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軍
資源整合是合作的一種形式,合作能產(chǎn)生新的生產(chǎn)力!多個主體為了共同干成一件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這就是有意義的合作與有意義的資源整合。創(chuàng)新研發(fā)、投資項目、孵化技術、開拓市場,都需要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與合作。合作必然涉及到多方主體,需要通過變多方利益為共同利益才能達到和實現(xiàn)預期的目的和效果,這是資源整合最為本質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問題的實質。
幾個不同的資源要素通過多個相關的主體綜合在一起,往往能實現(xiàn)這些資源要素單獨作用所實現(xiàn)不了的目標,或是能以相對更好的效果去實現(xiàn)所期待的目標,這就形成了一種帶正能量的資源整合狀態(tài),也就是俗稱的“一加一大于二”;若資源整合后對所期待的目標之實現(xiàn)和呈現(xiàn)的效果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改進,輕則要說,這是做虛功,重則要說,這是浪費,這種狀態(tài)可以概括為“一加一等于二”;特別糟糕的是,資源整合后,目標非但沒能實現(xiàn),效果反倒更糟,這種狀態(tài)是讓人無法忍受的帶負能量的資源整合,不妨貼上“一加一小于二”的標簽,是瞎折騰。毫無疑問,對于如上的三種狀態(tài),人們應追求的是帶正能量的資源整合,要摒棄的是帶負能量的資源整合,需盡量避免的是做資源整合的虛功。
每一個具體的合作項目都會涉及到四大要素:人、財、物、事。事是問題的起源,為什么要合作,目的和目標是什么?這些說清楚了,才有可能開啟真正的合作;人,包含相關的團隊乃至機構,是合作的第一要素,是主體。其中包括要網(wǎng)羅多方面的人才,對此不求單項最好,唯求組合有效;財和物是基本的資源投入,其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特別地,通過人、財、物的要素,還要有目的地把有助于合作成功的創(chuàng)新及技術資源導入進來。
誰都愿意看到“1+1>2”而不希望得到“1+1<2”的結果。然而,在資源整合的現(xiàn)實中,期望“大于二”的主觀開端并不總能避免出現(xiàn)“小于二”的客觀結果。落入不理想的客觀狀態(tài),其原因是復雜的,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但有一點是明確的,資源整合不是把不同資源要素簡單地擺放在一起就萬事大吉了,是有“套路”的。
不同要素的組合,不僅要有比例還要有結構,這種比例和結構的特征應當合理地體現(xiàn)在相關主體的責權利分配上。此外,還需要意識到,資源整合作為一個過程是動態(tài)演化的,其運營需要有動力,而最大的動力將來自相關主體的積極性上。和“技工貿”與“貿工技”會產(chǎn)生爭執(zhí)一樣,“責權利”與“利責權”以及“利權責”等也會產(chǎn)生爭執(zhí)。要想得到好的資源整合效果,在目標和方案基本確定的前提下,責是首要的,其次是權,最后才是利。進一步,責權利三項分別的具體所指也要明確下來,并在合作主體之間得到認可。如上的討論,包含了資源整合在形式上必須要考慮到的主要問題,在資源整合的實施過程中不得落項。
實現(xiàn)資源整合,說到底要有效果。所以,必須重視形式與內容的結合。沒有理論、沒有設計、沒有形式,不行。有了形式,過于拘泥,也不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婦人,虔誠地信佛,潛心數(shù)十年,取得了很深的造化,她通過念經(jīng),能讓一些小石子由一個容器“跳”入另一個容器。她的功夫感動了神靈,因此,也使她及她為之祈福的人得到了神靈的幫助。然而,老婦人屬于自學苦練成才,當然有不規(guī)范的地方。一個廟宇里的和尚路過老婦人的念經(jīng)場地,辨識出老婦人的聲音不純正,有很明顯的口音。于是,很熱心地指導老婦人去改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老婦人的口音沒了,可再也說不動小石子了。重視形式與內容相結合,更多的是要形式去服務內容,內容為王的追求是我們所處這個時代的一個明顯特征。事實上,透過上面的寓言故事,人們可以感悟到許多道理出來。
資源整合與合作是一個永續(xù)的話題,能帶來新的機會。其狀態(tài)和要素問題將產(chǎn)生的影響之重大,人們必須牢牢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