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樂
所謂素讀,是指閱讀者有虔誠的態(tài)度和多變的形式,對文本展開返璞歸真的閱讀和學習,實現(xiàn)文本意義的再運用和再創(chuàng)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啟用素讀教法,能夠為學生傳遞更為真切的閱讀信息,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更新和升級。教師要在素讀教學中發(fā)揮指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啟動學生閱讀思維,建立文本素讀意識。
素讀理念有豐富哲學意義,返璞、超越、融合,都屬于其中的關鍵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有理性回歸意識,對教學設計進行最本真的改進。所謂理性回歸,說明我們的閱讀教學存在某些形式主義,或者急躁浮夸成分,需要適時進行凈化和剔除,讓語文課堂真正進入本真境界。因此,教師要深度解析文本內(nèi)容,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直觀展示,引導學生認識文本本質。
小學生閱讀思維都比較直觀和客觀,教師在文本解讀時,需要切合學生閱讀思維,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回應和認同。如四年級語文下冊的《綠》,這是艾青的小詩,如果從“意在詩外”的原則出發(fā),教師可以聯(lián)系更多背景,對其內(nèi)涵進行深度發(fā)掘,但小學生眼睛看到的就是最顯性的綠色,教師也只有從這個點展開解讀:我們眼中看到的是綠色,感受到綠的美妙,這是春天的味道和符號,閱讀時展開思考,作者將哪些東西涂上了綠色?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展開閱讀感受,自然有更直接的體悟。很顯然,教師在文本解讀時,就是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以及綠色給人們帶來的希望。學生在閱讀時,對綠色有了更溫暖的感覺,說明教師教學引導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教師沒有做更深刻的發(fā)掘,體現(xiàn)素讀教學的基本原則。素讀要求教師解讀要給學生帶來直觀感知和體驗,讓學生獲得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這已經(jīng)足夠了。
教材文本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有更多關聯(lián),教師在文本閱讀引導時,需要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有一定把握,以便進行適時的對接和聯(lián)系,讓學生運用生活認知展開閱讀學習,這對全面提升學生閱讀品質也有一定促進。學生生活認知是重要教學資源,從文本生本思維對接角度出發(fā)展開教學設計和調(diào)度,符合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訴求,與學生學習成長是一致的。
學生生活認知呈現(xiàn)差異性,這是教師文本解讀時需要關注的地方。在素讀教學設計中,教師有意識注重學生生活認知鏈接,其助學作用會更為突出。如《貓》,學生對貓這種動物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很多人家里都會養(yǎng)貓,雖然現(xiàn)在的貓不大會捉老鼠了,但其形態(tài)、習性等方面的特點是大家共知的。在文本閱讀時,教師要求學生結合生活認知展開文本閱讀:作者從幾個方面寫出了貓的特點,特別是生活習性方面的,結合你的生活認知,歸結小貓的習性特點有哪些,在作者描寫中,哪一點寫得最精彩?學生開始閱讀文本內(nèi)容,對小貓的具體表現(xiàn)展開細致梳理,從捕捉老鼠、親近人、膽量、玩耍等方面展開閱讀和歸結,揭示小貓的可愛的性格表現(xiàn)。學生對貓之類的小動物都比較熟悉,這是共知的學情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生活認知展開教學調(diào)度,讓學生深入文本之中,對小貓的特點進行歸結,自然理順了文本內(nèi)容,對作者情感表達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多重對話關系,文本、生本、師本構成語文課堂的“三位一體”,而師本是最為活躍的元素,處于多重對話的核心地位。教師引導文本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都能夠形成豐富學習動機。傳統(tǒng)教學強調(diào)教師的單邊行動,對學生進行灌輸,剝奪學生對話權利,教學成為“滿堂灌”;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也有教師放任學生,讓學生完全自由閱讀學習,導致學生閱讀學習認知呈現(xiàn)一盤散沙。我們不能走向極端,教師要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閱讀服務。
課堂交流設計時,教師需要從不同角度展開操作,還要注意改變一些常規(guī)的做法,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新鮮感覺。如教學《白鵝》,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設計閱讀問題,然后讓學生展開閱讀思考和討論,學生對這樣的互動操作存在更多審美疲勞,如果能夠改變問題設計主體,想必會有不同的感受生成。教師嘗試讓學生展開問題設計,而且要指定問題解讀對象,學生回應更為積極,很多學生都能夠展開深度閱讀,設計難度更高的問題,并要求教師來回答。如:作者筆下的白鵝,其性格特點太突出了,你能夠用幾個典型詞語加以總結嗎?教師拿到這個問題,開始了思考,很快就給出回答:傲慢。學生對教師解讀展開熱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只給一個詞語,能夠準確解讀嗎?學生各種意見開始呈現(xiàn)。教師也參與到對話之中,對問題解讀進行細致解析,讓學生逐漸理解了這個典型詞語的豐富含義。教師將學生推到問題設計者位置,目的是比較明確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設計中有更多閱讀感知和體驗,自然形成個性閱讀認知。課堂對話在不知不覺中打開,學生成為主角,其閱讀進入良性軌道之中。
閱讀是學生個性學習行為,教師要做好教學調(diào)度,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互動,在閱讀意義共享基礎上完成認知成長。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終究是“哈姆雷特”,如果將更多閱讀意象進行共享,學生從共享中獲得的學習信息會更為豐滿,其學習啟迪也會更為深刻。特別是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學生信息共享帶來更多便利條件,教師為學生布設網(wǎng)絡交互任務,讓學生展開網(wǎng)絡閱讀交流,都能夠形成嶄新閱讀感知體驗。
在教學文言文《囊螢夜讀》時,教師先與學生一起掃除文字障礙,識字之后借助工具書進行整體閱讀,理順基本內(nèi)容和情節(jié),為學生設計閱讀任務:這是古代勤奮讀書的典型故事,從這個故事中,你獲得哪些閱讀感受呢?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出來,看誰的觀點更有價值。學生再度展開閱讀討論,各種閱讀見解不斷涌現(xiàn)。如:“囊螢夜讀反映的是勤學者的讀書精神,因為家里貧窮,沒有燈照明,選擇用螢火蟲來照明看書,真是令人感動?!薄拔艺J為這位古人太聰明了,捉螢火蟲來看書,真是很有意思,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這就是‘環(huán)?!??!苯處煂W生的個性閱讀觀點進行點評,要求學生展開互評。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達成更多共識,閱讀訓練獲得滿意成效。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個性觀點展示活動,目的是信息共享,讓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本身就是一種素讀學習。學生閱讀觀點沒有絕對的對錯之說,教師肯定學生的個性探索,對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成長有更多幫助。素讀是一種閱讀方式,更是一種學習理念,在學習中內(nèi)化,在內(nèi)化中學習,自然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素讀要求教師對文本進行客觀解讀、素讀注重學生生活認知鏈接、素讀強化閱讀教學的多元互動、素讀關注閱讀意義的信息共享,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在更多方面做出積極探索,為素讀教學模式順利推進提供助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