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遵化064200)
土質(zhì)以砂壤土最好,pH值6.6~8.0,鹽分含量<0.3%,有機質(zhì)含量>1.0%,地下水位不能超過1 m。
2.1.1 選擇苗圃地
選擇水澆條件好、遠離疫區(qū)和污染源、地勢較平坦、車輛通行方便,并且干燥向陽、坡度小于5°、地下水位較低的地塊。
2.1.2 種子采集和處理
2.1.2.1 種子采集 采集完全成熟的果實,堆放在背陰處,待果實全部腐爛后,將種子淘洗干凈,放在背陰通風處晾曬,種子完全干燥后,置于室溫條件下保存。
2.1.2.2 種子處理 元旦前后,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挖深、寬各1 m的溝,溝底部鋪上河沙,河沙要有一定的濕度,緊握可以成團,用手一觸即能散開。然后,按照一層河沙、一層種子,層層填埋,距離地面20 cm時,用河沙將溝封平,上面再堆一個土堆,土堆高于地面20 cm。秋季播種前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3~5 d,并且每天換1次清水。
2.1.3 整理土地
播種前,對地塊進行全面深耕,隨后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4 000~5 000 kg/667 m2,并混加餅粕肥40~80 kg,施肥后將畦面耙平,最后灌水使土壤沉實。
2.1.4 播種
2.1.4.1 播種時間 春季和秋季。春季在土壤溫度達到0℃以上、徹底解凍之后播種;秋季在11月份,并且在土壤溫度降至結(jié)凍之前播種。
2.1.4.2 播種方法 可以采用條播,播種密度2~3 cm×20 cm、深度 3~5 cm,一邊開溝,一邊播種,播后立刻埋土,輕輕拍打鎮(zhèn)壓。
2.1.5 播后管理
冬季要進行保溫處理,一般采用秸稈覆蓋,或者覆蓋塑料小拱棚,待到春天土壤溫度上升解凍,煉苗3~5 d后,再撤去上面的覆蓋物。保持土壤疏松,及時除草,每次灌水時,667 m2追施沼液1 000 kg;苗木生長季節(jié),結(jié)合噴藥進行葉面噴肥,可噴施1∶2的沼液稀釋液,一般間隔10~15 d噴1次,生長階段可噴施2~3次。苗木生長期,注意防治病蟲害,常見病蟲害有白粉病、紅蜘蛛、卷葉蛾等。
2.2.1 扦插時間
適宜扦插的時間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
2.2.2 苗床準備
選擇光照充足且風力小、土壤孔隙度較好的地塊,地塊上面均勻鋪設一層15~20 cm厚的干凈細河沙,噴清水,使沙子保持濕潤,含水量在60%左右。
2.2.3 插穗采集
選在天氣晴好的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剪取長20~30 cm、生長充實、沒有病蟲危害的枝條,放入大約10 cm深的水桶中,水桶應放置在背陰的地方。
2.2.4 插穗處理
將枝條剪成長5~8 cm的枝段,上部保留2片葉子,上面的切口要保持平整,下面的切口在芽下1 mm的芽背后,剪成45°的小斜面。
2.2.5 扦插
插床上先做好寬3~5 cm的土壟,用比插穗粗一些的小木棒在壟上插一個小孔,密度為5 cm×8 cm,然后將插穗插入小孔中,保持深度1~3 cm,再用土將四周壓實。
2.2.6 扦插后管理
晴天,白天每隔0.5 h進行1次噴霧;陰雨天,根據(jù)實際情況減少噴霧次數(shù),使葉面不失水、不萎蔫,一般噴施25 d即可。同時,每隔5~7 d噴施1次0.2%~0.3%的尿素溶液。
園地最好選擇在交通方便的平地或者比較平緩的山地,坡度<30°,但不能重茬栽植。
3.2.1 品種選擇
選擇單果重大、品質(zhì)好而且產(chǎn)量高、對環(huán)境適應性比較強的品種,鮮食、加工特性兼顧。
3.2.2 授粉品種
選擇與主栽品種花期相近、不存在雜交不親和,且花粉量大的授粉品種。比例為5∶1。隔行或隔株栽植授粉品種。
3.2.3 栽植時期
春季栽植應在土壤溫度上升至解凍后 (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栽植應在樹落葉至土壤上凍前。
3.2.4 栽植密度
歐李常規(guī)栽植密度為0.5~1 m×1 m,土壤肥力較差的地塊株行距可采用 0.5 m×1 m;也可采用寬窄行密度栽植,株距0.5 m,寬行距1.5 m,窄行距0.8 m,寬窄行交替栽植。
3.2.5 栽植技術
3.2.5.1 整地 挖深65 cm、寬45 cm的定植溝,溝底可用粉碎成小粒狀的秸稈與生土混合,然后回填到溝內(nèi)20 cm,中層填入土與有機肥的混合物,667 m2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4~5 t+餅粕肥80 kg,拌勻施入,澆水沉實。
3.2.5.2 苗木準備 經(jīng)遠距離運輸?shù)拿缒?,栽植前用清水泡?2 h,然后將小的根須、碰傷、干枯的小枝剪掉。
3.2.5.3 栽植方法 在整理好并經(jīng)過灌水沉實的定植溝上,先挖一個大約30 cm見方的小坑,澆水10~15 kg,然后將根浸入泥漿中,上下攪動苗木,使根系完全展開,坑里填土至與地面一樣平坦,用腳輕輕踩實,上面再蓋一層浮土,使苗木主干上的土印跡與地面保持相平。
3.2.5.4 栽后管理 按行做畦,大水漫灌1次,澆透,等水完全滲入后,在上面蓋一層土,厚度約5 cm。樹盤覆蓋塑料薄膜。將苗木的各主枝全部進行短截,留茬5~10 cm。1周后檢查栽植成活率,未成活的及時補栽。
春、夏、秋三季刨樹盤、除草,深度一般在15~20 cm。
春、夏、冬三季逐年或者隔年進行樹盤擴建,全園土壤深翻1次,然后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主要包括覆地膜和覆草。覆地膜一般只蓋樹盤或樹冠下地面,在春天缺雨、風力大的3~4月份進行;覆草可選擇作物秸稈、稻草及田間雜草等,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厚度10~15 cm,草上面壓土,3~4年后,開溝將草埋入土中。
一般用行間種草法,可選擇自然生草或人工種草。自然生草不能抑制歐李生長,人工種草選用白三葉、紫花苜蓿等。1年刈割3~5次,草平鋪在樹盤內(nèi),耕翻的時候?qū)⒉萋袢胪林小?/p>
土壤深翻時施入腐熟的有機肥,采用放射狀挖溝法或全園地面施肥法,667 m2施用量為3 100~5 100 kg,施基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71%~81%。施肥后及時進行旋耕或翻壓。最好選擇畜禽糞尿、作物秸稈堆肥、餅肥、草木灰等。人糞尿、畜禽糞尿、餅肥應當充分腐熟,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商品有機肥,應通過有機認證或經(jīng)認證機構(gòu)許可才能使用。施用種類宜逐年更換或一年同時混施多種肥。
分別在萌芽期、幼果期和果實迅速膨大期追施沼渣、沼液、油渣、餅肥、腐熟人糞尿等,采用挖條狀溝或挖多個小坑施入,深度20~30 cm,然后澆1次水。
在新梢生長期進行,1年3~4次。前期噴施1∶1~2的沼液稀釋液,后期噴3%~10%的草木灰浸出液。
設置排水系統(tǒng),雨季注意排水防澇。萌芽前、新梢旺盛生長期、果實膨大期、土壤封凍前各澆1次水。一般采用挖溝澆、平畦澆,有條件的可用微灌。
盛果期留2條長35~45 cm的健壯枝,每枝留果 25~60個;留 5~12條長 15~25 cm 的中庸枝,每枝留果15~25個;留10條左右較弱的枝,每枝留果5~8個。
選用叢狀樹形。秋季樹落葉后至春天萌芽前進行修剪。第1年,留1個壯實的基生枝作為第2年的結(jié)果枝,其余的枝條全部平茬。第2年,每叢選留10條左右的基生枝,剪去全長的1/3~1/2,促其旺盛生長,其余枝條全部疏除,疏除側(cè)生枝上著生的細弱小枝。第3年以后進入盛果期,1株要保持基生枝8~11條;2年生枝組4~6條,作為結(jié)果枝;1年要培養(yǎng)新的基生枝10~15條,疏除多余的基生枝、細弱枝。
防止帶病蟲的苗木買賣運輸,一旦發(fā)現(xiàn)帶有檢疫病蟲害的苗木,立即燒毀或深埋。做好果園清園工作,合理進行樹體修剪,保持通風透光,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5月開始設黑光燈、糖醋液誘殺吸果夜蛾、金龜子等。保護和利用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瓢蟲等有益生物,以殺滅病蟲。
根據(jù)果實成熟度、用途和市場需求確定合適的采收時間,成熟時間不一致的品種要分批進行采收。雨、露、霧天、高溫或果實表面有水時不能采收。鮮食果品采摘可連枝剪下,剪下的果實輕拿、輕放。病果、畸形果單收、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