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麗,賴小燕
福建省龍巖市第一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福建龍巖 364000)
急性左心衰竭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是一種以肺循環(huán)淤血為主的缺血缺氧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肺水腫,病情嚴重患者會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驟停。在急性左心衰竭的診斷中,容易同臨床表現(xiàn)為水腫、呼吸困難的其他疾病相混淆,導致誤診的發(fā)生[1-2]。早期明確診斷心臟疾病有助于預防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和改善預后。臨床診斷急性左心衰竭的金標準為心導管檢查,但其為有創(chuàng)檢查,且費用昂貴、風險高,無法應用在病情嚴重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胸部X線檢查雖然能對肺水腫情況進行判斷,但其靈敏度、特異度均不高。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成熟,加上國內外對肺超聲的深入研究,在肺部疾病的診斷中開始廣泛應用肺超聲。本研究旨在探討肺超聲B線積分應用在急性左心衰竭診斷中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心血管疾病診斷標準;(2)既往無心力衰竭病史,因急性呼吸困難入院就診;(3)年齡>18歲,意識及溝通交流能力正常。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2)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3)存在肺纖維化、肺炎等肺部疾病的患者;(4)存在心臟手術史、血液透析史的患者;(5)因轉診、出院、死亡而退出本研究的患者。根據(jù)急性左心衰竭診斷標準將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非心力衰竭)28例、試驗組(左心衰竭)5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30~81歲,平均(64.35±4.20)歲;平均心率(90.56±14.10)次/min;平均血氧飽和度(90.45±1.51)%。試驗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31~82歲,平均(64.43±4.25)歲;平均心率(91.24±15.03)次/min;平均血氧飽和度(89.06±1.83)%;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Ⅱ級11例,Ⅲ級26例,Ⅳ級15例。兩組性別、年齡、心率、血氧飽和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Philips CX50便攜式超聲診斷儀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床旁肺超聲檢查:選用S5-1相控陣探頭,頻率為1~5 MHz;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或半臥位,按照Volpicelli八分區(qū)法對雙側前胸壁、側胸壁進行檢查,將胸骨旁線至腋前線作為前區(qū),將腋前線至腋后線劃分為側區(qū),每個側區(qū)再分成上、下兩區(qū),加上雙側共8區(qū);采用S5-1探頭垂直于胸壁進行掃查,對每個區(qū)域的B線出現(xiàn)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B線以自胸膜發(fā)出垂直于胸膜,且無限延伸至屏幕邊緣的縱向激光樣征象作為具體表現(xiàn),存儲每區(qū)B線數(shù)目最多的圖像,計算8區(qū)B線條數(shù)總和,得出B線評分;B線計數(shù)方法,心臟探頭所顯示切面的B線條數(shù)為0~10,0條表示掃描區(qū)域內未出現(xiàn)B線,10條則表示彌漫B線布滿整個屏幕,8個區(qū)域的B線數(shù)目相加為B線總數(shù);同時,采集所有研究對象入院時的靜脈血,經(jīng)快速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漿和血清,采用免疫熒光法測定血漿B型尿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觀察兩組血漿BNP水平以及肺超聲B線積分,分析上述指標對急性左心衰竭的診斷價值。肺超聲B線積分評分標準:肺水B線數(shù)目為0條即為0分,數(shù)目為1條、2條、3條、4條分別對應1分、2分、3分、4分,肺水B線融合占屏幕比為50%則為5分,比例為75%即為8分,布滿整個屏幕(100%)則為10分。分值越高,說明心力衰竭程度越嚴重。
試驗組血漿BNP水平、肺超聲B線積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BNP水平以及肺超聲B線積分比較(±s)
表1 兩組血漿BNP水平以及肺超聲B線積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血漿BNP水平(ng/L) 肺超聲B線積分(分)對照組28 238.42±100.08 5.20±1.16試驗組 52 1645.34±520.63 14.43±5.25 t 14.120 9.158 P 0.001 0.001
NYHAⅡ級患者的肺超聲B線積分為(12.18±4.31)分,NYHAⅢ級、Ⅳ級患者的肺超聲B線積分依次為(23.47±10.54)分、(32.06±12.31)分。隨著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肺超聲B線積分持續(xù)升高。
血漿BNP水平以及肺超聲B線積分預測急性左心衰竭的曲線下面積(AUC)均超過0.9,當肺超聲B線積分最佳臨界值為8.40時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度,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診斷急性左心衰竭的價值
急性左心衰竭是常見的臨床綜合征,會導致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等癥狀發(fā)生,及時發(fā)現(xiàn)并予以針對性處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以往臨床中通過X線片、CT等方法診斷急性左心衰竭存在放射性或侵入性等不足,且對患者的體位要求較高,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血漿BNP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的濃度較低,當出現(xiàn)心力衰竭時,心肌細胞會合成、分泌大量BNP。血漿BNP濃度可反映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是臨床常用于診斷心力衰竭的客觀指標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血漿BNP水平更高,且隨著心功能分級的提高而增加,但其不能實時、動態(tài)地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因此臨床使用受到限制[3]。
床旁肺超聲具有操作方便、攜帶便捷、無創(chuàng)、無輻射、靈敏、價廉等諸多優(yōu)勢,且能夠進行重復檢查,對患者的心功能情況進行動態(tài)反映,可迅速識別肺部病變情況[4-5]。床旁肺超聲診斷急性左心衰竭以B線分析作為依據(jù),B線的產(chǎn)生與肺小葉間隔、肺泡內液體增多有關,出現(xiàn)肺水腫時,肺小葉間隔會增厚,在阻抗梯度界面上超聲波可因反射而產(chǎn)生共振,出現(xiàn)混響偽像;而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因心臟結構、功能異常,會出現(xiàn)肺淤血及肺水腫等情況,因此肺超聲表現(xiàn)會顯示患者8區(qū)內的B線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肺超聲B線積分明顯更高,且隨著心功能分級的提高而提高,提示其診斷急性左心衰竭的靈敏度、特異度高,同時可對心力衰竭嚴重程度進行判斷,說明肺超聲B線評分同心功能顯著相關。
綜上所述,床旁肺超聲B線評分是診斷急性左心衰竭的簡單、可行性高、靈敏度及特異度高的有效工具,可對心力衰竭程度進行準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