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木嬌
小學階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階段,一些行為習慣就是從此養(yǎng)成的,并影響著孩子的一生。當前在我們的小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曾有某市教育局對全市的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心理狀況進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數據顯示:40%的學生景仰科學家,35%的學生景仰體育、影視明星,只有1.5%的學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勢力老大的學生竟然達到2.9%,幾乎是崇拜父母的兩倍!“可憐天下父母心?!备改冈诤⒆拥某砷L過程中付出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這種感恩情懷的缺失讓我們意識到用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塑造學生的感恩意識意義重大,加強小學生的感恩教育更是當務之急。
一、小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yǎng)。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它還是一種責任意識,自主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缺的重要方面。感恩教育可使小學生學會怎樣做人,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有利于完善小學生的人格品質
當代小學生基本上出生于新世紀,學生自入學起就面臨著學習上的競爭和考試的壓力,對“知恩圖報”等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常出現以個人為中心的行為傾向,把父母和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和幫助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增強他們的感恩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理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并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成才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
現在的小學生多為家中的獨生子女,承載了家人的太多期望。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增強他們的感恩意識,讓他們從生活的細節(jié)當中感受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對自己的關愛,以及為自已的成長付出的艱辛,從心底尊敬長輩、感謝長輩,以及在言語上、態(tài)度上謙遜溫和,并在家中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從言行中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這樣既可以使孩子健康地成長,也能讓父母等長輩感覺欣慰,這對于和諧的家庭氛圍的營造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來重視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禮貌,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感恩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句。感恩教育,從來都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一部分。加強小學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tǒng)美德。
二、小學生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通過對我校學生的調查發(fā)現,現在大多數學生在校表現
一是他們表現出智商高,聰明活潑,好勝心強。(女生居多)
二是逆反與任性、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不能獨立面對困難和挫折。(男生居多)
三是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相互關心愛護,不易理解和同情別人。(班級干部在內)
四是見到曾教過自己老師主動說話的僅有23%。
五是能主動為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42%。
(二)通過對學生調查,學生對父母、教師的態(tài)度為
認為父母跟自己做飯、盛飯、洗衣服等對自己非常關心的學生高達80%以上,父母每年都給自己過生日的62%,而認識到父母付出的僅有32%,只有11%人知道媽媽的生日。認為教師為他們傳授知識是應該的有12%、在教師節(jié)為教師獻上祝福的有46%。
通過對家長調查研究,結合獨生子女學生在校表現,我們發(fā)現他們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家長自身缺乏感恩意識,造成孩子對感恩沒有足夠的認識
有些家長對別人要求很多,而回饋很少?,F在許多父母缺少感恩意識,怎么可能教孩子產生感恩之心?再者,父母為孩子做事,自己認為是理所應當,從不要求言謝,孩子根本意識不到家人、父母的付出,怎談感恩?
2.孩子沒有體會感恩的機會
過去我們的大多數家庭孩子多、生活條件差,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和深沉的愛,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情感教育。而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很少有機會再體驗父母的艱辛,也就很少體會感恩了。
3.孩子感恩的想法一般不會受到鼓勵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把書讀好就行了”,孩子自發(fā)的感恩得不到表揚和鼓勵。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在擦玻璃,學生要幫忙,教師會說:“太危險了、你聽話就行了等等。
4.家長對孩子的溺愛
現在家庭孩子少,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在情感上被動的獲取,不知道回報,認為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形成了心中無他人、冷漠、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長此以往,孩子們自然就缺少愛心,缺少責任感。
5.家長忽視了孩子的感恩教育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緊盯著的只是孩子的學習,忘記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父母奉獻、自身索取乃理所應當,絲毫沒有內疚之感,也根本沒有感恩之類的情感體驗。
三、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是組織師生學習討論有關感恩的專題文章,并以國旗下講話、黑板報、櫥窗等為陣地,全方位地進行“感恩教育”的宣傳發(fā)動。
二是以班級為主體,定期召開 “感恩師長教育”主題班會,組織學生談體會, 并且要求學生利用周日或其他學生在家時間,實踐自己的感恩活動 。
三是鼓勵孩子閱讀有關學會“感恩”的書籍。
四是學科滲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學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地、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總之,我們要教育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知道回報不光是物質的,還包括感情世界的回報。學校的感恩教育是在學生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再把這種感恩之心付諸于行動,并長期堅持下去,使學生收獲高尚的品格,實現我們的育人目的。
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投身到親情教育中,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點亮學生感恩的心燈,讓每個學生懷感恩之心,行報恩之舉,讓孩子的世界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