數(shù)學和統(tǒng)計學在科學領域的角色一樣關鍵。但是,善寫不僅僅是一個實用技能,它是一個人在與周邊世界的交流中所生發(fā)起來的,理性的優(yōu)雅和能量。”[4]寫作表面上看是文字表達的功夫,本質(zhì)上是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要寫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作者記憶的成果的運用,可以說寫作是一個智能的綜合體現(xiàn)。好作家并不是生來就能寫一手好文章的,是通過不斷積累,觀察,思考,不斷地通過實踐,才增長了自己的寫作水平的,往往作家都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超人的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以及超群的思維能力。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美國暢銷書《Rework》中寫道:“如果你要從一堆人中決定出一個職位的合適人選,雇那個寫作最厲害的人?!边@句話贏得廣泛的信賴和關注。
(一)課程性質(zhì)和定位。從目前的人們通識看,寫作課是文科的核心課。從本質(zhì)上看,寫作課應定性為智能培養(yǎng)課,思維訓練課,這門課應該列為公共必修課,主干課,核心課,覆蓋校內(nèi)各專業(yè)。根據(jù)各專業(yè)的需要,規(guī)定不同的授課內(nèi)容。課堂講授和實踐訓練各占一半。借鑒美國的經(jīng)驗,寫作能力考核要與學位證、畢業(yè)證掛鉤,寫作課不及格不能畢業(yè)。
(二)課程設置。增加寫作課的課時。每屆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至少要經(jīng)過兩學期的寫作課學習和訓練,學習時間不少于144學時。課程設置要注重學生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練為主,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注重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三)教學安排。寫作課的班級分配,可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按照寫作能力高低、課程的難易度,由淺入深第設課編班。也就是要分層次教學。教學內(nèi)容以開設八個學期課程為益,第一學年兩個學期以寫作基礎知識的講授為主,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走出不敢寫不愿寫的誤區(qū),掌握最基本寫作的能力,例如確立主題,選擇材料,布局謀篇,恰當運用語言等。第二學年兩個學期按學生專業(yè)進行相應的文體講授和訓練,例如,文學寫作,應用文寫作,畢業(yè)論文寫作等。第三個學年按專業(yè)劃分,確定不同的專題,開設寫作專題。第四學年兩個學期,開設寫作選修課。
總之,為了培養(yǎng)出更多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需要推進高校寫作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創(chuàng)造中國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