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逾
學生怕上文言文,教師怕教文言文。稍長一點的文言文被安排在兩個課時里,課堂流程往往就會變成:朗讀全文、疏通字詞、逐句翻譯(此階段不涉及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品析人物,理解情感,把握主旨。
加涅說過,“把教學集中于任何一種性能或兩種性能的組合上是不可取的”?!督虒W設(shè)計原理》中,學生習得的性能被劃分為五種: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態(tài)度和動作技能,這五種技能應(yīng)該互相作用。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文言文閱讀“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已經(jīng)涉及到多項技能的組合,把文言文教學割裂成“疏通課”和“主旨課”,必然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初中學段(7-9年級)的閱讀目標有這樣的表述:“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文言文教學如何將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我們可以做如下嘗試。
古代對于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表述。說,是一種議論性的文字,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跟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記,可記事,也可寫人寫景,類似于現(xiàn)在的散文;銘,用于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與格言比較相似;序,古代送別時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
《愛蓮說》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表現(xiàn)了周敦頤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重在抒懷言志?!缎∈队洝酚洈⒘肆谠瓮嫘∈兜恼麄€過程,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重在寫景?!端蜄|陽馬生序》是宋濂給同鄉(xiāng)晚輩馬君則的贈序,勉勵他勤奮學習,因而讀來言辭懇切,令人感動。
文體不同,作者所選取的敘述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也會不同,把文章內(nèi)容和文體結(jié)合起來是最簡單的初步疏通文章的方法。
在設(shè)計《捕蛇者說》時,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從學過的《馬說》入手:《馬說》是討論關(guān)于馬的事,那么《捕蛇者說》就是作者在探討關(guān)于捕蛇者的事,接著請學生說說本文講了關(guān)于捕蛇人蔣氏的哪些情況,學生可以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發(fā)言:他是永州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因為捕蛇而死;他捕蛇冒著很大危險;他過的日子比較快樂;他有很多委屈;他不用交稅;他以捕蛇為生……這樣就把文章內(nèi)容和文體特征聯(lián)系起來。
文言實詞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而虛詞一直是文言教學中的難點,也是學生容易混淆記憶之處。在楊伯峻所著的《古漢語虛詞》中,“之”字的用法就有 16 種之多。在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大致有四類:一類是起指示代詞作用的,如“之、其”;第二類是起組合介詞作用的,如“以、于”;第三類是起連接作用的,如“而、則、乃”;第四類是起助詞語氣作用的,如“也、乎、焉”。虛詞單獨記憶理解是非常枯燥的,如果能“因文講詞”,把文章內(nèi)容和字詞的理解結(jié)合起來,學生印象會特別深刻。
筆者在教學《桃花源記》時,曾經(jīng)問過學生:“‘(劉子驥)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摹臁撊绾畏g比較合適? ” 有同學說是“于是”,有同學說是‘終于’。認為是“于是”的同學理由很充分:“于是”表示一種因果關(guān)系,正是因為劉子驥沒有實現(xiàn)他的目的,后來才沒有人再去尋找了。支持“最終的”同學們說,“翻譯成‘終于’也是說得通的啊。”我饒有興致地看他們在爭論,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在這個時候,我補充了一點:“‘終于’表示的也是一種結(jié)果,它和‘于是’的區(qū)別就在于這已經(jīng)是一種無可改變的事實,是最終的結(jié)局了。同學們覺得哪種更好呢?”大家在下面竊竊私語,有同學反應(yīng)過來:“桃花源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翻譯成‘終于’說明大家都已經(jīng)意識到它的虛幻了!”還有同學說:“一開始人們還去尋找,到最后人們都不去找了,說明大家都放棄了?!痹诖似鸨朔陌l(fā)言中,同學們開始意識到,陶淵明設(shè)計這樣的結(jié)局說明他對現(xiàn)實社會不僅有所不滿,甚至已經(jīng)到了失望的地步,美好的桃花源終究是一場夢幻泡影,當人們連探尋的欲求都消失的時候,這說明那時的社會有多么黑暗啊!
再如,在《捕蛇者說》的教學設(shè)計中,通過朗讀“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又安敢毒耶?”三個句子,請學生翻譯并且比較三處語氣詞,體會語氣詞所包含的一言難盡,無奈、容忍、退讓,從而讓學生理解蔣氏悲憤而酸楚的心情,理解他幸與不幸、苦與樂交織的矛盾心態(tài)。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還是比較淺顯的。主旨句既是理解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鑰匙,也常常包含文言文所特有的工具性知識,很多主旨句或者關(guān)鍵句的“特征”非常明顯,在教學設(shè)計時,可以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
議論性強的文章的主旨句往往具備語法上的特點,屬于文言特殊句式,需重錘敲打。如:《禮記》中的“故曰:教學相長也。”翻譯成“教和學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薄耙病弊肿鳛榕袛嗑涞臉酥究梢灾攸c強調(diào)?!堵毅憽分小八故锹?,惟吾德馨”既是判斷句也是省略句,“是”是表肯定的判斷動詞,“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薄昂温小笔堑寡b句,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有什么簡陋的呢?這里借孔子之言,亦喻自己為“君子”,這句話是點睛之筆,也屬于全文的文眼?!队洺刑焖乱褂巍分械摹暗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笔堑寡b句,現(xiàn)代漢語“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惫盼闹袑ⅰ伴e人”放在前面,更讓人琢磨“閑”的多重意味,雖是閑情風致,高雅自得之人,但閑得無奈,閑得悲涼,在內(nèi)心深處,蘇軾又何嘗愿意做一個“閑人”呢?
有些文章的主旨句包含文章的特色寫作手法,對比、襯托比較多。比如《三峽》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卑严奶斓娜龒{急流與奔馳的駿馬和疾風作對比,凸顯三峽的水速之快?!恫渡哒哒f》中“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是文章的主旨句?!八压卫习傩盏亩竞τ斜冗@毒蛇更厲害的呢!”蔣氏不以蛇毒為險,反以蛇毒為安,不以蛇毒為苦,反以蛇毒為樂。這是多大的諷刺!用蛇毒去陪襯賦稅之毒,更能激起人對賦斂的極度忿恨。《醉翁亭記》的“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弊髡邽榱送怀觥疤刂畼贰?,先用禽鳥之樂,反襯眾人之樂,再用眾人之樂,反襯出太守之樂,更能凸顯醉翁之意不在酒,醉是為山水而醉,為與吏民同樂而醉。而這一切,正是因為“政通人和”才能有這樣的樂。
從文體特征、品味詞語、文言句式入手是三種思考的角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需要結(jié)合課文特點及學情進行篩選,找準語言訓練和人文教育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同時思考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興奮點來進行教學設(shè)計的藝術(shù)性呈現(xiàn)??傊?,我們只有時刻保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意識,才會讓課文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