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邵桂
(湖南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蔡鍔于1882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邵陽縣親睦鄉(xiāng)(今邵陽市大祥區(qū)蔡鍔鄉(xiāng))。毛澤東于1893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jīng)_(今韶山市)。他們都先后在家鄉(xiāng)和長沙受過教育,深受湖湘文化的影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同年10月30日,蔡鍔響應武昌首義在云南發(fā)動起義,史稱“重九起義”。同時,毛澤東在長沙響應武昌首義參加革命軍。1915年12月至1917年4月,蔡鍔在云南發(fā)動反袁護國戰(zhàn)爭,病逝后歸葬岳麓山。當時,毛澤東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歷經(jīng)從辛亥革命至反袁護國戰(zhàn)爭的重大變革,毛澤東早年深受蔡鍔的影響,為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第一,毛澤東弘揚蔡鍔“為四萬萬人爭人格”的護國精神,形成“為人格而戰(zhàn)”的抗爭精神,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弱勝強提供了精神動力。
1915年12月,袁世凱悍然復辟帝制,蔡鍔隨即離京赴云南發(fā)動和領導反袁護國戰(zhàn)爭。梁啟超在《護國之役回顧談》一文中回憶:蔡鍔在途經(jīng)天津時對他說過“我們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過,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干這一回不可”[1]23。蔡鍔發(fā)動和領導反袁護國戰(zhàn)爭表現(xiàn)了怎樣的革命精神?1920年,陳獨秀在《歡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中指出:“蔡松坡帶著病親領子彈不足的兩千云南兵,和十萬袁軍打死戰(zhàn),他們是何等堅韌不拔的軍人!”[2]81根據(jù)蔡鍔的論述和相關史實,結合陳獨秀的評價分析,蔡鍔發(fā)動和領導的反袁護國戰(zhàn)爭的特點:一是敵強我弱,即“明知力量有限”;二是正義性,即“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而戰(zhàn);三是充滿自信,“堅韌不拔”地“打死戰(zhàn)”,“拼著命去干”。其核心內容是“為四萬萬人爭人格”的革命精神。蔡鍔就是依靠這種精神贏得了反袁護國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從而為近代中國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史稱“再造共和”[3]41。
毛澤東深受蔡鍔“為四萬萬人爭人格”精神的影響。1918年3月,皖系軍閥張敬堯率北洋軍進入湖南就任督軍后,因作惡多端引起湖南人民的極大憤恨,毛澤東因此發(fā)動了轟轟烈烈的驅逐張敬堯的運動?!斑@是毛澤東獨當一面地發(fā)動起來的第一次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政治運動”[4]54。1920年6月9日,他在上海《時事新報》發(fā)表的《湘人為人格而戰(zhàn)》一文中表明:“湘人驅張,完全因為在人格上湘人與他不能兩立。湘人驅張,完全是‘為人格而戰(zhàn)’,和蔡松坡云南誓師,說吾為人格而戰(zhàn)是一樣的?!盵5]434毛澤東為人格而戰(zhàn)的思想,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有過充分的表現(xiàn)。
例如,毛澤東領導的革命戰(zhàn)爭,與蔡鍔發(fā)動和領導的反袁護國戰(zhàn)爭一樣,處于敵強我弱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1939年5月4日,毛澤東在延安青年群眾舉行五四運動二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演中說:“正如孫中山先生說過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F(xiàn)在要問:中國革命干了幾十年,為什么至今尚未達到目的呢?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以為原因在兩個地方:第一是敵人的力量太強;第二是自己的力量太弱。一個強了,一個弱了,所以革命沒有勝利。所謂敵人的力量太強,是說帝國主義(這是主要的)和封建主義的力量太強?!盵6]564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1939年已歷時十八年,毛澤東從領導秋收起義開始的武裝斗爭到1939年已歷時十二年,革命仍然沒有勝利,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敵強我弱。
再如,毛澤東領導的革命戰(zhàn)爭,與蔡鍔發(fā)動和領導的反袁護國戰(zhàn)爭一樣,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而戰(zhàn),是正義的戰(zhàn)爭,也是為中華民族的人格而戰(zhàn)。毛澤東在1960年說過:“我讀的師范學校,是準備當教員的。我做過小學教員,也做過校長……后來教員當不下去了,逼得我搞學生運動、工人運動,那時開始有共產黨……從1927年到1949年,共計打了二十二年仗?!盵7]203-204他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論述抗日戰(zhàn)爭的性質時指出:“中國的戰(zhàn)爭是進步的,從這種進步性,就產生了中國戰(zhàn)爭的正義性……由于中國戰(zhàn)爭的進步性、正義性而產生出來的國際廣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zhàn)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zhàn)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盵6]449
還如,毛澤東領導的革命戰(zhàn)爭,與蔡鍔發(fā)動和領導的反袁護國戰(zhàn)爭一樣,也是充滿自信“堅韌不拔”地“打死戰(zhàn)”,“拼著命去干”。毛澤東從發(fā)動和領導秋收起義開始的二十二年武裝斗爭,直到解放戰(zhàn)爭后期經(jīng)三大戰(zhàn)役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后,才改變敵強我弱的處境,完全是依靠“堅韌不拔”地“打死戰(zhàn)”及“拼著命去干”的精神贏得最終勝利的。正如鄧小平所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打了二十二年仗建立起來的?!盵8]329
總之,毛澤東源于蔡鍔“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而形成的“為人格而戰(zhàn)”的思想,是他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堅持二十二年武裝斗爭,并最終贏得勝利的重要精神動力。
第二,毛澤東傳承蔡鍔“我湖南一變,則中國隨之矣”的湖湘情結,形成“從湖南做起”的思想理念,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注重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思想方法。
如上所述,蔡鍔是在邵陽和長沙接受早期教育的,他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1903年1月,尚在日本求學的蔡鍔就在《致湖南士紳諸公書》一文中說:“我湖南一變,則中國隨之矣?!盵9]41蔡鍔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jù):一是中外比較,“湖南省也,英法國也,同異之間,如是而已……雖然以人地壯廣眾盛論,綜湖南全部,可以敵日本,而其膏沃殷富且無論”[9]39;二是湖南人的歷史貢獻,“湖南素以名譽高天下,武命自湘軍,占中原之特色,江、羅、曾、胡、左、彭沾丐繁多。人人固樂從軍走海上,以責償其希冀矣。文想則自屈原、濂溪、船山、默深后……羊角益上,骎骎駛入無垠之哲界矣”[9]40。這就是蔡鍔提出“我湖南一變,則中國隨之矣”的依據(jù)。蔡鍔也因此兩次自愿督湘,第一次是在1913年“二次革命”后期,第二次是在“護國戰(zhàn)爭”后期(1)此處參考了鄧江祁在“第二屆‘松坡精神’學術研討會暨湖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2019年年會”上宣讀的論文《蔡鍔兩次自愿督湘與松坡精神及其當代價值》。。蔡鍔兩次自愿督湘雖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xiàn),但他那種深愛家鄉(xiāng),尤其是希望建設湖南進而改變國家面貌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
無獨有偶,毛澤東在1920年發(fā)表的系列論文中,提出了“從湖南做起”的觀點[5]457。與蔡鍔之論類似,毛澤東之論的依據(jù):一是中外比較,湖南“三千萬人,則等于明治改革時日本之人口也。地理則較之瑞士而強也……瑞士光華之國,日本充實之邦,終未能見于大江流域之湖南也”[5]442;二是近代湖南人的杰出貢獻,“中國維新,湖南最早。丁酉戊戌之秋,湖南人生氣勃發(fā)。新學術之研究,新教育之建設,譚嗣同熊希齡輩領袖期間,全國無出湖南之右……湖南有黃克強,中國乃有實行的革命家”[5]461-462。毛澤東提出的“從湖南做起”,與蔡鍔提出的“我湖南一變,則中國隨之矣”在思想方法上的相似性,表明了兩者的源流關系。
在毛澤東發(fā)表上述文章的同時,蔡元培來到長沙。蔡元培在《何謂文化》的講演中指出:“近幾十年,已經(jīng)是湖南人發(fā)展的時期了??煞秩谟^察:一是湘軍時代,有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及同時死戰(zhàn)立功諸人……二是維新時代,梁啟超、陳寶箴、徐仁鑄等在湖南設立時務學堂,養(yǎng)成許多維新的人才……三是革命時代,辛亥革命以前,革命黨重要分子,湖南人最多,如黃興、宋教仁、譚人風等,是人人知道的。后來洪憲一役,又有蔡鍔等恢復共和。已往的人才,已經(jīng)如此熱鬧,將來寧可限量?此次驅逐張敬堯以后,勵行文治,且首先舉行學術講演會,表示凡事推本學術的宗旨,尤為難得?!盵10]131-132值得注意的是,蔡元培是將“蔡鍔等恢復共和”和“驅逐張敬堯”相提并論的。
從“蔡鍔等恢復共和”到毛澤東發(fā)動“驅逐張敬堯”,蔡元培之論如果僅僅表明二者在發(fā)生時間上的先后關系,李躍龍主編的《湖湘文化經(jīng)典百句》一書,則指出了從蔡鍔到毛澤東的湖湘情結是具有傳承關系的:“湖南有一批像熊希齡、譚嗣同這樣的變法先驅極力倡導,培養(yǎng)了蔡鍔等一大批憂民報國的人才,使變法維新圖強在湖南風生水起,引領了近代中國潮流,為后來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以至新民主主義革命打下了深厚的輿論基礎?!盵11]203根據(jù)這一論述,蔡鍔在近代湖湘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影響及至新民主主義革命,自然包含對新民主主義革命領袖毛澤東的影響。鄧江祁在《蔡鍔思想研究》一書中也說過:“蔡鍔與時俱進,積極踐行湖湘文化的傳統(tǒng)精神,并最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近代湖湘人才群體中又一個光輝的典范?!盵12]31也就是說,蔡鍔是包括毛澤東在內的后來者學習的典范。毛澤東早年也明確肯定蔡鍔為“邦之模范”[5]441,并特別重視做好湖南的事情,自1920年6月驅張勝利以后,他主張“湖南須有一些志士從事實際的改造”[13]72。1920年11月,毛澤東“應陳獨秀函約,創(chuàng)建長沙共產主義組織”[13]73,從此開始了“從湖南做起”的救國救民革命生涯。
應當說明的是,毛澤東對蔡鍔的湖湘情結有師承,更有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后者比前者的思想內容更為豐富。在思想方法上,毛澤東特別強調“從湖南做起”,認為“中國的事,不能由總處下手,只能由分處下手”[5]457,“凡事不可不注重基礎”[13]71。這也是在對中國國情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所做的判斷。毛澤東認為:“固有的四千年大中國,盡可以說沒有中國,因其沒有基礎……凡物沒有基礎,必定立腳不住?!盵5]456后來,他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中,特別重視基層組織建設,也是可以由此找到思想淵源的?,F(xiàn)以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注重基層組織建設為例予以說明。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毛澤東作為黨的一大代表,當年10月就在長沙創(chuàng)建中共湖南支部[13]88,1922年5月,又在中共湖南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中共湘區(qū)委員會[13]95,為早期黨的組織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1923年6月,陳獨秀在黨的三大報告中說:“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說工作得很好。”(2)資料來源于韶山毛主席舊居陳列館。
1927年,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以后,“瞿秋白征求毛澤東去上海中央機關工作的意見。毛澤東表示,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樓大廈,愿到農村去,上山結交綠林朋友”[13]209。會后,毛澤東按中央部署回湖南發(fā)動和領導秋收起義并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同時特別注重黨政軍基層組織建設。
例如,在軍隊中建立黨的基層組織。秋收起義失敗以后,毛澤東決定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這一舉措在中共黨史及軍史上影響極其深遠。后來,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指出:“紅軍所以艱難奮戰(zhàn)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盵14]65-66
再如,創(chuàng)建基層政權組織。1927年11月,毛澤東在建立中國共產黨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同時,建立了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13]227,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
還如,加強軍隊基層組織建設。毛澤東在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提出:“在連一級,因黨的支部建設在連上,黨代表更為重要……黨代表傷亡太多,除自辦訓練班訓練補充外,希望中央和兩省委派可充黨代表的同志至少三十人來?!盵14]64由此可見,毛澤東是非常重視軍隊連一級基層組織建設的。
毛澤東在建黨初期的湖南黨組織建設,以及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初期的黨政軍基層組織建設,反映了毛澤東繼承蔡鍔“我湖南一變,則中國隨之矣”的思想,主張“從湖南做起”,并由此發(fā)展衍生出“中國的事,不能由總處下手,只能由分處下手”和“凡事不可不注重基礎”的思想。
第三,毛澤東接續(xù)蔡鍔“環(huán)顧中原誰是主”的時代之問,形成“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國情憂思,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創(chuàng)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提供了歷史啟示。
1900年,面對內憂外患的國家和倍受壓迫的人民,年僅18歲的蔡鍔在《雜感十首》組詩中表示“流血救民吾輩事”[9]14,從此立志救國救民,這也就是他后來說的“始終抱定為國家不為權利之初心”[9]1199。1904年10月,英氣勃發(fā)的蔡鍔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回到長沙,在岳麓山上登高遠望,作《登岳麓山》一詩感嘆:“環(huán)顧中原誰是主?”[9]1238蔡鍔救國救民之心切由此可見。怎樣才能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蔡鍔早年改名“艮寅”為“鍔”,決心投筆從戎[15]9,即“流血救民”,后在日本發(fā)表著名的《軍國民篇》一文,并投考軍校學兵習武,回國后開始軍事生涯,又編撰了《曾胡治兵語錄》,匯編曾國藩和胡林翼的治兵言論以資借鑒。如前所述,蔡鍔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響應武昌首義在云南發(fā)動和領導了重九起義,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國家,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即解決“誰是主”的問題;二是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發(fā)動和領導了反袁護國戰(zhàn)爭,繼孫中山創(chuàng)立共和之后“再造共和”??梢哉f,蔡鍔短暫的一生就是以武裝斗爭救國救民的一生,他始終堅守“流血救民”之初心。
蔡鍔雖然功業(yè)昭昭,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面貌依舊,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處境依舊,“流血救民”只是流了血而民卻未得救,“誰是主”的問題仍然未能解決。正如孫中山所分析的:一方面,國家仍然是列強的殖民地,“中國不只做一國的殖民地,是做各國的殖民地;我們不只做一國的奴隸,是做各國的奴隸”[16]635,“主人有十幾個”[16]906;另一方面,人民仍然在封建專制的統(tǒng)治之下,“民國徒有民國之名”[16]573,“強仆各自有其是非,而四萬萬之弱主人,無置喙之機會是也”[17]53。毛澤東也就是因此而走上救國救民之路的。
1920年元旦,毛澤東在新民學會會員新年大會上發(fā)言談到改造國家的方法時,對其中一名會員提出的“主張俄式”極表贊成:“我極贊成。因俄式系諸路皆走不通了新發(fā)明的一條路,只此方法較之別的改造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質為多?!盵13]77近代中國有過戊戌變法,試圖通過走改良的道路救國救民而未成功,也有過辛亥革命武裝推翻清王朝以期救國救民,雖然取得過最初的勝利,但最終還是失敗了。所謂“俄式”即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這是毛澤東在比較各種救國救民方案后的選擇。后來,“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孫中山在絕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孫中山歡迎十月革命,歡迎俄國人對中國人的幫助,歡迎中國共產黨同他合作”[18]1470-1471。1925年,近代中國已進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時期,可是在這一年3月,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不幸逝世,國共合作前景堪憂。毛澤東在長沙作《沁園春·長沙》,發(fā)出與蔡鍔同樣的感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13]136由此表達一代偉人對中國革命前途的憂慮,也表明毛澤東在思考和探索中國革命究竟走什么樣的道路才能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
回顧毛澤東的早年經(jīng)歷不難發(fā)現(xiàn),從蔡鍔“環(huán)顧中原誰是主”到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顯然是前后相繼的。也就是說,毛澤東從一介書生到領導武裝斗爭并成為民族救星,是受到蔡鍔“流血救民”,即通過武裝斗爭救國救民思想影響的。
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就直接受到過蔡鍔軍國民思想的影響。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內的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陳列的資料介紹:“第一師范在校長孔昭綬軍國民教育思想影響下,把軍事訓練納入體育課,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軍訓,傳授軍事知識,鍛煉膽識和意志。”孔昭綬校長致譚延闿借槍用于學生軍事教育的信,至今仍保存在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軍國民思想是蔡鍔的重要思想。如前所述,蔡鍔在早年發(fā)表了《軍國民篇》一文。文章開篇指出:“甲午一役以后,中國人士不欲為亡國之民者,群起以呼嘯叫號,發(fā)鼓擊鉦,聲撼大地?;蛑鲝堊兎ㄗ詮娭h,或吹煽開智之說,或立危詞以警國民之心,或故自尊大以鼓舞國民之志……居今日而不以軍國民主義普及四萬萬,則中國其真亡矣?!盵9]15什么是“軍國民主義”?怎樣普及“軍國民主義”?蔡鍔也明確指出:“軍國民主義,昔濫觴于希臘之斯巴達,汪洋于近世諸大強國。歐西人士,即婦孺之腦質中,亦莫不深受此義。蓋其國家以此為全國國民之普通教育,國民以奉斯主義為終身莫大之義務。”[9]16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實施軍國民教育的思想即源于此,這或許是毛澤東最初接觸蔡鍔的軍國民思想。
關于蔡鍔軍國民思想對毛澤東的影響,彭大成等的論述更為深入具體。彭大成在《蔡鍔的軍國民主義及其深遠影響》一文中,引毛澤東發(fā)表在《湘江評論》上的《本會總記》一文中的長沙學生運動會會歌,說明蔡鍔軍國民思想對毛澤東的深刻影響:“蔡鍔對中國近現(xiàn)代軍事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起了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既是中國傳統(tǒng)軍事思想特別是曾(國藩)、胡(林翼)湘軍軍事思想的繼承者與總結者,也是開創(chuàng)中國現(xiàn)代國防軍事理論的先驅者。他的‘全民皆兵’的軍國民軍事思想為后來毛澤東人民戰(zhàn)爭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直接思想來源?!盵19]長沙學生運動會會歌歌詞為:“大哉湖南,衡岳齊天,洞庭云夢廣。沅有芷兮澧有蘭,無限發(fā)群芬。風強俗勁,人才斗量,百戰(zhàn)聲威壯。湘軍英武安天下,我輩是豪強。聽軍歌淋漓悲壯,旌旗盡飛揚。宛然是,槍林彈雨,血戰(zhàn)沙場樣。軍國精神,湖湘子弟,文明新氣象?!盵5]580毛澤東在《本會總記》一文中還指出:“所謂‘軍國精神’,是這時候教育的主旨,亦即學生所抱以求學的主旨?!盵5]580可見,毛澤東是推崇蔡鍔軍國民思想的。這也是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重要思想來源。回顧歷史,“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毛澤東,在大革命失敗以后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13]208著名論斷,隨后“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13]211發(fā)動和領導秋收起義,開始探索并成功開創(chuàng)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毛澤東從此開始的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6]635,雖然如前所述為近代中國國情所迫,但也是與他早年深受蔡鍔軍國民思想影響密切相關的。
在“環(huán)顧中原誰是主”的蔡鍔逝世后,憂思“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終于在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詞中莊嚴宣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20]342。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規(guī)定:“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敝腥A民族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開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蔡鍔和毛澤東曾經(jīng)共同憂慮的問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標志真正得到了解決,他們早年立志救國救民的目的終于達到了。1951年,毛澤東不忘蔡鍔革命先驅之功,向蔡鍔家屬簽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證書表述:“查蔡鍔同志在革命斗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其家屬當受社會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工作人員傷亡褒恤暫行條例》發(fā)給其家屬恤金外,并發(fā)給此證以資紀念。”[21]271
綜上所述,毛澤東早年深受蔡鍔的影響,這對他后來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晚年,毛澤東仍然念及蔡鍔對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所做的貢獻。1965年10月,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稱帝搞復辟,蔡鍔就在云南起義造他的反。”[22]423-4241966年1月12日,毛澤東在武昌聽取陶鑄、王任重等匯報工作時又說:“去年十月,我在北京講過,如果北京搞修正主義,你們地方怎么辦?是不是學蔡鍔起義,打倒袁世凱?”[23]553由此也可見,蔡鍔對毛澤東影響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