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健娟
(高郵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 高郵 225600)
病毒性肝炎屬傳染病的一種,是指肝臟發(fā)生病變,由多類肝炎病毒引發(fā),表現(xiàn)主要為上腹部不適、乏力、食欲減退、肝區(qū)疼痛、惡性、食欲減退等,部分患者還有黃疸發(fā)熱、肝功能受損情況發(fā)生,重者可引發(fā)肝硬化,部分病情嚴重者可能演變?yōu)楦伟T摪Y影響了患者身體的健康和生活,重者甚至會對其生命產(chǎn)生危及[1]。臨床診治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意義較高。以其臨床各項表現(xiàn)為依據(jù),病毒性肝炎可分為急性、慢性、重型等。據(jù)相關資料指出[2],凝血功能、血小板各項參數(shù)的改變可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受損程度、出血傾向進行有效判斷[3-4]。本文經(jīng)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標展開分析,獲得客觀評價病程進展的相關數(shù)據(jù),提升治療的效果。
2016 年5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病毒性肝炎患者選取80例,以疾病程度為依據(jù)將其分為三組,急性組31 例、慢性中重度組38 例、重型組11 例,選擇同期健康受試者28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急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3~65歲,平均(42.5±22.5)歲;慢性中重度組男25 例,女13 例,年齡22 ~63 歲,平均(41.9±21.1)歲;重型組中男9 例,女2 例,年齡23 ~64 歲,平均(42.9±21.1)歲;對照組男15 例,女13 例,年齡21 ~66 歲,平均(42.9±23.1)歲。80 例患者均與診斷病毒性肝炎的標準符合,確診為病毒性的肝炎;入組前均未使用可能對凝血功能、血小板產(chǎn)生影響的藥物。4 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檢測儀器 借助血細胞全自動分析儀,型號為HF-3200,源自濟南漢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凝血分析儀,型號為HF-6000,源自日本的西森美康株式會社。在廣州標佳科技有效公司采購試劑試藥、四項凝血試劑盒、四項血小板試劑盒[5]。
1.2.2 方法 (1)檢測血小板。清晨8:00 ~10:00 點,取8ml 患者空腹時的靜脈血,取4ml 置于抗凝管內(nèi),將乙二胺四乙酸加入,予以20min,3500 轉(zhuǎn)的離心處理,將血清分離,在HF-3200 血細胞全自動分析儀下對PCT、PDW、MPV、PLT 進行測定。(2)同時將其余4ml 靜脈血加入含枸櫞酸鈉0.5ml 的血凝用試管內(nèi),開始20min,3500 轉(zhuǎn)的離心處理,將血漿分離,在HF-6000凝血分析儀下,對其FIB、APT、TT、PT 值加以測定。所有檢測需在3h 內(nèi)結(jié)束,操作時需以儀器說明、試劑盒說明為依據(jù)開展[6-7]。
相較于對照組,病毒性肝炎組的PLT 下降程度較為顯著,PCT、PDW、MPV 則顯著升高,統(tǒng)計學存在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血小板參數(shù)分析(±s)
表1 血小板參數(shù)分析(±s)
組別 例數(shù) PDW(%) MPV(fL) PLT(×109/L) PCT(%)急性組 31 17.02±1.09 9.91±1.32 197.26±43.20 0.18±0.04慢性中重度組 38 17.94±1.17 10.26±1.53 153.27±39.78 0.20±0.03重型組 11 18.25±1.13 12.96±1.46 126.36±42.33 0.24±0.05對照組 28 16.44±1.04 8.00±1.27 210.24±37.29 0.15±0.04
與對照組相較,病毒性肝炎組的APTT、TT、PT 明顯延長,F(xiàn)IB 的含量顯著降低,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凝血功能分析(±s)
表2 凝血功能分析(±s)
組別 例數(shù) FIB(g/L) APTT(s) TT(s) PT(s)急性組 31 2.46±0.26 34.63±3.08 17.10±1.05 11.15±1.43慢性中重度組 38 2.00±0.73 40.11±3.57 18.53±1.33 13.22±1.54重型組 11 1.94±0.32 42.10±3.22 20.31±1.48 14.62±1.48對照組 28 2.90±0.54 27.22±2.22 16.01±1.08 10.11±1.33
病毒性肝炎給全球人類帶來的威脅較為嚴重,嗜肝病毒均較為“沉默”,感染初期,患者無任何明顯的癥狀,治療若延誤,可引發(fā)嚴重的疾病,如肝癌、肝硬化等[8-9]。病毒性肝炎損傷患者肝臟后,會降低血小板的生成素,改變了血小板的生理、結(jié)構、形態(tài),血小板因而減少[10-11]。
PCT、PDW、MPV、PLT 屬重要的參數(shù)指標,可對血小板的各項功能加以反映[12-13]。本文中,血小板參數(shù)改變幅度最大的為重型組,PLT 下降幅度較為明顯,而PCT、PDW、MPV 升高幅度為最大。表明患病毒性肝炎時,不僅改變了血小板的形態(tài),病情持續(xù)進展,會降低血小板的數(shù)量,病情進展至重型時,將顯著改變血小板的各項功能,甚至有出血的癥狀產(chǎn)生[14]。
在凝血功能各項參數(shù)中,PT 可對外源性凝血正常與否進行反映,TT 延長則表明纖溶的活動增強,而APTT 可對內(nèi)源性機體凝血功能加以反映,F(xiàn)IB 若降低則表示凝血功能存在障礙[15-16]。在本文中,病情若越嚴重,APTT、TT、PT 的時間越長,肝臟功能受損的程度則越重,合成的凝血因子明顯減少,進而損傷凝血的功能。
在本文中,對比凝血、血小板功能,病毒性肝炎組較對照組劣,與疾病嚴重的程度相關性為正,即各組FIB、PLT 參數(shù)從高至低的數(shù)值順序依次為急性組、慢性組、重型組,而由高至低,APTT、TT、PT、PCT、PDW、MPV 參數(shù)的順序為急性組、慢性組、重型組。表明凝血功能、血小板改變最為顯著的屬重型病毒性肝炎。本文結(jié)果與黃江兵[17]等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診治病毒性肝炎期間,聯(lián)合對凝血功能、血小板參數(shù)實施檢測,可經(jīng)多個角度對患者病程進展進行分析,結(jié)果更為客觀,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進行評價,有助于提升治療的效果,對其預后評估也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