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記者彭立昭文
2020 年1 月16 日,記者來到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四樓金色大廳,觀看了北京市老舍研究會的會員們緊鑼密鼓排練《茶館》的全過程。好一個熱鬧的大茶館,一股熱量撲面而來。
話劇《茶館》由著名作家老舍創(chuàng)作,1958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首都劇場首演,演員包括于是之、藍天野、童超、鄭榕、胡宗溫、英若誠、黃宗洛等,可謂不可復制的“黃金一代”。1979 年2 月,《茶館》恢復演出,延續(xù)首演陣容,盛況空前。
據(jù)悉,此次北京老舍研究會讓會員以演老舍名劇《茶館》的形式紀念老舍尚屬首次。
臺上,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北廣人物》報道過的全聚德烤鴨店的大廚任永安。任永安是地道北京人,打小兒在城南金魚池長大。1980 年,任永安被招進全聚德上班,這一干就是40 年。40 年來,光鴨掌他就剝了2000 多萬只。他曾是北京市第一屆食品雕刻大賽金獎得主,人稱“二掌柜”(因其在話劇《天下第一樓》里飾演過該角色)。去年1 月,任大廚做客北京臺科教頻道《最北京》,表演了自己的絕活——快板書,還榮獲“美味傳承堅守者”獎。
“這次,我在《茶館》里扮演劉麻子,感覺非常過癮……”他說。
“我從小就愛文藝,小時候曾在北京少年宮學過聲樂和話劇表演。排演話劇《天下第一樓》是時任我店黨委書記、現(xiàn)為老舍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曹憶南先生一手策劃的,寫劇本的趙冀平老師讓我扮演的‘二掌柜’?!短煜碌谝粯恰啡〔挠谝話鞝t烤鴨聞名的全聚德發(fā)展史,表現(xiàn)一代代全聚德人的匠心與匠藝。盡管沒有任何舞臺表演功底,但在曹書記的率領下,我們僅用三個多月就把話劇《天下第一樓》演得讓人藝導演顧威都豎起了大拇指。去年10 月下旬開始,我們開始排練《茶館》。這次我飾演的角色是劉麻子,與之前扮演的‘二掌柜’相比,反差太大,也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為此,我多次觀看了英若誠先生扮演的劉麻子,從模仿入手,細心琢磨,學習老前輩的精堪演技。人藝的閆銳導演和方義導演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和鼓勵。說真的,舞臺上演員不分角色大小,哪個角色都很重要。有專業(yè)人士看完我的演出后夸我,說‘任師傅,你是做飯里面演戲最好的’,演戲里面做飯最好的,還說我‘稱得上是第二個英若誠先生’。我聽了很感激,但欠缺很大,確實不敢當??!”采訪任大廚時,他仍然沉浸于劇情中。
全聚德烤鴨代表了典型的中華美食,金爐不滅百年火。
任大廚介紹,全聚德自1864 年品牌創(chuàng)立時,是以烤鴨這個單品打開了市場,慢慢地才發(fā)展出了“鴨四吃”“鴨八吃”,再到今天有了“全鴨席”,這中間有著六七代人的不懈努力,師徒間一代代的口傳心授、繼承和發(fā)揚。
歡樂喜慶的鼠年春節(jié)來臨,任大廚高興地說,“祝福大家春節(jié)愉快,吉祥如意!記得上世紀80 年代,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全聚德員工就放假了,因為那個年代少有人在外面吃年夜飯。如今就大不一樣了,我們最忙最累的時候就是逢年過節(jié)。平日除了服務一些普通的商務宴請、生日宴、壽宴外,還會接待各國游客。全聚德烤鴨以它獨特的魅力,贏得了外賓的贊美和喜愛。”
新年到,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店內(nèi)裝飾更顯古樸典雅的京韻,滲透著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店內(nèi)的“名人墻”“百名大使簽字墻”令顧客駐足觀賞。我們在大廳里久久徘徊,駐足凝視“全聚德要永遠保存下去”那熠熠生輝的毛主席的題詞,可謂“金爐不斷千年火,銀鉤長掛百味鮮”,佳譽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