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繁星閃爍,此刻,月亮是夜空的主角,它宛如一位溫婉的守護者,傾灑著如水的清輝,為疲憊的人們帶去慰藉。月亮,不僅是高懸天際的天體,更是文人墨客筆下永恒的靈感繆斯,是連接夢想與現(xiàn)實的橋梁。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看月亮。每到中秋節(jié),我都會端著一盤月餅,搬一張小凳子,和家人一起坐在院中賞月。媽媽總是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時的我睜大眼睛盯著月亮,試圖透過那朦朧的月光,看清仙子的身影。我問媽媽,為什么月亮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卻缺了一塊。媽媽笑著告訴我,那是月亮在告訴我們,生活有圓滿,亦有缺憾。
長大后,我漸漸明白月亮的陰晴圓缺是自然規(guī)律,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卻始終不變。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抬頭看到它,我煩躁的心便會沉靜下來。它像一位老朋友,始終默默地陪伴著我,在我感到孤獨的時候,用柔和的光芒撫慰我;在我感到迷茫的時候,又像一個路標(biāo),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月亮的美麗還在于它的多變。清朗澄澈的夜晚,圓圓的明月掛在天空,像一面銀盤,潔白透亮。多云的夜晚,它則藏匿在云層后,像一位害羞的姑娘。如果在山間或水邊,月亮的倒影則與自然融為了一體,顯得更加詩意。
月亮還是無數(shù)文人歌詠的對象。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道出了綿綿的思鄉(xiāng)之情;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dá)了對親人團聚的美好祝愿。每每讀到這些詩句,我都會感嘆,月亮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無論未來我身在何處,只要有月亮的陪伴,我的心就不會迷失方向。
夜深了,我仰頭望向天空,明月高懸,溫柔地俯瞰著大地。或許,它正靜靜聆聽著我的心聲,默默地守護著每一個像我這樣仰望它的人。
◆點評
習(xí)作開頭借助場景描寫,引出寫作對象——月亮,描寫它的重要地位,點明它給人帶來的慰藉和靈感。然后回憶了兒時賞月的母子對話,此時的月亮溫馨浪漫且蘊含人生的哲理。但小作者并沒有囿于這一點,而是分別寫了月亮給人永恒的陪伴、月亮在不同時間地點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特征、月亮被文人用來表達(dá)不同的情感。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再次點題。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從“此時月”到“彼時月”再到“此時月”,以“月”貫之,構(gòu)思精巧,不落俗套。
【河南新縣首府實驗學(xu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