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成
廣西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廣西南寧 530000)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xù)發(fā)現(xiàn)多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他地區(qū)及境外也相繼發(fā)現(xiàn)此類病例。該病作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已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目前,臨床對冠狀病毒理化特性的認識多來自對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SARS viru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的研究。該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條件下30 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1];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是該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且人群普遍易感。
本研究主要討論醫(yī)學裝備工程師(以下簡稱“工程師”)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生物安全保障措施。
在接觸設備之前,要對設備外部、附屬件、導聯(lián)線等進行清潔和消毒,以消除源自設備外表面的生物安全因素風險。
如果設備內部直接或間接暴露在病區(qū)空氣中,與環(huán)境空氣相連通(如由冷卻風扇吸入設備的空氣等),病毒、細菌可能沉積在設備的內部空間,并且這些空間并未進行定期清潔,也未在維護、維修前進行消毒,因此可能存在感染風險。多數(shù)帶冷卻風扇的設備內部均會發(fā)熱,并有循環(huán)空氣,這有助于干燥顆粒物的傳播,并大大縮短病毒的傳染性持續(xù)時間。隨著時間推移,病毒、細菌的活性可能降低,但仍應謹慎行事,并采取防護措施,避免接觸傳播。
主要防護措施如下。(1)如果工程師觸摸到設備內部的污染表面,應避免搓揉眼睛,抹鼻子、耳朵等身體部位。(2)盡可能清潔和消毒設備所有表面,必要時可使用帶有高效微??諝鉃V器的真空吸塵器等工具輔助,防止飛濺物或氣溶膠暴露。(3)工程師在清潔或維修過程中可能擾亂了一些灰塵或觸動了某些顆粒物,如在打開部件或碎片或在噴涂潤滑劑時可能會傳遞動能,造成飛濺物或氣溶膠暴露;為防止此類事件發(fā)生,需要在上述預防措施的基礎上,增加手術面罩和護口鏡等眼部保護措施提供足夠的保護,以防止污染微粒落入眼睛。(4)在罕見情況下,污染性可吸入微??赡苄〉阶阋缘竭_肺部,外科口罩不能起到防護作用,工程師此時應佩戴呼吸保護裝置(如N95呼吸器),佩戴方法要遵循有關要求。
高風險設備表面指與患者的呼吸或其他分泌物接觸而不能被輕易消毒的表面,病毒仍然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呼吸機呼吸回路:包括呼吸機附件和呼吸機內呼吸回路的任何部分、濕化器、吸引裝置,或暴露于患者呼出的氣體和分泌物的任何其他裝置[2]。(2)高效空氣過濾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HEPA 安裝在某些設備(如呼吸機呼吸管路等處)、室內送排風系統(tǒng)、便攜移動式高效過濾空氣凈化器,用于控制室內空間或某處氣體腔隙的空氣污染。(3)負壓吸引設備:電動負壓吸引機的連接管路、緩沖罐、負壓倉、活塞泵組等,中央負壓終端接頭、中央負壓機組的水箱、泵頭、排污排氣端口等。(4)與患者身體接觸的任何附件:如呼叫器遙控、心電導聯(lián)線、血氧探頭線、床邊揚聲器、無創(chuàng)血壓袖帶和遙測發(fā)射器等。(5)風險最高的是暴露在患者分泌物中的設備內表面,如無法消毒的呼吸回路、臥床患者的呼叫器(患者躺在床上操縱呼叫器,可能使其暴露在尿液等體液中)。(6)設備工程師打開并清除一些仍然潮濕的污染物時,可能會產生氣溶膠,在此類設備表面進行維修操作時要謹慎采取呼吸保護等措施。
1.4.1 進入疫情病區(qū)(按照規(guī)范要求戴口罩、穿防護等)
工程師通過專用通道進入清潔區(qū),認真洗手后依次戴醫(y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帽子或布帽,換工作鞋襪,有條件的可以更換刷手衣褲;在進入潛在污染區(qū)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膚有破損或疑似有損傷者戴手套進入潛在污染區(qū);進入污染區(qū)前,脫工作服換穿防護服或者隔離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醫(yī)用外科口罩(共穿戴兩層帽子、口罩),并佩戴防護眼鏡、穿手套和鞋套;戴手套前應當洗手,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后應當立即用流動水洗手[3]。
1.4.2 工程師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原則
原則上,應按照相關標準評估所處工作環(huán)境的生物安全情況,選配相應的防護措施,建議使用N95呼吸器。N95呼吸器在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下可阻擋95%直徑為0.3 μm 的顆粒,防護效果取決于呼吸器與佩戴者的面部是否吻合適宜,首次使用前必須對面罩進行適宜性測試,以驗證密封性,且佩戴者必須接受使用規(guī)范的培訓。需要注意的是,口罩增加了呼吸阻力,佩戴時間較長可能會使佩戴者感到不舒服。
使用N99或N100呼吸器面罩可獲得更高級別的保護,但過濾式面罩(N95、N99和N100呼吸器)的密封失效率約為10%,如果需要更高級別的保護,可以使用適合長期穿戴的松動固定式有源氣體凈化呼吸器。
外科口罩主要用于防護飛濺物,不能提供足夠的呼吸保護,且不能替代N95呼吸器。
1.4.3 維護和維修過程中的具體防護措施
在維護和維修已使用過或與確診或疑似患者位于同一病房的設備時,建議首先要了解當前防控信息及專家經驗,掌握感染控制程序,盡量減少設備的暴露。
患者進入房間之前,要移除任何不必要的設備,使用呼吸回路過濾器保護呼氣閥和其他呼吸機外圍部件免受污染,盡可能為患者使用一次性器械或附件。
工程師操作時,應遵守手部衛(wèi)生規(guī)范,經常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或使用酒精洗手液,避免用佩戴手套的手觸摸房間內不涉及設備維修的其他表面,在未脫下所有的防護服并洗手前不能進食、吸煙。
去污染和運輸措施如下。(1)如果必須將設備轉運出病區(qū),要由相應的專業(yè)人員對設備進行清潔和消毒后才能轉運,并要確認整個設備的外部(包括設備的背面和底部)是否完成清潔消毒。(2)如果有設備或設備部件必須移至病區(qū)外進行清潔和消毒,則應遵守醫(yī)院有關運輸受污染設備的制度要求,在運輸前將其裝袋以控制污染,并在設備外部張貼標簽表明污染性質。(3)暴露于患者呼吸、分泌物或體液的一次性部件(如呼吸回路),應在設備移出前由專業(yè)人員進行處理。
若維修需要更換附件,應使用新的一次性或潔凈的重復使用的附件,并應在指定區(qū)域內進行設備維修操作;該區(qū)域不應靠近任何患者治療區(qū)域、食品準備或儲存區(qū)域、藥品區(qū)域或其他清潔區(qū)域,遠離員工通道;工作表面應能承受去污染處理,應由木材以外的無孔材質制成。但要注意,不要在金屬表面進行電氣設備維修操作,以避免觸電;工作區(qū)域內不應堆放雜物,以利于清潔和消毒。
開始工作前,要先卸下附件并按要求處理;要確認設備的外表面(包括底部和背面)是否按要求進行了清潔與消毒,如果沒有,要立即對這些表面進行消毒;如果在短期內不使用此設備,建議在維修前留出一定時間(12 h 以上)讓病毒死亡(大多數(shù)病毒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死亡,特別是在水分蒸發(fā)后),但不意味著可替代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程序。
如果設備內部有灰塵,在拆卸和進行設備內部操作之前,在獲得足夠的通路后,可使用裝有高效過濾器的真空吸塵器清除灰塵;切勿在設備上吹氣或使用壓縮空氣清除灰塵微粒,這可能會使感染性物質再次氣化或懸浮。
完成維修后,要對工作區(qū)域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對必須退回供應商或送維修的任何受污染設備或部件進行清潔和消毒,并遵循生物安全要求包裝、轉運;消毒要使用合格的專用消毒劑。
目前,醫(yī)護人員在治療患者時所面臨的被感染風險已受到廣泛關注,但從事醫(yī)學裝備維護和維修的工程師也面臨同樣風險的問題還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因此,根據相關技術標準、流程,分析期間的風險因素,采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應該成為廣大醫(yī)學裝備工程師的共同目標。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EB/OL].[2020-02-18].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
[2] 崔澤實,董放,李志勇,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中醫(yī)學設備維修與使用的生物安全策略[J].中國醫(yī)學裝備,2020, 17(2):139-144.
[3]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醫(y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EB/OL].[ 2020-01-22].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