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帥華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疼痛科 (江西九江 332000)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長期坐姿不當以及睡眠體位不佳的人群。該病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韌帶增厚或骨質增生等壓迫神經根、頸椎脊髓,導致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1]。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手指發(fā)麻、上下肢無力、行走不便等,其與病變部位以及個體差異有一定的關系[2]。目前,臨床針對該病患者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運動療法、理療、手術治療等,但長期效果不佳,治療的同時給予合理護理措施十分必要。本研究探討疼痛護理聯合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儀在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醫(yī)院收治的頸椎病患者9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28~69歲,平均(44.9±8.3)歲;病程2~6年,平均(3.5±1.3)年;疾病分型,頸型12例,神經根型28例,椎動脈型8例。觀察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29~70歲,平均(45.2±8.3)歲;病程2~7年,平均(3.9±1.5)年;疾病分型,頸型14例,神經根型27例,椎動脈型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頸椎病的診斷標準;(2)年齡不超過70歲;(3)研究期間未參與其他治療項目;(4)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血管、腦血管等重要器官病變的患者;(2)合并頸椎先天畸形的患者;(3)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4)配合度較低,無法完成治療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儀進行治療:使用DS-MF2B型電腦中頻藥物導入治療儀(南京鼎世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行治療,于正極吸水板上放入乙醇浸漬液體,如生川烏,于負極上放入烏梅等浸漬液,兩個吸水板均需放上合適尺寸的紗布,檢查機器是否運行正常,將正負極吸頭放于患者疼痛處,及時詢問患者感受,并調整溫度及力度,30 min/次,1次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疼痛護理。(1)干預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全面檢查,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降低其內心恐懼感,使其盡快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以及注意事項。(2)藥物及理療護理: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合理使用相關藥物,如鎮(zhèn)痛類藥物、肌肉松弛劑等;根據頸椎病患者的治療方案給予相應護理,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還可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理療方法,如電療、溫熱療、光療等。(3)生活護理:指導患者取正確的睡姿及坐姿,平躺時身體自然伸直,仰臥時枕頭不宜過高,墊于肩部下,建議患者避免俯臥;建議患者不可久坐,即不超過30 min,每天經常走動;叮囑患者注意肩部保暖,避免因天氣寒冷、潮濕等影響治療進展。(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及時與產生緊張焦慮情緒的患者溝通,對其進行耐心疏導,增強其治療信心。
(1)干預2周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以及頸部眩暈癥狀與功能評估量表(ESCV)[5]評價兩組癥狀改善情況,VAS滿分10分,得分與疼痛反應成負相關;ESCV總分30分,包括眩暈16分、頸椎痛4分、日常生活工作4分、社會適應4分、頭痛2分,得分與功能恢復成正比。(2)干預2周后,采用生活簡易量表(WHOQOL-BREF)[6]評估兩組生命質量,主要包括環(huán)境、心理、生理、社會4個方面的評分內容,滿分各為100分,得分與生命質量成正相關。
干預后,兩組VAS評分均降低,ESCV評分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ESCV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VAS和ESCV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VAS和ESCV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VAS評分 ESCV評分對照組 48干預前 4.8±0.7 12.8±3.4干預后 1.9±0.6a 16.3±4.2a觀察組 48干預前 4.6±0.7 12.3±3.0干預后 0.6±0.9ab 23.9±4.8ab
干預后,觀察組WHOQOL-BREF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
表2 兩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
組別 例數 環(huán)境評分 社會評分 生理評分 心理評分觀察組 48 77.65±7.35 79.05±5.46 86.05±7.38 79.65±8.09對照組 48 55.36±4.68 56.95±6.28 54.35±6.69 57.96±6.84 t 25.581 26.558 31.824 20.4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容易反復發(fā)作。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大,頸椎病趨于年輕化,并且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該病不僅會給患者帶來頭痛、頸部酸痛、僵硬等困擾,也會引起相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吞咽障礙、視力障礙、頸心綜合征、下肢癱瘓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水平。因此,針對該病患者,積極的治療以及有效的護理非常關鍵。
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儀是一種現代化的治療儀器,其通過中頻電流產生的電場,對藥物離子產生定向的推動作用,使藥物中的成分更深入有效地透過皮膚黏膜,快速進入人體,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從而達到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及臨床癥狀的作用[7]。疼痛護理的核心即理療護理,其要求護理人員全面了解每例患者的病情,并對其進行評估,根據每例患者接受能力,向其宣教該病的基礎知識,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日常生活給予正確指導,告知其正確睡姿及坐姿,教導患者做合適的康復訓練。此外,護理人員重視對患者的心理指導,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疏導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并倡導患者家屬多與其進行溝通,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以提高其治療信心[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ESCV評分高于對照組,WHOQOL-BREF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疼痛護理聯合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儀有利于改善頸椎病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其生命質量。究其原因在于,疼痛護理針對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僅讓患者順利接受常規(guī)治療方案,也能舒緩其緊張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疼痛護理聯合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儀不僅能有效改善頸椎病患者的疼痛癥狀,還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