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果
(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 兒童康復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腦損傷綜合征發(fā)病于嬰兒出生前后1個月內,其本質為非進行性腦損傷,病情程度未達到腦癱級別,但具有一定程度的腦功能障礙[1]。研究顯示,2歲前是人體神經系統(tǒng)發(fā)展最迅速時期,為以后生長發(fā)育筑基,此時兒童發(fā)生腦損傷綜合征,通常智力發(fā)育遲緩且伴隨運動功能障礙,對正常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較大程度阻礙健康成長,給患兒本身及其家庭帶來較大心理和經濟負擔[2-3]。本研究觀察早期認知干預護理對腦損傷綜合征患兒神經發(fā)育、智能發(fā)育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92例腦損傷綜合征患兒,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男30例,女16例;年齡5~20個月,平均(11.80±2.74)個月;智力處邊緣水平21例,智力明顯落后25例。觀察組男29例,女17例;年齡5~19個月,平均(11.73±1.63)個月;智力處邊緣水平22例,智力明顯落后24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純杭覍僮栽竻⑴c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1)運動護理。通過使用玩具或對患兒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物品引導患兒爬行,對具備行走能力的患兒應采取獎勵方法刺激其運動積極性,根據患兒年齡及體力調整引導運動時間,每天3~5次。(2)針灸護理。取患兒百會、腎俞、四神聰、腦三針、智三針等,使用常規(guī)刺法,根據患兒年齡調整留針時間,每次48 h。(3)藥物治療。遵醫(yī)囑給予患兒神經節(jié)苷脂靜脈滴注,根據患兒年齡調整用量。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早期認知干預護理,具體如下。(1)在患兒周圍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且每次控制使用不同音量及音頻,不斷調整患兒與音源距離及方位以刺激聽覺,轉換位置時盡量避免患兒視覺觸及音源。(2)通過彩色卡片或動物、水果等種類識別卡刺激患兒視覺,在避免影響患兒視覺正常功能前提下,交替使用亮、暗光線。(3)使用不同重量、質地、大小、形狀等屬性的物品,引導患兒進行抓握,在訓練抓握運動能力時兼顧觸覺訓練,較小物品訓練手指靈活性,較大物品訓練其協(xié)調性。(4)通過親切問候、和善眼神及輕哼音樂與患兒溝通,注意溝通時目光與患兒處于相同水平高度,避免患兒產生壓迫感。
1.3 觀察指標(1)神經發(fā)育情況:采用蓋澤爾發(fā)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GDS)測量患兒護理前后智能發(fā)育,包括運動、適應性行為、語言、個人-社交行為,20分以下的為極度低常,21~35分為重度低常,36~55分為中度低常,56~70分為輕度低常,71~85分為存在疑問,86分及以上為正常[4]。(2)智能發(fā)育情況:采用智力發(fā)育指數(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測定患兒護理前后智能發(fā)育,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智能發(fā)育越好。(3)運動功能:采用運動發(fā)育指數(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測定患兒護理前后運動發(fā)育情況,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運動功能越好。
2.1 神經發(fā)育情況護理前,兩組GDS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兩組GDS各項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GDS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GDS各項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GDS—蓋澤爾發(fā)育量表。
2.2 智能發(fā)育情況護理前,對照組和觀察組MDI評分分別為(82.09±7.64)、(81.48±8.28)分;護理后,對照組和觀察組MDI評分分別為(86.37±9.17)、(88.19±8.34)分。護理前,兩組M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MDI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MD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3 運動功能護理前,對照組和觀察組PDI評分分別為(58.15±7.02)、(57.26±6.97)分;護理后,對照組和觀察組PDI評分分別為(75.97±9.28)、(85.04±10.16)分。護理前,兩組P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PDI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PD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腦損傷綜合征對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發(fā)育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對運動功能影響較明顯。確保科學合理的干預護理,規(guī)范操作各護理流程是改善患兒癥狀的關鍵,且需遵循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早護理的原則[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GDS、MDI、PD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早期認知干預護理有助于促進腦損傷綜合征患兒神經和智能發(fā)育,改善運動功能。分析其原因與以下幾點有關。(1)介入時間早。早期認知干預護理的關鍵點在于“早期”,更早地對患兒進行干預護理,使其在發(fā)育前期便可得到有效的糾正,能夠避免因病情遷延帶來的各種后期并發(fā)癥,且早期進行干預后,護理難度會大大降低,護理效果則會事半功倍,對患兒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護理內容科學。早期認知干預護理主要通過與患兒積極溝通,培養(yǎng)其社交能力,通過各種方法吸引,讓患兒主動利用身體及知覺接觸不同事物,誘導其主動與外界溝通,在日常玩耍中糾正并改善其智力、運動等方面發(fā)育走向[6]。
綜上所述,對腦損傷綜合征患兒采用早期認知干預護理,能促進其神經發(fā)育和智能發(fā)育,改善運動功能,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