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世林
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怎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覺得說話是關鍵。學果學生表達能力強,他寫作文就不成問題。因此,我在低年級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做好片段作文的啟蒙工作,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學生說話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想說,有話說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教師愉快的教,學生輕松的學,我利用各種機會或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情景。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1.直觀感知法
根據(jù)說話內(nèi)容的需要,把學生組織到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去,讓他們感受景物的美,發(fā)現(xiàn)社會生活的美,從而再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例如:秋天到了,我組織學生到河邊、山上觀察秋天的景色,體會秋天的美:“田野里,稻谷黃了,到處一片金黃,風兒輕輕吹來,像是翻起金色的波浪……”學生興趣可濃啦,不僅覺得好玩,而且在老師的指導觀察下,會說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這樣學生的印象可深啦,通過實際的觀察再來學習第三冊第一課后的說話:秋天有哪些景物。同學們自然有話可說,還能模仿或創(chuàng)造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有說有笑的呈現(xiàn)出秋天的美,不知不覺中,頭腦中便有了秋天的模樣,這樣一下筆,便能很快的形成一段片段。
2.多媒體激趣發(fā)
有些說話的內(nèi)容比較空洞,學生不予理解,因此,需要借助一些電教設備來進行,比如說:第三冊里面,有一課的說話要求學生當導游,介紹你曾去過的風景名勝。學生連“導游”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怎么說呢。于是我把一段導游的話錄了下來,放給孩子們聽。孩子們一下就明白了,而且初步體會到導游說話的語氣、內(nèi)容等,然后再放一段有關風景名勝的錄像,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樂在其中。不少孩子聽了還能提出問題,這樣孩子們便有話可說,爭著當導游。
3.情緒體驗法
開展豐富多彩的中隊活動,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增長見識,體驗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例如上品德與生活中“客人到我家”時讓學生扮演小品后在上看圖說話《懂禮貌的孩子》。讓學生聽故事后,或表演后再來學習第三冊的遇到需要幫助的殘疾人該說什么該做什么一課。孩子們有了一定的情緒體驗,就有了說的興趣,也有了說的內(nèi)容。
4.采取各種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和諧的表達氛圍
針對個別學生不愿上臺表達的情況,在課堂上采用各種教學形式,比如說:在小組之內(nèi)講,比賽講把想說的話講給自己喜歡的東西聽等……總之要培養(yǎng)孩子愛說、敢說的精神。
二、充分利用圖畫,注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說得好
1.引導學生看“清”圖畫內(nèi)容,看“懂”圖的意思
看“清”圖畫,就是要對圖上的所有的人物、事物一一地仔細觀察。看“懂”圖畫就是要通過仔細觀察,理解圖畫內(nèi)容,講了什么人物、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樣。從而引導學生捕捉事物現(xiàn)象的能力,把觀察到的事物看全、看清、看準、看懂。
2.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圖看“活”
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還要通過自己的思考,聯(lián)系自己的體會,把圖上沒有的內(nèi)容想象出來,讓圖畫上“靜”的東西“動”起來。例如在教學??回鄉(xiāng)偶書??一課中待學生大概了解詩意后,看看作者回鄉(xiāng)的情景。那位老爺爺會和孩子們說什么呢?,孩子們都七嘴八的說:那些小孩都會問:“老爺爺,你從哪兒來?我們怎么沒有見過你?”老爺爺會說:‘‘孩子們呀,我是你爺爺們的朋友,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這里啦,那時你們還沒出生呢……”孩子們都會很驚奇,爭著要把老爺爺帶到他的家里,和爺爺見面,聽聽他們的故事。老爺爺會想些什么?他會想:哎,
都這么多年啦,不知我那老家的房子怎樣啦……同學們的想象非常豐富。
3.引導學生說一段完整的話
待學生看懂圖意后,就引導學生怎樣說一句連貫的話。一般都要求學說清楚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樣。先讓學生自言自語的說,接著前后兩人交換說,找出對方的優(yōu)缺點,然后抽好、中、差的學生分別上臺練習說話,最后由學生評議,找出其成功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對于稍差一點的學生,找出其閃光點,多給以鼓勵,激發(fā)興趣。
總之,“說”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習生活的一項基本能力。我們應該把他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境中,讓學生有興趣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以后的習作打下基礎,為學生的生活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