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娜
引題:語文 《美麗的小興安嶺》
一、課文簡介
這篇課文以樹木為主線,積蓄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樹海一年四季都是美麗、誘人的,贊美了小興安嶺既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又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二、錯誤記錄
我在講《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學生很投入,氣氛也很濃烈。我當時是這樣讓引導的:你認為小興安嶺的哪個季節(jié)最美或者最誘人,就請你給大家說說你的感受。當分析到春天時,我們班的韓秋艷同學說:“老師,我從描寫冬天的這一段中‘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樹洞里的松子過日子,有時候還在枝頭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來臨。這句話中,想到了松鼠很喜歡春天,不喜歡冬天。因為它在枝頭散步時,總要看看春天是不是快來了?!逼渌瑢W立刻反駁道:“老師,她說的我不同意?!迸韥嗕h發(fā)言說“老師,我認為松鼠更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有很多果實都成熟了,松鼠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這個同學就是個小胖子,所以很好吃),所以我認為他更喜歡秋天?!眲⒀罅⒖陶酒饋碚f:“老師,我認為松鼠更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到了,有很多小動物都會出來玩,小松鼠可以有很多好朋友,它們玩得會很開心?!眲⒂钫酒饋碚f:“老師,我不同意他們的看法,我認為松鼠也很喜歡冬天。因為在冬天,小松鼠可以不用干活,整天就是吃或睡,天好的時候還可以到枝頭散步,多悠閑呀!”當時還有很多同學要發(fā)言。我一看本來是講小興安嶺春天美麗的景色,結(jié)果演變成了討論小松鼠喜歡哪個季節(jié),于是我趕緊打斷說:“對于松鼠到底喜歡哪個季節(jié)呢,我們先放一放,以后再討論。我認為小松鼠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需求,小松鼠憋了一個冬天了,它最想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如果你在屋子里憋了十天,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出去玩)所以我想小松鼠最盼望春天快點來,好趕緊出去玩?!甭犃宋业慕忉?,學生們都點頭稱是。然后,我又開始導入正題,接著講課。
三、錯誤分析
我認為學生說得不能算是錯誤,應(yīng)該說是跑題了。因為我的原意是讓學生說一說春天的美景,而學生卻轉(zhuǎn)到討論小松鼠喜歡哪個季節(jié)上去了,不合乎我的本意。
四、驗證錯誤
1.和學生訪談
我找到了這幾位同學,問他們當時為什么這么說。韓秋艷說:“春天陽光明媚,每個小動物都喜歡出來玩,看一看春天的美景。如果是冬天的話,悶在樹洞里的小松鼠不能出去玩非常的寂寞,所以我覺得他非常的喜歡春天?!迸韥喎逭f“我說我覺得喜歡秋天,因為農(nóng)民伯伯在春天里播下的種子已經(jīng)變成了好吃的食物,小松鼠也肯定像咱們?nèi)艘粯雍茇澇?,所以在秋天里小松鼠可以找它最喜歡吃的小松果?!眲⒀笳f“我當時想,小松鼠活潑好動,夏天有好多小動物都出來玩,如果別的小動物都不出來,小松鼠就交不到好多小伙伴。所以我覺得小松鼠喜歡夏天?!眲⒂钫f“我覺得小松鼠在前面三個季節(jié)已經(jīng)玩得很開心了,也很累了。在冬天里,小松鼠拿出它在秋天儲存的食物,可以邊吃邊休息,還很悠閑。睡覺時還可以做很多的美夢。冬天小興安嶺的非常漂亮,天氣好的時候,小松鼠可以出來賞雪景,不是很愜意么。所以我覺得小松鼠喜歡冬天?!?/p>
2.聽取同事的意見
回到辦公室,我又把這個問題說給同事聽。徐老師說:“學生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學生自己就喜歡這個季節(jié),他喜歡哪個季節(jié),他認為小松鼠就喜歡哪個季節(jié)”。馬老師說“有的學生為了突出自己的個性,別人說的他偏不說,他偏說別人不說的?!眹览蠋熣f:“學生之所以這么說,跟他們的性格有關(guān)系。比如那個說喜歡冬天的小孩,他就喜歡呆著,喜歡玩?!笨道蠋熣f:“我倒認為學生們說得很好,沒有跑題。學生們說小松鼠喜歡哪個季節(jié)的都有,這正好說明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不光誘人,連小動物都喜歡呢!”聽了這幾位老師的話,我覺得說的都有道理,不過康老師說的我更同意。
3.引證文獻
新大綱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chǔ)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边@就是說,鼓勵學生議論紛紛,對課文有多元的理解,用個性化的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用統(tǒng)一的標準化的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語文教學必須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提倡課內(nèi)課外一體化,課內(nèi)打基礎(chǔ),課外練功夫,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增長才干。
陶行知有過一段精辟的工具論:“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成熟練的技能,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在于以此為例子,讓學生學到閱讀本領(lǐng),再去閱讀更多感興趣的讀物,其目的絕不在于將課本讀深讀透。”可見,教師之教材的把握、處理,應(yīng)傾其所能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即怎樣“以此為例子” 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對優(yōu)秀文化的熱愛,挖掘?qū)W生的閱讀潛能,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chǔ)?!?/p>
五、分析與反思
通過查找資料,我了解到“課文”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平臺,而真正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這個平臺,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獲得本領(lǐng)。
回過頭來再想一想我說的這個例子,學生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發(fā)言機會。在發(fā)言過程中,學生首先要認真聽其他學生的發(fā)言,然后還要積極思考自己的立場與意見,并組織好自己的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力地去反駁別人。而我卻沒有傾聽學生的想法,斷然阻止了他們,還發(fā)表了一大堆自己認為正確的言論。孰不知,我失去了一次多好的鍛煉學生聽、說能力的機會。我只想到要讓學生把課文分析透徹,而卻忽視了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真是很慚愧。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以前我的分析是學生說“跑題”了,現(xiàn)在再想一想,答案應(yīng)當是否定的。學生在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不也正在說自己的感受嗎,他們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小興安嶺四季的美麗,才會說出那樣獨特的言論。學生感受到的我并沒有感受到,看來在這一點上我不如學生。我真應(yīng)該好好向?qū)W生學習學習。
由此,我感覺到自己對新課標了解得太少了,同時也太缺少理論知識了。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我會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學習的,并把這些理論和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使學生能真正享受到新課改帶來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