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秀云
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滲透著語文。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教材文本中的生活氣息愈來愈濃。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文字,學習寫作,更重要的是密切聯(lián)系生活,在文本學習中感受生活的樂趣,在生活實踐中感知語文學習的文字運用。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告訴我們,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語文學習必須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適應生活、享受生活和創(chuàng)造生活的能力,就必須將其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下進行。只有將生活中的活生生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到語文學習中,學生才能有所感觸,才能理解文本,才能準確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所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
語文教學生活化既是一種教學原則,又是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地開展生活化教學,要使得學生能夠?qū)⒖菰?、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能夠通過現(xiàn)實生活掌握語文知識,并且利用語文知識更好地指導生活實踐。
所謂“教學生活化”,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nèi)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那么,怎樣才能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呢?
一、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
語文教學如果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會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自然常態(tài)。
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學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查一查,訪一訪,感受生活
2.玩一玩,唱一唱,體驗生活
3. 演一演,再現(xiàn)、融入生活
二、生活中孕育語文教學
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
《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xiàn)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彼?,達到真正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語文課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1.聯(lián)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
組織學生課堂活動,讓學習活動“回歸生活。”使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高度統(tǒng)一。比如教學《祖父的園子》時,先讓學生暢談與家人一起勞作、兒時在田間地頭玩耍嬉鬧的快樂,再讓學生閱讀文本,找出文中的歡樂,孩子們能夠準確找到相關內(nèi)容。在播放《童年》這首歌中讓孩子們再次復述園子里的快樂,最后分組交流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和課題的含義,學生討論激烈,學習效果很好。在這一單元的作文教學中,也是先打開孩子們的記憶閘門,暢談童年趣事,孩子們爭先恐后述說自己的童年快樂和尷尬趣事,這樣的作文走進了孩子心中,孩子們有話可說,所以內(nèi)容精彩。再如教學《落花生》一課時,先布置學生星期天去調(diào)查詢問父母,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并實地觀察花生的外形、顏色,并把觀察結果形成書面材料。在上課的時候,特地拿了花生,讓學生爭相交流花生的特點和作用。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引導他們自讀課文,由于有了實際生活的體驗,學生們很快地理解了課文,抓住了課文的中心,還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設想,不僅增加了知識,更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習的能力,讓課堂演繹成平等、開放、不斷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火花的回歸生活的過程。
2.聯(lián)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
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另外,關注信息搜集,引導學生有計劃地聽、看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傳播的信息,從而開闊視野、鍛煉思維、陶冶情操,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
3、聯(lián)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
《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鄙鐣且坏缽V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如到村里去出黑板報、幫商家設計廣告詞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語文實踐活動。
關注社會生活,引導學生觀察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蟲魚鳥獸等自然現(xiàn)象,帶領他們實地參觀先烈紀念館、欣賞田園風光,了解家鄉(xiāng)風土人情、村鎮(zhèn)變遷等社會狀況,從而加深對書本中已有知識的認知,獲得書本里沒有的東西,建構起良好的語文背景。指導學生深入了解家鄉(xiāng),寫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文字,做成內(nèi)容豐富的手抄報。
總之,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 “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蔽覀冃枰谧约旱男W語文教育實踐中,真正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感知生活、體驗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礎上,真切理解語文和生活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教師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寓語文教育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語文教育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