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芳
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必須把學生從題海中領(lǐng)出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后的反思。反思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是學與思的結(jié)合,是一個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chǔ),思是學的深化,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通過思才能將知識內(nèi)化為已有。
解題后的反思是指解題后對審題過程、解題思路和解決問題的原理、思想、方法及解題所用知識的回顧和思考。解題后的反思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同化和順應過程,也是一個復習的強化過程。良好的反思有助于知識的理解、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有助于對問題本質(zhì)的深入理解;有助于開闊思路,發(fā)散思維等等。因此,我在習題課的教學中,重點不是放在如何解題上,而是放在解題后的反思上。比如在典型例題的教學上,我要求學生進行“四思”:
一、思審題,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對于學生來說很多時候往往是“成也審題,敗也審題”。審題時,有時能很快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找到解題的思路、方法;有時多次受阻,然后“靈感”突來。不論哪種情況,思維都有很強的直覺性,若在解題后及時復現(xiàn)一下這個思維過程,比如重新認清已知條件、明確所求問題、抓住關(guān)鍵詞、挖掘隱含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分析臨界狀態(tài)、借助示意圖、建立物理模型等從而去追溯“靈感”是怎樣產(chǎn)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又何在;或反思解題的語言表述是否簡明、準確、嚴謹、完整,解答過程是否優(yōu)化、規(guī)范,結(jié)果與題意或?qū)嶋H生活是否相符等。這些對發(fā)現(xiàn)審題過程的錯誤,總結(jié)審題過程的思維技巧,提高分析、綜合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1 重為50牛的物體放在水平面上,當它受到20牛的豎直向上的拉力仍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的合力等于0 B、物體受到的合力等于30牛
C、物體受到的合力等于70牛 D、物體受到的合力無法確定
學生在初次接觸此題時很容易利用合力的計算公式來進行計算,從而錯選答案B,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錯誤的原因。教師可以用圖1來引導學生進行審題,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很容易明確所求問題、抓住關(guān)鍵詞、挖掘隱含的條件,思維的靈活性在審題的過程中逐步地提高。
二、思規(guī)律,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解題后反思一下解題過程中應用的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方法,想一下解題受阻時應用的是哪些知識和方法,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為什么出現(xiàn)錯誤,應用另一些知識和方法為什么會使問題順利解決;或者回想解題方法有無規(guī)律可循,解題思想有無規(guī)律可找,歸納這種解題方法的特點;或者把解題過程中零散雜亂的,膚淺的經(jīng)驗、規(guī)律及時進行提煉、總結(jié)、升華、再予以應用。
例2 一重為30牛的木塊受到一個大小為10牛,方向為水平向右的拉力時在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方向為 。若此時拉力突然減小為5牛,那么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 。
學生在此題的解題過程中第一、二兩空能正確解答,但第三空卻往往出錯。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分別反思正確和錯誤的原因。學生經(jīng)過審題明確題目中所要求的是“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再結(jié)合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可以正確得出前兩問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10牛,方向為水平向左。此時使用的物理知識和方法都是正確的。而第三問求拉力突然減小為5牛,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學生還是運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就是錯誤的。因為學生忽略了當木塊的受力情況發(fā)生變化時,木塊不處于平衡狀態(tài),必然就不能再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來解題。此時應從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來思考,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和木塊與桌面之間的粗糙程度都沒有發(fā)生變化,滑動摩擦力也應該不發(fā)生變化,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10牛。經(jīng)過這樣的反思學生能將解題中所運用的知識和方法進行總結(jié),弄清這些知識和方法的適用范圍,思維的深刻性在審題的過程中逐步地提高。
三、思多解,提高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一道物理習題,往往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法。學生在解題時總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進行求解,最先想到的方法往往是他們最熟悉的方法,但并不一定是最優(yōu)的方法。因而解完一道題后,應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嘗試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求解,并比較孰繁孰簡,孰優(yōu)孰劣,找出最佳方法。這樣的反思既可拓寬思路,有助于在最短時間內(nèi)找到最優(yōu)方法;又開闊視野,增強思維的廣闊性。
四、思變通,提高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解題后,對于一道題不局限于就題論題,而要進行適當引申變化,改變原題的結(jié)構(gòu),改變已知待求,改變題目設置的情境,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時間到空間等等,往往可使一題變多題,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拓展思路,提高應變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總之,對習題課實施反思性教學,能提高教學實效。在教學過程中認真抓住典型例題讓學生進行“四思”,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框架;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完美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