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富
(四川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65)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中共中央委員會上審議通過了。201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并且會上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這些改革方案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步伐已經邁開。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專門成立了中央審計委員會,主要負責議事協調黨中央決策,由黨來對審計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并且決定將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設置在審計署。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對審計署的職責進行了細分優(yōu)化,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重大項目稽察、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以及國有重點大型企業(yè)監(jiān)事會的職責歸入審計署,構建統一高效審計監(jiān)督體系。這兩項改革方案的推出,彰顯著黨和國家機構推動改革的決心,必然會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完善,也為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甫一出臺,就專門成立中央審計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黨和國家決心對國家審計頂層設計進行完善優(yōu)化,必然會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完善,也為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推進我國審計管理體制不斷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當前我國審計組織體系中的審計資源已經較為完整,我們根據審計的本質可將其劃分成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因為這三類審計的功能不同,所以他們各自擁有的資源也不同。也正是因為這三類審計資源得到了完整補充,使得各類審計組織發(fā)揮出最大的潛能,降低了成本,其工作效率和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根據憲法和審計法而確立的國家審計機關由于法律地位日漸提高,監(jiān)督范圍也不斷擴大,其職能也有了擴充,允許查處違紀違規(guī)等重大問題,并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保護國有資產。
當前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并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因此國有單位占絕大部分,而國家審計監(jiān)督就以此為審計對象。國家審計又稱政府審計,不僅有利于建立健全的經濟監(jiān)督機制,而且可以維護國家的經濟紀律,加強宏觀調控。國家審計主要包括了領導干部的任期經濟責任的審計、財政預算的執(zhí)行情況的審計、各類專項的資金審計、政策執(zhí)行、情況審計、領導干部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政府固定資產的投資審計。一般來說,上級單位比較關注國家審計,而且是不能出問題的資金或項目,審計結果用于對實施情況的確認和進行修正,以物盡其用,提高效率,彰顯政府業(yè)績和成果。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構建以及科技的發(fā)展水平,經濟活動的范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轉變?,F如今,企事業(yè)單位擺在眼前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提升經濟效益。國家審計機關是不參與其事業(yè)單位經營管理活動的,但它會通過審計監(jiān)督來提出適合本單位的建議,使得單位效益最大化。在國家審計監(jiān)督的情況下,制約企事業(yè)單位的權利、減少他的開支、避免違法犯罪行為的出現,順應了當今社會背景下勤儉節(jié)約、杜絕腐敗的大趨勢。
第一,審計是順應改革潮流而產生的,在我國政府部門中,審計機關具有重要地位,是被憲法明確了工作職能的部門。從成立至今,各級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中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穩(wěn)步推動廉政建設、維護國家社會經濟有序發(fā)展、有效提升國家資金使用水平、保障和諧社會發(fā)展。尤其是近些年來,審計機關在推動構建法治社會、和諧社會、廉潔社會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變化,現在審計工作挑戰(zhàn)與機遇共存,那么審計機關必須迎接好挑戰(zhàn),把握好機遇,在機構改革中充分發(fā)揮自己功能。各級審計機關要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完善,也要為機構改革做好保障,推進我國審計管理體制不斷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更好體現審計監(jiān)督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動從嚴治黨。
第二,審計監(jiān)督要敢于發(fā)現問題、揭露弊病。道私者亂,道法者治,當為官者的權力一步步膨脹,如果沒有良好的審計制度約束,那隨之而來的便是毫無節(jié)制的腐敗。因此,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制度,審計監(jiān)督也必不可少,當審計向全社會覆蓋,不僅可以促進官員更好地保持清廉公正,還能夠實現審計的透明化,增強百姓對政府的信心,增強政府公信力。在審計過程中我們要敢于發(fā)現問題,揭露弊病,并且不能停留在表面現象,要深入分析其背后隱藏的體制漏洞,針對漏洞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這樣才算是充分發(fā)揮了審計的真正作用。我們還要著眼于基層,現在社會中出現了許多“微腐敗”,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我們要從根源抓起,扣好第一顆扣子,抓好基層審計工作。
第三,審計揭露的弊病如果能有效解決,將大大增強政府公信力。審計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只是工作的第一步,關鍵是需要各個地區(qū)各級政府要互相配合,支持審計工作,對應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一一進行整改,要根據審計結果深入分析,多方研究,最終討論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堵住漏洞,完善相應的政策措施,形成長期有效的解決機制,這樣才能真真正正發(fā)揮出審計的功能,增強政府的執(zhí)行力和社會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