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市第十四小學(壇上校區(qū))
一說到寫作文,學生往往就如臨大敵、措手無策。主要原因是學生不留心觀察生活、習慣應付式寫作文,以致造成惡性循環(huán),產生恐懼心理。其實,小學生有著一雙明亮的眼睛,小學生活多姿多彩,寫作素材比比皆是,但由于缺乏引導,他們往往不留心觀察生活,即使觀察到了也不知積累。一寫不好,就失去了信心,從而挫傷了作文的積極性。再加上不少老師疏于作文的評改評講,學生得不到有效的方法指導和點撥,長此以往,學生就荒廢寫作了。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要正視現實,循序漸進,尋找到科學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重拾寫作的信心。
三年級的學生,其認識能力、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也需要教師科學導引。例如寫一個人,學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圍繞中心選材、按順序地寫,如何注意突出人物的特點等。這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觀察人物,留心人物的細節(jié)。
要做好這一點,只需在“圍繞中心有順序”的基礎上,將重點部分寫具體,也就是將人物寫具體,這同樣需要學生仔細觀察人物。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不但要觀察人物的形貌,還要觀察人物的言行舉止,將不同人區(qū)別開來,思考這個人和那個人有什么區(qū)別?!皡^(qū)別”就是各自的特點,只要把這些都寫出來,就寫活一個人了。
作文課上,為描繪校園的秋天,我領著學生到校園里感受秋天的氣息。秋天的校園跟春天的有什么不一樣呢?學生細心地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的形狀和變化,然后進行比較。我提出幾個問題,例如杜鵑花依然燦然綻放嗎,葉子是不是由嫩綠光鮮變成墨綠暗淡了,龍眼樹下是不是飄落一地的黃葉?學生仔細觀察落葉飄落的姿態(tài)、顏色和紋理脈絡等,通過觀察來選材,然后按照“花草—樹木”自下而上的順序來寫出校園秋天的美麗。
不管寫人寫景,都要激發(fā)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并把觀察的結果用文字真實地表現出來,使他們留心生活,讓生活成為寫作的寶庫。當學生心中有了這個寶庫,他們便不害怕寫作文,反而會喜歡上寫作文。
通過觀察學習,讓學生積累了足夠的作文素材,從而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可是,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的作文來說,老師還需要幫助學生解決“怎么寫”的問題。那就要遵循漸進的規(guī)律,一步一個腳印,在不斷的鼓勵中消除他們對寫作的畏懼心理,使他們慢慢喜歡上寫作文。
1.重視口頭作文,先口述后寫作
中年級學生剛接觸作文,寫不好作文也屬正常,語文教師要有耐心通過口述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寫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口頭敘述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自己所經歷的事情,為寫作打下基礎。學生能把事情口述清楚,落在筆上就能通順、明白。除在講讀課上加以口述訓練之外,還要有計劃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每周確定一個內容,每人每周可練習一次。口述內容是多方面的,如敘述班上發(fā)生的一件事情,敘述在路上看到的一個人等。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為孩子創(chuàng)造口述的機會。我利用每天上課之前3分鐘的準備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口述故事,內容長短都不做硬性要求。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一年的實踐,我發(fā)現學生語言更為通順,甚至更有感染力了。最為重要的是,學生不再為寫作文頭痛,寫作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由句到段再到篇,先易后難化整為零
對中年級學生來說,句的練習是不難的,難的是怎樣由句到段,把一句話寫得生動。這可以用片段作文來實現。用來寫片段的內容很多,一般說來,記敘文中的某一處景物描寫,都可以用來寫成片段。比如讓學生寫一個春節(jié)期間讓自己難忘的片段,寫清楚事情的經過,一句一句地表達出來。事情的經過,對于記敘事情的記敘文來說,就是一個片段。
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片段寫作也有一定的章法。其一,要圍繞一個中心內容寫。片段雖然短小,但也要有中心意思,要圍繞這個中心意思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其二,要把內容寫完整。一個片段雖然在通篇結構上沒有十分嚴格的要求,但是也要適當地注意內容的完整性,有利于讀者讀懂事情。
總之,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寫作,教師要持有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耐心地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每一個人或事物,以積累寫作的素材,從口述到書面,再由句子到段落到篇章反復練筆。此外,還要不時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感,使他們覺得寫作文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