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獎雄
地圖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這充分說明了地圖在地理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樣在地理教學中我們離不開地圖,通過使用地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現(xiàn)象、特征和地理事物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探究其產(chǎn)生的原因。通過在地圖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地圖能夠?qū)Τ踔猩淖x圖以及用圖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與提升,同時通過對地理地圖教學的及時反思,進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地理教學的課堂效果,增加教學的有效性。
一、科學甄別地圖的種類
首先讓學生認識地圖的不同類別,根據(jù)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地理問題。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圖的主要類別包括有:地理空間分布圖、地理原理圖、地理景觀圖、地理統(tǒng)計圖等,而地理分布圖又可以分為點狀分布圖、線狀分布圖、帶狀分布圖、面狀分布圖等,應該分類指導學生識圖。
二、科學指導讀圖析圖的方法
讀圖首先要讀圖名,初步了解地圖的類別;再讀圖例,知道不同的顏色、符號代表的地理事物;最后讀地圖的具體內(nèi)容,讀出圖中地理事物的時空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正確讀圖析圖是地圖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分析地圖,我們可以從標題、圖例、內(nèi)容、注釋四個方面著手,標題是主要指明這幅地圖所描述的是哪個地方,明確研究對象。對于圖例和注釋而言,是學生在學習看地圖時幫助學生進行地圖分析的很好的說明。學生需要在了解內(nèi)容之前,知道地圖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圖例、方向及比例尺。因為這三者對于學生遇到的比例尺的大小比較問題及在此基礎上的實際面積判斷問題說都是重要的分析工具。之后學生需要掌握的是判斷地形的方法,其中主要是等高線與分層設色這兩類地形圖的判斷。由于地形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密切,因此這些判斷分析的方法更具有實際意義。在初中階段,學生要掌握幾種地形不同位置的地形圖分析方法。
對于地圖的分析,還會遇到另一種情況,即地圖是經(jīng)過剪裁的部分地圖。此時的分析方法就需要比之前的多一步辨別的過程。有時候一個剪裁后的地圖可能的來源不止一個,這時就需要結合標題與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共同分析,然后確定地圖所屬。之后要注意圖例的變化與注釋所給的提示,之后的分析研究與上述方法一致。
三、正確掌握讀圖析圖的技能
(一)掌握正確的讀圖程序
讀圖還應遵循一定的程序,主要有:1、按空間順序讀,通常是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從整體到局部來讀,如讀圖說出長江、黃河穿過的省級行政區(qū);讀降水量分布圖,找到 1600mm、800mm、400mm、200mm 等降水量線,歸納出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規(guī)律。2、按時間順序讀,注意觀察地理事物隨時間發(fā)生的變化,如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大陸漂移圖 、人口增長圖等。3、按地理事物的內(nèi)容讀,有些地圖是綜合圖,包含很大的信息量,可以將綜合圖進行分解,化繁為簡。如一張中國地圖,可以側重區(qū)域位置、地形、氣候、河流、人口、城市、資源等不同方面的觀察,這樣也便于學習區(qū)域地理知識。
按一定的順序讀圖,不僅不會遺漏地圖中的有用信息,而且能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加強記憶,清晰地把握地理事物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
(二)通過動手活動提升學生讀圖技能
新課程理念倡導做中學,在活動中,體驗中學習知識,形成技能。例如:講解等高線地形圖時,引導學生伸出自己的手,并握緊拳頭,用筆在拳頭上畫出一圈圈的等高線。引導學生觀察等高線分布特點并總結規(guī)律,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線地形圖并觀察總結。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難點,掌握等高線的判讀方法。在經(jīng)緯網(wǎng)教學中,將班級學生的座位模擬成經(jīng)緯網(wǎng),“橫排”相當于緯線,“縱列”相當于經(jīng)線。通過定位游戲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位置。在這種簡單活動的參與中,學生能夠?qū)⒘Ⅲw的空間概念遷移到平面上來,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來,印象深刻。
四、正確使用地圖在實際中的應用
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傳統(tǒng)的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加以改變,逐漸將對學生進行技能及分析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使得學生真正運用地圖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師在利用地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縮短學生的理解時間,以使地圖給人的感受更直接,更容易理解,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易操作。并且在使用地圖進行教學時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跟著教師的引導不斷進行分析與探索。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可以通過對地圖的實際運用,不斷培養(yǎng)運用工具及畫圖的能力,使得地圖成為學生進行地理知識學習與分析問題的工具。
加強填圖練習和繪圖指導??梢栽谡n上利用填圖練習,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歸納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變化特征;也可以在課后利用填充圖冊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可以檢測出學生對地理規(guī)律的理解程度。引導學生動手繪制一些簡單的地理示意圖,可以激發(fā)學習地理的興趣,更清楚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教師如果能夠采用邊講邊畫的示范性教學方式,并且讓學生去白板或者黑板上填圖、繪圖,這樣對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牢固掌握知識,有著非常巨大的促進作用。
五、及時記錄學生的不同見解
在地圖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地圖學習過程中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讀圖識圖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對地圖教學的思路,提高地圖教學的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教學素材和積累教學經(jīng)驗。
地圖是地理的命脈,空間想象和空間定位能力是地理學習的基本素養(yǎng),這也是初中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地方,需要我們圍繞地理教學特點和需要展開,不斷改進對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方式方法。同時,一位教師如果想在教學上有所進步,有所建樹,一定要及時反思與總結,而教學反思正是通過教師的自我反思總結不斷進步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學反思中不斷吸取經(jīng)驗和改正不足,才能使自我教學技能不斷提升,直至成為一名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