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然
(漯河食品職業(yè)學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禪宗起源于印度,于第二十八代達摩時傳入中國。雖然為佛教的一個宗派,但宗教色彩并不濃厚,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意味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講究清寧寂定,空靈悠遠的心境,在中國這一崇尚自然,志求高遠的風雅之地上流傳至今,并有了新的發(fā)展。中國禪宗摒棄了原有的消極理論的內(nèi)核,更多地是在自然萬物中尋求自我的一方天地和事物的本源,以包容的心去接納世界,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真實,最終達到無我的境界。禪宗所傳達出的禪意,有著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對美學的思考以及對生活的熱愛。這種思想對與室內(nèi)空間中的設計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可以賦予室內(nèi)空間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啟迪人們對藝術和美學進行更高層次的探索。
室內(nèi)設計從最開始滿足基礎功能之外,越來越多地開始探尋如何給人以一個安頓身心,治愈放松的空間,也就是從形式上的模仿轉換到了精神內(nèi)涵的追求。如今的都市節(jié)奏越來越快,充斥著物欲和壓力,家應該成為讓身體休息,讓心靈喘息的空間。
禪追求純粹,追求一個“空”字。空不是自大和藐視,而是一種空靈和虛無,是海納百川的廣闊胸襟的溫柔,正因為留出了空白,才有接納的空間?!盀t灑最宜三兩點,好花清影不須多”是非常傳神的解答。內(nèi)心真正喜愛的物品,一花一木一枝一葉皆有神,增之不得,減之不能。在傳達禪意的室內(nèi)空間中,應舍棄過多的物欲,保留真正的需求,打造出一片純凈的環(huán)境來凈化心靈。目前從日本流傳而來的“斷舍離”家居收納方法和近藤麻理惠所提倡的“不能讓你怦然心動的物品就請舍棄掉”的生活理念,也無一不是在傳達這樣的思想。
室內(nèi)空間中,新穎的手法和材質(zhì)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人來源于自然,本性也趨向自然。過于精致和繁雜的包裹下,會迷失簡潔樸素的自然之心。生活中,禪是人們對淡泊寧靜的向往,是一種趨向本源的回歸,放下人為主宰人定勝天的執(zhí)念,還原人與自然最本質(zhì)的關系。禪師們會有意簡化周圍的事物,例如用粗陶茶碗飲食,用碎石造枯山水等。
無定,即無定法,沒有規(guī)定的法則。禪宗上追求“隨遇而安”,并非消極,而是隨著自身的境遇做出安排,即隨性隨緣,不強求不刻意。
禪表現(xiàn)的是人和天地的和諧統(tǒng)一關系。禪意風格在總體上偏向中式或日式風格,崇尚自然素雅,但是并沒有硬性規(guī)定必須要有某種物件或者形式才能稱為“禪”,更多的是追求一種對自身的思考和尋求精神上寄托的空間,給人營造出一種灑脫自由,深處自然,悠然自在的處事態(tài)度。禪意可以幫助人們掙脫世俗的桎梏,解脫妄想,回歸生命的當下,去除繁瑣形式,只留純粹本身,簡素中體會自然之味。如果刻意追求造出某種意境或物件,則落入俗套和執(zhí)念,與禪意的心靜意閑的品格背道而馳。
室內(nèi)家居空間想要在視覺上營造禪意,可以選擇一些詩詞字畫的卷軸掛在墻面上,營造出另一番別樣的天地。既可以裝飾墻面,不讓空間過于單調(diào),又可以借其明志,抒發(fā)胸臆。
首先是題材的選擇,如中國傳統(tǒng)畫作,多以山水寫意為主,反映了古人的自然觀和審美意識,或清秀素雅,或渾厚大氣,并常用留白的手法,雖為無物,仿若有光。一副格調(diào)悠然的水墨畫,宛如日升月沉,白云蒼狗,松濤陣陣的定格,是超脫塵世后的開悟,帶給室內(nèi)空間一片清疏曠遠。除了畫作,詩詞是對意境的文字記述,是對禪意的理性分析和思考,懸掛在室內(nèi)也是禪意的表達。如 “日月升沉不住,白云來去常閑。”(憨山德清禪師)就展現(xiàn)了一片平淡無奇卻幽靜安閑的禪境。其次是展示方式,如手卷,中堂,扇面等面積形態(tài)各不相同,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懸掛場所來選擇。書畫的陳設也應當遵循寧缺毋濫原則,在相同空間內(nèi)不形成多個視覺停留點。如有特殊要求需擺放多個作品,需要著重考慮排列次序和疏密關系。
在室內(nèi)擺放插花和微型盆栽,可以將自然移入居室之中,取一方自然于室,觸碰自然之美,感受禪意盎然。宋代釋普濟撰書中寫道,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摩柯迦葉了然一笑,為禪宗來源。世尊當時拈的金色婆羅華一花,離開本土,在手中再次綻放。一如當今花道,在插花師手中盛放第二次生命,在契合的器物中達到永生。“一花一世界”所傳達出的意境是從花中看四季輪回和時間流逝,包含著悠遠曠達的風趣和韻致,蘊藏著宇宙的恢弘與浩瀚。輕觸花草,感受到的最優(yōu)雅的中國古典藝術之美,是大巧若拙自然變遷的規(guī)律,呈現(xiàn)出東方藝術的意境。形是一朵花,意有大世界,正如身處在繁復世界中的人們,仍然保留著內(nèi)心一片閑淡逍遙的凈土。
花草綠植在室內(nèi)中,對人的思想,情緒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讓人們帶著一身疲憊歸家時,有一個純凈安然的空間可以療愈自我。在具體的選擇上,也頗為講究。從類別上,鮮活的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為室內(nèi)帶來生機和綠意,如蘆薈還有安神助眠的功效,棕竹可以消除重金屬污染等。永生花方便打理,常開不敗,可作為擺件為室內(nèi)增添一些靈動。從體積上,在留白較多的墻面或窗格前,適宜擺放較大體量的植物,成為重點裝飾。在已經(jīng)有較多家具和陳設品的空間內(nèi),可以用小體量的精致盆栽作為點綴,相得益彰。
我國自春秋時代就有熏香的傳統(tǒng),“燎沉香,消溽暑?!敝馨顝┑奶K幕遮一詞開篇就寫焚香消暑,是夏日中的靜景。香味也有著獨特的意義,例如檀香會讓人感到莊重肅穆,熏香對于助眠很有效果,選擇有寧神作用的香味,可以很快進入放松舒緩的狀態(tài)。冥想清修時,點燃一柱香,看煙霧裊裊婷婷,聞煙息清香,便讓人感到清雅舒適。除去香味本身,熏香也能凈化空氣,沉淀漂浮的灰塵,對人身體有益。
東方文化講究內(nèi)斂,淡如水,風平浪靜和波瀾不驚。熏香的前提是風,是室內(nèi)有著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在密閉空間內(nèi)熏香反而會消耗室內(nèi)氧氣,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頗為不利。同時,我國現(xiàn)階段空氣污染嚴重,室內(nèi)通風設計就顯得更加重要,盡量使用自然風,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多考慮開窗和對流,污染較重的區(qū)域應及時考慮新風系統(tǒng)的安裝。同時,室內(nèi)布局也應以開放式軟隔斷式為主,一方面體現(xiàn)禪意自然流動的意境,一方面不遮擋空氣的流通。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是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基礎要求,也是在清風中感受身心舒緩,靜謐純粹的禪意體現(xiàn)。
禪意若體現(xiàn)在味覺上,則品茶是不二之選。佛教常說,禪茶一味,是因為二者都需要摒除雜念,淡泊寧靜,專注當下,需要把注意力灌注在杯盞中,從身體里流淌過的茶香,感受雅和清醇的真意。在茶道上的造詣有淺有深,各人的味覺或有差別,但重要的是這份心境。
體會茶中的禪意,需要品茶的空間?,F(xiàn)在的室內(nèi)面積相對緊湊,空間的分割和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較為不寬裕的空間內(nèi),是否就不能造出茶室或者品茶之處了呢?答案并非是絕對的,不論是茶室還是其他居住者向往擁有的功能空間,都在設計時應該盡可能的去實現(xiàn):面積上不足的,可以采用可變,可更換的功能空間,或者豎向去延伸。建造繁雜的,可以去形取意,采取環(huán)保而經(jīng)濟的方式去實現(xiàn)。這都是設計中應當不斷去探索的多樣化的空間形式。
禪意的本質(zhì)是熱愛生活,對生活的一種思考,一種藝術的生活方式。這種思想對于當代的生活方式和室內(nèi)空間設計有著積極的啟示作用。在設計已邁過功能填充和形式模仿的今天,設計師將禪意與室內(nèi)空間相結合,用禪宗思想指導設計,創(chuàng)造出高雅恬淡清凈空靈的宜居室內(nèi)空間,有益于探索室內(nèi)設計新的精神內(nèi)涵和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共處。