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廣播已在互聯網沖擊下逐漸喪失汽車場景中音頻的獨占優(yōu)勢。本文對傳統(tǒng)廣播即將迎來的場景危機進行分析,提出媒體要加快內合外聯步伐,充分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加強事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積極研發(fā)和應用相關技術化解危機。
【關鍵詞】場景危機 5G 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G221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大飛躍。曾幾何時,隨著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私家車擁有量大幅增加,讓傳統(tǒng)廣播聽眾數量得到飛速增長。進入互聯網時代,車載廣播在一段時期內并沒有被弱化,在廣播專業(yè)化、類型化的發(fā)展中,交通廣播勇立潮頭,扛起了廣播行業(yè)前行的大旗。
如今,到了互聯網下半場,隨著網絡移動化、4G向5G技術的發(fā)展,汽車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車企聯手互聯網公司打造的“第四屏”(指汽車中控屏幕)①正削弱在汽車場景中長期占據傳播主導地位的廣播端,蠶食著廣播的聽眾。
一、廣播場景優(yōu)勢在弱化
各類音頻客戶端通過手機可以與車載系統(tǒng)連接,通過汽車屏幕共享手機軟件和移動網絡,進而實現音頻接收、導航、音樂欣賞等功能;也可以汽車預裝或加裝多媒體智能終端,主要以安卓操作系統(tǒng)為主,配合數據卡或無線Wi-Fi接入互聯網,通過下載和使用客戶端收聽廣播內容。2012年,有40%的美國人在汽車里收聽互聯網廣播。②互聯網科技公司和傳統(tǒng)車企正基于此建立自己的生態(tài)圈,“第四屏”逐漸對廣播產生了全方位沖擊。
有觀點認為,音頻客戶端是廣播媒體追求信息覆蓋的一種延伸手段。其理由是廣播媒體積極擁抱互聯網,爭奪廣播在音頻客戶端里的收聽率,這增加了廣播媒體在互聯網上的絕對聽眾數量。而筆者認為,此觀點過于樂觀。以國內互聯網科技公司紛紛涉足的智能音箱領域為例,目前,阿里巴巴、小米和百度三家公司的音箱總和占該領域市場份額90%。③打開相應的音頻客戶端,筆者發(fā)現其中音頻內容的主要來源是“蜻蜓FM”和“喜馬拉雅FM”平臺。在“喜馬拉雅FM”平臺,18個主目錄包括小說、直播、兒童、精品、相聲、人文、音樂、情感生活、英語、商業(yè)財經、好書精講、暢銷書等,其中來自廣播媒體的內容粗略估算僅占1/18的份額。百度智能音箱客戶端的主目錄包含兒童、廣播、QQ音樂、音頻節(jié)目、新聞、愛奇藝等,僅“廣播”欄目下為廣播節(jié)目,“新聞”欄目下有少量廣播節(jié)目,其余均為原創(chuàng)或擁有版權的有聲讀物。
智能音箱的使用場景,主要是在家里、辦公室和私家車內,其中家里的客廳使用頻率占58%,車內的使用頻率最低,僅為4%。④但即使這樣,這些互聯網科技公司正以“軟件+硬件”的形式進入汽車生態(tài)環(huán)境。如百度推出智能語音車載支架,手機充電的同時可以實現語音操作導航等功能,完全替代了車載終端。高德軟件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合作生產“天貓精靈高德車盒”,利用屏幕映射把語音交互系統(tǒng)“植入”到汽車。搭載該車盒的汽車,不僅可以體驗全語音操控,還可以遙控家中電器。
筆者經過梳理發(fā)現,智能音箱具有兩大技術特征。首先是具有強大的人機語音交互系統(tǒng),其次是音箱可實時連接高速數據通信網絡。面對龐大的音頻市場,車載空間正成為車企和互聯網科技公司紛紛涌入的新陣地。未來無人駕駛技術日趨完善,一旦汽車場景被以智能音箱相類似的產品占領,廣播受眾必然會被分流,廣播的場景優(yōu)勢將會被進一步弱化。
從初期的內容生產和音頻聚合分享平臺,到智能音箱產品的軟硬件綜合提供商,“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音頻客戶端平臺呈現出鮮明技術特征,給廣播媒體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甚至復制的發(fā)展路徑。廣播媒體未來如何調整自己的姿態(tài),做好沖鋒準備,是管理者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廣播媒體應憑借5G技術加快轉型
傳統(tǒng)廣播主要依靠發(fā)射臺對節(jié)目信號進行傳輸和發(fā)射,近些年調頻立體聲廣播成為聽眾收聽的主要方式。從覆蓋角度講,調幅、調頻均面臨收聽難題。一旦聽眾駕駛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跨省甚至跨市收聽同一個廣播節(jié)目,即便不斷地調節(jié)頻率,也會出現收聽盲區(qū)。
流媒體( streaming media)即數據壓縮后在網上實現即時傳輸影音以供受眾觀賞的技術,由于機動性高和靈活性較強,可充當廣播傳輸方式的替代方案。⑤使用流媒體技術,廣播文件包是固有存在的,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回放,這是傳統(tǒng)的廣播傳輸所無法比擬的。⑥
移動終端網絡接入速度的不斷提高,給廣播覆蓋提供了一種技術可能。3G時代移動狀態(tài)車輛最大接入速度是384 Kbps,發(fā)展到4G,移動通信網絡最大速度為100 Mbps,4G系統(tǒng)支持的終端移動速度可達到250km/h,5G數據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lGbit/s。⑦
在“萬物互聯”趨勢的推動下,5G車聯網業(yè)務實現加速發(fā)展,廣播此時應盡快擁抱移動互聯網。否則,汽車場景下,廣播地位就會劃向邊緣。
二、高解析度音頻可以為聽眾提供更完美的聽覺享受
以聲音為傳播介質,廣播在追求聲音的極致上永無止境。傳統(tǒng)廣播經歷的數次技術變革,都是圍繞著聲音本身展開的。例如20世紀80年代,調頻廣播信號質量好,聽眾采用雙聲道喇叭收聽,可獲得立體聲效果。
2018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研發(fā)的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音頻廣播CDR( Convergent Digital Radio)已經國際電聯批準成為國際標準⑧,第三代數字音頻廣播發(fā)展已箭在弦上,更加高速的移動數據傳輸讓廣播媒體提供超越CD音質的高解析度音頻成為可能。
2004年,美國全球最大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英特爾與其他80多家企業(yè)最早開發(fā)了高解析度音頻標準(下稱HD Audio),此外,還有杜比TrueHD和DTS HD。TrueHD起源于英國,DTS HD發(fā)起于美國。它們均可提供l00%無損編碼音頻,均支持最大聲道數量8個及以上。在5G網絡下,通過流媒體技術,高解析度聲音傳播正在成為可能。
高解析度音頻在汽車場景下有著豐富的應用空間。一般家用轎車揚聲器有4~6個,豪華車揚聲器數量能達到10個以上。狹小的密閉空間,近距離的聆聽,很容易營造出音樂會、演唱會那樣的聲音體驗。在長途旅行和擁堵路面上,多聲道聽覺體驗還會提升駕乘樂趣。
廣播傳輸高解析度音頻輔以全景聲呈現,受益的不僅是聽眾,廣播編輯記者甚至錄音師團隊也可以盡情錄制更多的現場細節(jié),增強聲音感染力。
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下稱總臺)4K超高清頻道開播。2019年8月,總臺公布了5G+4K+AI的戰(zhàn)略布局。如今,總臺廣播記者與直播間通話時常會在手機上顯示HD符號,這意味著直播過程通話質量已經達到高清語音標準。但總體看,廣播對音頻技術的發(fā)展研究和應用還略顯不足。
四、人工智能賦能廣播制作流程
人工智能技術( AI)是研究模擬人的智能科技。筆者認為,目前AI在媒體中的實際應用已見端倪。
AI可實現初級視頻剪輯。通過對圖像識別和鏡頭語言的理解,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期間國內各大媒體開始運用人工智能剪輯精彩賽事視頻。優(yōu)酷網站通過智能剪輯,貢獻了破門后三分鐘全網最快的賽事短視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體育頻道手機客戶端上的世界杯全場精彩集錦,則是由阿里巴巴公司智能技術實驗室的AI集錦官“快影”剪輯的。⑨此外,總臺還分別在央視春晚和2019年國慶大閱兵中使用了AI剪輯。據統(tǒng)計,AI視頻剪輯相比人工效率可以提升10倍,識別準確率高達95%。⑩
AI與廣播的融合一直在嘗試。2017年末,湖南廣播電視臺廣播傳媒中心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廣播AI實驗室,我國部分主流媒體也在近兩年推出AI主播。目前,天氣預報、交通路況和財經信息播報等都在采用AI合成技術替代部分主持人的工作。
筆者認為,聲音更多的是傳意,相較視頻領域,未來AI技術在音頻領域應用要難一些。但以輪盤制和模塊化搭建的廣播電臺節(jié)目流程給了AI技術大顯身手的機會。以筆者所在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為例,除突發(fā)事件外,記者連線、廣播錄音甚至是廣告策劃都已可以提前明確,報道的大致內容也會及時通過云采編上傳平臺,把AI技術嵌入云采編平臺,可以通過對比聲音和文字,將全天音頻按照不同內容剪輯出若干獨立且完整的廣播報道。
可以設想,基于AI技術實現的人機對話,將成為顛覆傳統(tǒng)廣播線性傳播的主要推動力。廣播媒體應在做好傳播的同時,通過AI技術主動了解聽眾訴求,在實現智能剪輯的基礎上組建音頻數據庫,然后以短音頻重新組合的形式服務聽眾。
五、廣播化解場景危機的策略分析
以5G為基礎,推動廣播傳輸的聲音質量從大眾級到專業(yè)級、再到更高級,通過AI技術實現廣播從“我說你聽”到“我聽你說”的換位,這是廣播媒體發(fā)展必須把握的主線,是廣播媒體融合繞不開的技術環(huán)節(jié)。
近些年,廣播媒體雖然在5G、AI技術應用方面有了一定探索,但針對該領域的前瞻性研究仍顯不夠。
媒體融合,不僅涉及新聞采編業(yè)務,對技術門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廣播媒體要培養(yǎng)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熟知新聞業(yè)務,還要了解最新的移動通信技術、AI技術、音頻傳輸技術等。
在新聞傳播層面,傳統(tǒng)廣播要做好每篇新聞報道,要有打造精品“爆款”的意識,通過原創(chuàng)精品來塑造媒體品牌。
終端思維,對廣播人來說也十分重要。目前國內音頻市場有兩種成功模式:一種是把音頻聚合平臺做成功后,再做終端產品。成功案例如“喜馬拉雅FM”,其做終端產品有利于聽眾直接收聽自己的音頻產品。另一種是利用技術優(yōu)勢,先把終端產品做好,再加大原創(chuàng)力度。兩者的共同特點是都在不斷完善信息傳播鏈,以形成傳播閉環(huán)。
廣播最大的優(yōu)勢是終端,但場景危機下這一優(yōu)勢正在被弱化。終端思維要求傳統(tǒng)廣播人絕不能止步于現有技術,要拓寬終端合作空間,積極與汽車廠商、互聯網科技公司等共同爭取汽車屏入口,擴大廣播音頻的場景。
注釋
①車云網:《車聯網——決戰(zhàn)第四屏》,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年版。
②許國良:《App應用對傳統(tǒng)廣播的沖擊與影響》,《東南傳播》.2016年第8期。
③④《2019中國智能音箱行業(yè)深度發(fā)展分析》,搜狐網,https://www.useit.com.cn/thread-24407-1-l.html.
⑤Nikolaos Thomos,Pascal Frossard.Network Codingand Media Streaming.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2009,4 (9):628~639.
⑥段卓駿:《廣播系統(tǒng)流媒體傳輸的研究與實現》,東南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⑦王泉:《從車聯網到自動駕駛:汽車交通網聯化、智能化之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年版。
⑧《我國CDR數字音頻廣播系統(tǒng)正式獲批成為國際電聯ITU-R標準》,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網站,http://www.abs.ac.cn/xwzx/kydt/201802/t20180207_56429.html.
⑨《阿里AI集錦官“快影”上任CCTV-5相比人工效率提升10倍》,快科技,http://news.mydrivers.com/l/583/583041.htm.
⑩《不到三分鐘!世界杯最快紀錄被優(yōu)酷AI剪輯打破》,搜狐網,http://www.sohu.com/a/240 395 617_100173 621.(作者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吉林記者站)
(本文編輯: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