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平
作為一個老師,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課堂上不僅僅能教授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如果僅僅是拼知識,拼記憶,我們已經(jīng)輸了。慢慢地我們發(fā)現(xiàn),人工智能,聰明過人;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過人;電腦反應(yīng),敏捷過人。在這個科技迅猛發(fā)展、快餐式文化的時代,我們的教育,更需要潛移默化、點滴滲透,更需要讓我們靜下心來,沉心靜氣與學生共同打開一本書,慢慢品讀。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課外閱讀的建議指出:課外閱讀是形成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對課外閱讀必須加強指導,才能保證閱讀的高質(zhì)量和一定的閱讀量。
那么如何進行整本書的課外閱讀?整本書的閱讀在于一個整體,不同于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閱讀了一本書,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們又該如何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呢?教師就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組織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落實到位。那么整本書的閱讀指導課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三種課型。即學生閱讀前的“導讀課”,閱讀中期的“推進課”,讀完書后的“主題讀書課”或稱為“閱讀交流課”。
一、第一階段:“導讀課”
我們新拿到一本書,一般會有這些疑問。這本書的書名是什么?作者是誰?封面什么樣子?大概講什么內(nèi)容?導讀課就是要解決這些疑問,讓學生對這本書的大概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產(chǎn)生積極的閱讀期待。
1.導讀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低段學生主要要求他們口到、眼到。中段的學生則要求做到眼到、心到。高段學生要做到口到、手到。教師可與學生對話,談話式導入。還可以欣賞相關(guān)著作所拍成的電視劇或電影的主題曲音樂,如《三國演義》等。
2.導讀從預讀開始
讓學生觀察書的封面,引導學生從封面上獲得一些信息,高年級的老師在此環(huán)節(jié)還可介紹書的各部分名稱。讓學生從封面由此來猜一猜故事大概會寫什么。課堂上,教師可以抓住書名的特點,借助封面和內(nèi)容簡介,設(shè)置疑問,吊足學生閱讀的胃口。高段的導讀課在觀看封面圖片之后還可以進行作品簡介、作者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文學地位。在此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自我思考動機,而非被動讓作者牽著走,從而引導學生了解書的大體風格與內(nèi)容概要,建立讀整本書的概念。
3.看目錄,讀序言,賞插圖
讓學生從目錄當中選取自己喜歡的篇章、故事,猜想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好奇心是孩子們的天性。
利用精美的插圖,讓學生猜測驚心動魄的瞬間。優(yōu)秀的童書,它的插圖也是非常棒的。
4.選取精彩片段,滲透讀書方法
選取精彩片段得精心挑選,我們可以選擇暗含主題,具有寫作價值的等等同時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我們平時所教授的精讀、略讀、勾畫、批注、感悟、仿寫這些課程閱讀方法同樣適用于課外整本書的閱讀,只是不同學段要求有所不同。
二、第二階段:“推進課”
教師推薦了一本書后,學生往往一開始興趣很濃,但因為這個過程比較長,有些學生可能會逐漸失去新鮮感,逐漸呈現(xiàn)倦態(tài)。也有的學生會因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導致看書的質(zhì)量不高,這時,就更需要老師在班級中開展讀書活動,上好閱讀推進課,引導學生更好、更深入地讀好。
1.回顧內(nèi)容,暢談收獲、感受
低段學生在回顧內(nèi)容時可以大聲朗讀故事,配合游戲,變換多種形式復述故事。如《小豬唏哩呼?!纷尯⒆觽兺ㄟ^搶答、看圖講述書中的故事。
2.提出困惑,質(zhì)疑問難
交流了所閱讀的章節(jié)之后,老師可以在剩下沒有閱讀的部分中,尋找精彩片段,精選話題,比如說這本書的價值取向、主題思想等。
3.提出閱讀建議,促使閱讀持續(xù)進行
針對前半程的讀書交流所出現(xiàn)的情況,再次強化閱讀方法的精細化指導。
4.制作書簽,讀書小報,設(shè)計讀書卡
總之,推進課的所有話題就是為了推進學生的閱讀,引導他們往深處思考。在這方面,老師們有無限多的好辦法,如制作書簽,讀書小報,設(shè)計讀書卡。另外爭取家長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可以通過便箋,通過微信群來爭取家長對孩子閱讀的關(guān)注和參與,不少家長非常樂意參與這個過程,記錄了很多非常好的親子共讀日記。
三、 第三階段:讀書交流課
1.講述故事
讀書交流課不是對故事的簡單重復,而是對整個故事,整本書的回顧總結(jié)與提升,就是說,要領(lǐng)著孩子往高處走一走,這是老師在主題讀書課上最重要的任務(wù)。
2.閱讀討論
學生閱讀完整本書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想,這時教師把自己的感悟和剖析與孩子們共同交流,讓大家的思維碰撞在一起,激起智慧的火花。
3.讀寫結(jié)合
閱讀不可能只是讀讀而已,而應(yīng)該讀寫結(jié)合。惟其如此,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智,提高閱讀質(zhì)量。利用閱讀課,進行讀書交流。交流時,教師把握的是一個整體,不必關(guān)注每一個細節(jié),強調(diào)整體感知的同時,引導學生對精彩的內(nèi)容逐步深入的再閱讀。
4..延伸活動
最后還可以有一些延伸的活動,例如中段學生共讀《長襪子皮皮》或《夏洛的網(wǎng)》之后,和他一起出版的還有《小飛人卡爾松》《淘氣包埃米爾》,這都是瑞典“童話外婆”格林女士送我們的禮物,她的作品廣為流傳,據(jù)說,把她的書摞起來有175個埃菲爾鐵塔那樣高,深受小朋友的喜愛。請小朋友進行閱讀,在讀完三本書后,進入高段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討論格林女士的童話風格,閱讀了一組作品,了解作家,與此同時,學生在閱讀中也提升了自我。
今后的讀書路還很長,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梳理探究,在前行中改進,在改進中更好的前行。
曾經(jīng),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造就了我們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tài)。然而全民閱讀時代的到來,告訴我們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獨我們的讀書不可以。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餓的。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這是我們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凈土,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就像北宋教育學家張載所說的讀書的真正目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讓我們?yōu)槿藥熣?,通過讀書活成這樣一般大寫的模樣。讀經(jīng)典的書,做有根的人,守望著閱讀這片沃土,收獲我們的人生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