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具有促進作用,如何使用合適的學法指導是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本文通過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學法指導措施,為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學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1-0095-01
【本文著錄格式】朱敏.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課外語文,2020,19(01):95,97.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知識面較窄,使其在語文閱讀中難以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況,對學生的閱讀造成了影響。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未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語文閱讀課堂的活躍程度不高,如何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效率的關鍵。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設置教學方案,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教師通過科學、有效的學法指導,可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靈活運用教材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接觸最多的閱讀材料源自于語文課本,教師可靈活運用教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理解能力。
(一)從課文標題入手吸引學生的目光
文章的標題通常暗含著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內容等,教師可利用課文標題以設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對于課文標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對于課文閱讀的興趣。例如在《蘋果里的五角星》的學習中,教師可從標題出發(fā)提出問題,如“同學們,你們有發(fā)現(xiàn)蘋果中的秘密嗎?”“你們是怎樣切蘋果的呢?”“這篇課文想要描述的內容是什么?”等,學生A:“平常吃蘋果時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五角星,蘋果的五角星是怎么回事?這篇課文肯定與蘋果相關?!睂W生B:“課文里面可能介紹了平常忽略的事情?!苯處煟骸巴瑢W們,請進行閱讀,閱讀后告訴老師你們的感受。”學生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蘋果里的五角星》描述了日常生活中較易忽略的事物,題目中的“五角星”指的是不同切法形成的五角星,小男孩通過攔腰切蘋果告訴“我”其中隱藏著的秘密。教師以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思考,如“同學們,蘋果的不同切法給了你什么啟發(fā)?”“這篇文章是以怎樣順序描寫的?”等,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于課文閱讀的興趣,促進語文課堂閱讀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課文矛盾促進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文章中的矛盾之處具有沖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關鍵。教師可利用課文矛盾促進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第一次抱母親》中,存在著“……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與“在我記憶里……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之間的矛盾,即母親僅89斤的體重卻可以肩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與母親生活的“我”卻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真實重量。教師可利用課文中的矛盾沖突對學生進行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如:“同學們,為什么‘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母親的重量?”“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母親扛起那么重的擔子?請同學們通過閱讀進行回答,并說出你們的想法。”學生通過閱讀后進行回答,學生A:“母親一直以來是默默付出的,甚至‘我們成年了母親始終堅持著挑重擔,所以作者沒有發(fā)現(xiàn)母親的瘦弱?!睂W生B:“在作者的心目中母親的形象是力大無窮的,當作者抱起母親那一刻才發(fā)現(xiàn)原來母親并沒有想象的強壯,母親為了作者成長承受了太多的重擔,啟發(fā)我回家后要好好擁抱媽媽?!蓖ㄟ^課文中矛盾之處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
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生字詞讀音、意義、句子含義、修辭手法運用等語言訓練,可提高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字詞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進行課文閱讀教學中,除了常規(guī)地指導學生進行字、詞的學習,教師可加強學生對于句子的理解,使學生對修辭手法的運用方式有所認識。例如在《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中,課文內容“高爾基坐在院子里……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教師在學生具有一定閱讀基礎水平上,進一步深入這句話的解讀,利用提問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如“這句話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如何理解‘給比‘拿快樂?請同學思考后進行回答”,學生回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兒子種的鮮花比作兒子的臉龐,形象地說明了高爾基內心的愉悅”,“‘給指留下的鮮花或者美好的事物,‘拿應該是指向他人索取物品吧”等。通過教師點評,如“同學們說得很好,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語言表達更具形象性,使鮮花的形態(tài)形象地展現(xiàn)在面前,同學們從這句話中可以學習到什么?”引發(fā)學生對于自身語言學習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語言能力,使學生感受來自于語言的魅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有助于提升閱讀技巧,加深學生對于課文閱讀的思考。教師可通過課文問題設置、課堂任務設計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例如在《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中,教師通過布置學生找出湯姆心理變化、為什么要把魚放掉等課堂任務,引發(fā)學生對于課文閱讀的思考。學生通過閱讀梳理了湯姆的心理變化,即“驚喜——急忙——不情愿——慢吞吞”,并進行思考“為什么作者在乞求父親后,父親仍堅持放回鱸魚”“作者父親為什么要堅持放回鱸魚”等。教師通過再一次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經(jīng)閱讀后發(fā)現(xiàn):湯姆和父親捕魚時間比允許釣鱸魚的時間早了2個小時,所以父親要求湯姆將鱸魚放回湖中。教師通過設問進一步引發(fā)學生對于課文閱讀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考能力,如“同學們,從這篇課文學習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等,同學A:“我覺得人生應有所遵守,不論周圍有沒有人?!蓖瑢WB:“我們應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不管在什么條件下,有沒有人監(jiān)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使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能力加深,促進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提高。
四、閱讀與寫作結合
閱讀與寫作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良好的寫作水平需要學生進行閱讀積累,反之,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可促使閱讀能力的增加。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將寫作與閱讀進行結合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中,教師通過布置學生摘抄并模仿如“夜幕初垂,一輪明月從湖面上慢慢升起”,“大鱸魚擺動著強勁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等句子,使用相同的修辭手法進行造句練習,提高學生對于修辭方式的運用掌握情況。通過布置學生反復揣摩課文中描寫心理變化的任務,并進行課堂上的人物心理描寫練習,學生的寫作片段如下:下雨了,湖面?zhèn)鱽怼奥÷ 钡穆曇簟N彝h處,急得直跺腳,不由地想:怎么辦,動畫片要開始了,不能回家看了。突然間,小明撐著雨傘出現(xiàn)在我眼前,邀請我和他一起回家,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可以回家看動畫片了。通過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有助于強化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促進寫作水平提升。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通過不斷閱讀積累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錢超年.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學周刊,2019(10).
[2]張穎.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新課程導學,2018(28).
[3]沈友鳳.讀、思、議、寫,相得益彰——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法指導[J].新課程(小學),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